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回归教学本质把生活中的数学还给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22:03
标题:
回归教学本质把生活中的数学还给生活
回归教学本质把生活中的数学还给生活
榆树市新立镇青顶小学 于宝胜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都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自然对之缺乏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用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作为教学内容,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实为载体,让生活中的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本质中去。
数学“教师采用怎样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源于对现代数学思想的领悟程度。”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用全新的教育观念设计、组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在简要介绍令我感受较深的两个案例片断。
案例一:《求最大公因数》
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住上了新楼房,王叔叔家也不例外。他家的卫生间想请大家帮忙装修,怎样设计合理?
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他家的卫生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选边长为多大的正方形地砖合适?使用地砖是整块的,边长是整分米的。
生用之前师给准备的教具拼,得出结论。
师:卫生间的长和宽与所选地砖的边长是什么关系?
生发现地砖的边长是16和12的公因数。
师借机再揭示最大公因数。
案例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现在,我们生活好了,大部分同学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家。可是老师养的小鱼却还住在狭小的旧房子里,随着它们一天天的长大,它们的家就显得太拥挤了。于是我新买了几个鱼缸。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为小鱼迁入新居。我们在为小鱼搬家的过程中,对所学过的几何形体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几何形体的体积)
师出示长方体鱼缸,请一位同学往里倒水后教师出示鱼缸长和宽的数据。
现在请同学们估测一下,鱼缸里水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学生反应略)
请一位同学上台测量水的高度,全体同学一起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并往里倒水,让学生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测量数据。师生共同计算。
……
四人小组内每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课前准备的实物),计算出它的体积,算完后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22:04
游戏:找朋友(过程略)
师:现在谁愿意帮小鱼搬家?
学生把小鱼放进其中一个鱼缸后。
师:为了使小鱼的家更美观、更舒适,我们给它装饰一下(放几块石头),认真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水升高了。
师: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1:水面升高的体积就是小鱼和石头的体积。
生2:求小鱼和石头的体积要先量出水升高的高度,然后用鱼缸的底面积乘水升高的高度。
生3:可以先求出放进小鱼和石头后的体积,再减去以前水的体积。
生4:生活中,如果要计算不规则形体的物体体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
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旧思想,积极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去, 活用教材,采用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 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 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 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 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 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 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小鱼“搬家”是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调动了学生 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 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两位教师都很注重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 程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 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 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 二、把实践引入课堂。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 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探究”是一笔 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从 而有效地巩固了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案例一中学生通过想象、提炼,创作 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对作品特征加以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从整体上理 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地尝试——发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 趣,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 “ 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多。 ”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亲自操作感知,有利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我们在教学 中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估测,亲自动手、实践验证,确立“以学为本”的观念。 一是学用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二是通过操作,加深理解,发现规律, 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如案例一和二中教师不是生硬地塞给学生现成的结 论,而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通过剪、折、画、印、测量、“搬 家”等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22:04
三、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让生活走进课堂 。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离开了生活,一切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感受到 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 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 教学时,要善于挖掘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几个例题,做几道练习就行了,而应该 从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训练学生学会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 和感受到的东西,消化、吸收,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训练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 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例中的两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 这一点,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小鱼、水等无不来自于生活,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呈现在课堂中,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体 验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 最终目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在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 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运用 数学知识的条件。这两个案例片段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两位教师都无一例外地 巧设情境,让学生用其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二,学生通过对几何形体体积的学习,懂得了怎样去计算生活中一 些不规则形体的物体的体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体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总之,现代素质教育是开放性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课堂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所提供的空 间和舞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一方面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抽象,因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数学又将其方法和理论广泛应用于客观世界,即“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