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高效整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3 21:03
标题:
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高效整合
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高效整合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结合,它强调一种高效和谐与自然融入,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的改善。现今,我们本着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为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高效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现今,我们所倡导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的改善。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一、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育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了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再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价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方法。最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并由此引发课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
二、整合的目的
本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习者的学习虽然能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力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观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所以本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3 21:03
三、整合的误解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在数学课堂中死板硬套,走形式,赶时髦,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不可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整合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其二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应用《乌鸦喝水》的动画进行导入:烈日当空,一只乌鸦疲惫地在蓝天上飞翔,并自言自语“好渴呀,下去找点水喝吧!”于是乌鸦发现了装水的瓶子,但瓶口小乌鸦喝不到水,然后乌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愿的喝到了水,自己满意地笑了。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我是用什么知识喝到水的吗?” 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3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并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配以儿歌,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新知的学习就成了孩子们内心迫切的需要。
(二)紧密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3 21:03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师只能通过繁琐的讲解传授,学生死记硬背,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课件演示了淘气和笑笑分别站在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三)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高效整合,能够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为了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四个环节。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展现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更好。
(四)练习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一系列生动、有趣,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3 21:03
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帮小动物找家”:几个小房子里面分别写上数字,周围放置一些小动物图片,每个小动物身上有一个算式,请学生用运算法则算出得数,点击小动物到相应的房子里,小动物就会飞到自己的家,以此类推。一道题做完后由电脑系统自动判断正误,用笑脸和哭脸及不同声音表示判断结果。学生对类似于这样的数学游戏十分欢迎,并真正达到了寓学习于娱乐之中。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高效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方法难以达到的。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的高效整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