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09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获奖作品展示(人教版) [打印本页]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2
标题: 2009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获奖作品展示(人教版)

好书大家看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洪 霞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能体会到与同学分享的快乐。



3.知道借阅图书应注意的文明礼貌。



二、教学重难点



能感受和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适应磨合期,二年级的学生完全融入学校生活中,已经初步具有集体意识,孩子们有学习的兴趣和看课外书的愿望,有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因此在这一阶段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读好书的愿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从小爱读书的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他人,不会也不善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好东西。针对这一现状,本节课的设计还侧重于引导孩子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图书,在分享中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给予、感受快乐。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激趣引入(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图书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阅读园!你们喜欢看书吗?瞧:快乐阅读乐园里的书可多啦,想去看吗?现在开始我们的快乐阅读之旅吧。(课件播放各种图书)



2.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带到学校来,你们带了吗?举起手中的课外书给小伙伴瞧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本书的名字?(学生自由说,师相机点评)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读寓言童话故事书,有的喜欢读科普类书籍,还有的喜欢读……这些书都是适合我们小朋友读的书,这些书都是好书。(师板书:好书)



活动二:好书发布会(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看书的乐趣。)



1.在“快乐阅读”园里,来了三位小伙伴,想认识他们吗?请大家打开书14页看看吧。



2.这三位小朋友介绍了他们喜欢看的书,今天,我们就在这里举办一个好书发布会,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最爱看的图书,和老师同学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和快乐,愿意吗?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先分组交流、介绍自己喜爱的图书。(2)形式多样:可以讲一讲或演一演书中的小故事;可以猜一猜书中的谜语;还可以介绍书中了解的小知识……(3)每个小组再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介绍,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书。



3.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书可真有趣,不但可以帮我们学到知识、还可以让小朋友开阔眼界,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多阅读这些有趣的书!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喜欢读的书,猜一猜,是什么书?(师介绍《西游记》一书)希望孩子们也多读这类书籍,让经典名著伴随大家成长。



活动三:好书共分享(活动目的:体会与同学分享的快乐,知道借阅图书要注意的文明礼貌。)



1.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书种类可真多,可是这些书同学们不一定自己都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呢?(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如让家长买、向同学借,到学校图书馆借)



2.小结:同学们想看到更多的书,有一个办法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借或换着看,你们愿意把自己喜爱的图书借给同学,让好书大家看,快乐同分享呢?(板书:大家看 快乐同分享)



3.下面,就请同学们向小伙伴去借书吧!(配乐)



4.现场采访同学:你借到一本什么书?是跟谁借的?XX同学,你为什么愿意把书借给他呢?(文明有礼貌)能把你们借书的情景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再请一两对同学表演刚才他们借书的场景。(师生点评)



师小结:看来,向同学借书一定要注意文明礼貌,这样,书的小主人一定会乐意借给你的。



5.同学们都借到书了吗?有谁在借书的过程中遇到烦恼或麻烦了?(有人不愿意借给自己或几个人争着借同一本书)找找原因,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6.师:是呀,在生活中有同学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几个同学向小芳借书,她怕别人把她的书弄脏弄卷了,尽管同学再三表示会小心爱惜,但她还是不愿意借)看了这个片段,你想说点什么?师小结:小芳是个非常爱惜自己书的孩子,她担心别人会损坏她的书这种心情大家非常理解,所以(1)当我们借了别人的书后,应当怎么爱惜呢?(不损坏、不弄脏、不折皱)(2)如果你要把借的书还给同学,应该怎么做?(请两位同学模拟还书)(3)如果你向同学借的书到了该还的时间,但你还没看完,应该怎样做?(请两位同学模拟)



7.师小结:同学们不但愿意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图书,而且还懂得了怎样借书、还书,真了不起!同学们可以把刚才相互交换的书在课余时间看,征得主人的同意后,还可以带回家去看!



8.为了让同学们能经常读到好书,我们还可以在班上建一个什么?(班级图书角)图书角里的书可以从哪儿来?(同学们捐)你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捐给班级图书角呢?(回扣课题:好书大家看 快乐同分享)



9.看着你们分享着知识的快乐,此时在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出示图片)知道吗,在遥远的大山里,在边远的农村,有许多象你们一样爱读书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之余也非常渴望看课外书,可是因为家庭贫困,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课外书,看书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一种奢侈和梦想。



10.出示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幻灯片: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11.我们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12.同学们,我们谢家湾小学参与了重庆市“百校牵手”的爱心帮扶活动,刚才你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小朋友就是云阳县一所乡村学小的同学,这个学校也是我们的对口支援学校。你们愿意把自己看过的课外书捐给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吗?



13.老师建议大家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展一次为他们捐赠图书的爱心活动,让我们都能够——好书大家看 快乐同分享(齐读)



14.结束语:一本书,一份爱,一片情,好书连接你我他。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读好书的喜悦,感受了与同学分享的快乐,让我们放飞理想,从小多读好书,从小学会分享,让好书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



五、教学反思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激趣引入,这个活动主要是激发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快乐阅读园,欣赏丰富多彩的图书世界,以形和色彩来吸引学生,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活动二:好书发布会,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书,引导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书,让他们懂得好书的含义,并激发孩子读好书的兴趣。



活动三:好书共分享,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学会分享。老师首先抛出问题:大家介绍的书各类图书不一定每个同学都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呢?(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如让家长买、向同学借,到学校图书馆借等)根据回答顺势让学生相互借阅图书,现场模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懂得要以文明礼貌的方式去借书、还书,并爱惜他人的书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如有同学不愿意借或几个同学争着借同一本书)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教师要正确加以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结合重庆市“百校牵手”城乡对口帮扶爱心活动,我通过向学生介绍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学习,渴望读更多的书,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爱看书的孩子们。当山区孩子一张张渴望读课外书的画面出现在学生们眼前时,也触动了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情到深处自然来,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愿意把自己的图书捐给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个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本节课“好书大家看”的主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把握住《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的特点,主要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设计的活动由浅入深,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点相符,我通过让学生说、讲、辨、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动”中学,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方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促进自我教育能力。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2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天津市津南区双闸小学 鲁付华<br>指导:天津市津南区教研室 褚成红



教材分析:



《秋天的收获》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二个主题,教材通过“收获的季节”“小小丰收会”两个话题进行活动提示。本主题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付出劳动的人;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一些秋天的收获物。本课是第二课时。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农村,学校周围的田地里种着玉米、棉花、黄豆等农作物,果园里种着葡萄、冬枣等水果,很多学生的家里种着各种蔬菜、果树。大多数学生对秋天的蔬菜、水果、农作物等收获物虽然能说出名字,但是对一些收获物的形状、质地、颜色、味道等特点平时并没有仔细地去观察,用心地去感受。所以,要通过本课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一步地认识一些秋天的收获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识一些秋天的收获物,体验秋天的收获带给人们的愉快,激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留下秋天收获物的活动,锻炼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各种感官感知秋天收获物的形、色、香、味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张桌子和几个眼罩;秋天成熟的各种水果、农作物、干果、水产品若干;几个盘子。



2.学生准备:搜集当地几种秋天收获的物品(水果、蔬菜、粮食等),贴上自己的名字;绘画用具、橡皮泥、彩纸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受秋收的喜悦



师: 同学们都带来了秋天的收获物,课前老师让你们在最喜爱的收获物上贴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把它放在你们组的盘子里,组长把盘子里的收获物倒放在前面的桌子上。



(同学们挑选一样自己喜爱的收获物放到盘子里,组长端上来。)



师:老师也准备了很多秋天的收获物。(放在桌子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真多呀!)



师:呵!这么多丰收的果实。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板书课题:秋天的收获)



活动二 游戏活动 认识收获物



师: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些秋天的收获物呢?让我们和秋天的收获物来玩两个游戏。既然做游戏,就应该有游戏规则,而且我们每个同学都要遵守。能做到吗?



(一)第一个游戏:



1.教师读游戏规则:(打出幻灯片)



(1)各组推选三名代表到前面来,用眼罩把眼睛都蒙上,每人拿一样收获物,你可以摸,可以闻,也可以尝,然后告诉大家物品的名称。猜对的收获物送给该组;猜错了,没有收获物。



(2)其他同学不许提示,如果哪位同学犯规,从本组扣除收获物。



(3)所有游戏结束后,以获得收获物个数最多的小组为胜。



2.各组推选代表开始游戏。



3.教师相机引导:你拿的是什么收获物?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教师重点对学生不太熟悉的芥菜、山药、花椒等收获物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亲手触摸,或者闻一闻、尝一尝,增强学生对收获物的外形、质地、味道的了解。)



(二)第二个游戏:



1.师:同学们的感觉都不错,可以通过触摸收获物的形状和质地,闻收获物的气味,或品尝收获物的味道猜出收获物的名称。下个游戏可没这么简单了,同学们看过幸运52吧!节目中有一项“你说我猜”的游戏。下面就由组内同学合作完成“你说我猜”的游戏。



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游戏规则,请一位学生读游戏规则:



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前来说出某种收获物的特征,本组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描述猜出这个收获物的名称。但要注意,描述中不能说出收获物的名称。如果本组组员没有猜出来,那么其他组可以举手抢答。收获物奖励答对的小组。



2.师示范:下面老师先示范一次,老师就是一组的一个成员,由我来介绍一种收获物的特征,一组的组员猜。



3.各组进行游戏活动。(各组要描述的收获物:棉花、葡萄、冬枣、核桃、青萝卜、玉米、柿子、河蟹等)



(三)师统计游戏后的结果。掌声鼓励获得收获物最多的小组。



(设计意图: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进一步了解一些收获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活动三 自由创作,留下果实



(一)教师引导:在游戏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一些收获物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留住这些可爱的收获物呢?



学生:画下来,照下来……



(二)教师:同学们的办法五花八门,老师都喜欢。我把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作品也带来了。



教师展示豆子贴画、葫芦烫画、棉花贴画、剪纸等,学生欣赏这些作品。



(三)师:来吧!让我们都动起手来,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留下这秋天的收获,留下这美好的回忆吧!



学生自选方法进行留下果实的创作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秋日的私语》)



(四)学生把绘画、剪纸等作品贴在黑板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留下秋天收获物的活动,锻炼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后延伸:



没有完成作品的同学,课余时间完成,下节课给大家展示。



师全课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秋天的收获物,同时也分享了秋天带给我们快乐。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可爱的季节,愿金色的秋天永驻人间。





  教学反思:



如何使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由《秋天的收获》一课的教学引发的思考



天津市津南教研室 褚成红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活动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关系到能否构建有效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那么,如何使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呢?



一、活动要求要明确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要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活动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口头说清活动要求;也可以把活动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教师或学生读活动规则;还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制定活动要求或规则。



鲁老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秋天的一些收获物,设计并实施了两个游戏。在进行两个游戏之前,教师先后用幻灯片打出活动规则:



第一个游戏的规则:(打出幻灯片)



(1)各组推选三名代表到前面来,用眼罩把眼睛蒙上,每人拿一样收获物。你可以摸,可以闻,也可以尝,然后告诉大家物品的名称。猜对的收获物送给该组;猜错了,没有收获物。



(2)其他同学不许提示,如果哪位同学犯规,从本组扣除收获物。



第二个游戏的规则:(打出幻灯片)



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前来说出某种收获物的特征,本组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描述猜出这个收获物的名称。但要注意,描述中不能说出收获物的名称。如果本组组员没有猜出来,那么其他组可以举手抢答。收获物奖励答对的小组。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第二个游戏的规则,教师首先进行示范:老师就是一组的一个成员,由我来介绍一种收获物的特征,一组的组员猜──圆圆的,表皮上有许多小点点,味道酸酸的,肉是面的,里面有核,可以做我们喜欢吃的糖葫芦。



由于在活动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两个游戏进行得比较有序有效。



二、活动规则要落实



在活动前明确规则的基础上,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落实活动规则。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活动情况,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遵守规则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强调活动规则的落实,一方面是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鲁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收获》时,在进行第一个游戏的过程中,一个同学在前面摸栗子时,下面有个同学进行了提示,教师按照游戏规则从该组收获盘中扣除了一个收获物。由于教师严格地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在后面的活动中再也没有违反规则的学生了。



三、教师提问要准确



品德与生活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课堂上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提问有的太随意,偏离了教学目标;有的表述不明确,模棱两可,学生不知回答什么或者学生的回答与教师设问的意图不符;有的没有思考价值,停留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简单的判断“是不是”“对不对”或者简单填空的形式;有的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无效的提问耽误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一节课中教师能否有效提问,也影响着活动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



在进行《秋天的收获》一课的教学时,当一位学生回答出沙窝的萝卜有名后,教师追问:“沙窝的萝卜从哪来的?”这位学生想了想,说:“从别处运来的。”其实,教师是想让学生知道沙窝在我市的哪个区(西青区)。由于教师的提问表述不准确,造成提问的无效。教师在展示本校师生的作品时,拿出一张用绿豆贴的大树,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大树”,有的学生说是“绿豆”。学生的答案之所以有歧义,是因为教师的提问表述不明确。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避免随意性。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层次性(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由浅入深)、明确性(表述清楚,避免引发歧义)。



四、教师调控要灵活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影响着活动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的能力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措施调控课堂教学秩序、调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第一次讲《秋天的收获》时,收获盘是放在学生的桌子上。每当各组在游戏过程当中得到收获物时,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他们组得到的收获物上了,有的学生摸,有的学生说这是谁带来的,不再关注后面进行的活动了。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后面进行的活动中,教师第二次讲《秋天的收获》时,就把各组的收获盘放在了前面的桌子上,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的收获物放在前面的收获盘中。由于教师对活动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教具摆放的位置)进行了灵活地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后面进行的活动中了。



五、组长作用要发挥



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除了教师的组织作用之外,还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在进行《秋天的收获》教学时,要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收获物放到前面的桌子上,让学生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如果让每位学生自己把收获物放到前面,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发生混乱。所以,教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各组学生把收获物放到盘子里,由组长端到前面,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又节约了时间。



在进行游戏之前,各组要推选代表。在推选代表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了避免在推选代表的过程中出现都想上来参加游戏或没人参加游戏而耽误时间的问题,既要求学生听从组长的安排,也要求组长在推选代表时要考虑组员的意愿,做到公平,给每个组员参与的机会。



六、学生参与要广泛



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面。在《秋天的收获》教学中,在“你说我猜”的环节,我们曾设想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每组出一名同学到前面描述收获物的特点,本组其他同学背对收获物猜答案;第二套方案是给每组一分钟时间,本组一位同学到前面描述收获物的特点其他同学猜,看哪组一分钟之内猜出的收获物多;第三套方案是每组选两个同学描述,本组其他同学猜。如果该组猜不出来,其他组可以举手回答。我们把三套方案进行了比较:前两套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其他组的同学处于旁观者的角色,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于活动中。而第三套方案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三套方案。通过实践,发现其他组学生是在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当前面的学生描述完某种收获物的特点后,各组学生都积极举手。教师需要反复强调活动规则:这组同学猜不出答案后其他组再回答。我们看到的是其他组学生失望、着急的表情。所以课后我们反思:为了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把活动进行改进。各组选出两名代表到前面描述某种果实的特点。当两位学生描述后,各组都把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哪组猜对了,就可以得到收获物。至于这套活动方案的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的验证。



在“留下秋天的果实”的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留下秋天果实的方法:有的用彩纸剪出各种果实;有的用彩笔画出各种果实;有的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果实;有的用棉花、瓜子做贴画……每位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中,体验到秋天的果实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究如何使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3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重庆市巴蜀小学 廖泽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基本形式。



2.体验民主对话的情景和氛围。



3.具备初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二、学情分析: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但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有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迫切需要。本课教学注重开放性、活动性的增强,学生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民主对话(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民主对话的一些基本方式)



1.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吧,你还记得坐车时购买的票价是多少吗?



2.重庆的公车票价从2001年到现在,已有8年没有调整过了。今年4月初,市物价局提出了“调整公交票价”的方案。报告中提到重庆公交企业近几年累计亏损已高达12.42亿元。可是市政府并没有马上作出调价的决策,而是想听听群众的意见,召开了一次“听证会”,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大屏幕,走进这次听证会。



3.播放“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课件)



4.召开“听证会”以后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暂缓调整公交票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5.小结:(课件)这种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就叫民主对话。(板书:民主对话)



6.“民主对话”有哪些方式呢,请看书上P42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式?(板书:民意调查、听证会、新闻发布会)



7.在我们这个民主的社会中,民主对话的方式远不止同学们了解的这些,还有的方式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听证会、新闻发布会、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座谈会、职工茶话会、团代会、论证会、职代会……



8.小结: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板书:……)



9.过渡:如果政府要把“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的情况”向社会通报,你们猜一猜政府会采用哪种民主对话的方式?(新闻发布会)



活动二:体验民主对话(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参与模拟的社会情景活动,感受和体验民主对话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的民主参与能力)



(一)新闻发布会模拟:



1.同学们在电视中看过新闻发布会吗?



2.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一次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亲身体验一下社会中的民主生活。



3.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人员主要有:(课件)A.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物价局局长、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主任B.各大媒体记者:重庆卫视记者、重庆交通广播电台记者、重庆晚报记者、重庆时报记者、重庆时报记者、重庆晨报记者……新闻发言人要代表政府发布有关新闻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谁愿意来扮演?(请表演的同学上台就坐)剩下的同学就扮演各大媒体记者。



4.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准备。课件打出准备内容:⑴活动准备:(课件)A.扮演新闻发言人的:讨论分工,准备发言内容B.扮演各大媒体记者的:①和同桌一起确定扮演什么媒体的记者,②并讨论针对这次“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提出问题的内容。⑵模拟新闻发布会A.新闻发言人发言B.媒体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回答。



5.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你觉得这样的民主对话方式有什么好处?



6.小结:通过新闻发布会,人们了解了政府的决策,老百姓拥有了知情权,体现了我们社会的民主。



7.通过这次“调整公交票价”事件,你觉得在社会生活中,当政府想了解人民的意愿时,当人民想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8.总结:当人民想向政府和上级领导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时,当政府和上级领导想了解人民的心声时,可以采用民主对话的方式,大家可以心交心,面对面地相互沟通和对话。



(二)听证会模



1.正如这次政府在决定是否调整公交票价之前,想听取人民的意见,想使决策更加合理,就召开了听证会,与群众沟通。



2.你知道我们政府和有关部门召开过哪些听证会。



3.(课件)图片出示:国家计委举行旅客列车票价听证会;《重庆市养犬管理办法》立法听证会;上海市居民用电价格听证会;重庆公交车票价调整听证会;除了成人有听证会,还有小学生参与的听证会。



4.(课件)视屏出示:全国首次小学生听证会。



5.模拟听证会准备: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召开一次听证会,进行一次民主对话。今天的听证会的主题是:“五一”节长假是否应该恢复?



6.(课件)出示:A.参加本次听证会的听证方领导有:市人大主任、市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长;B.本次听证会需要邀请的社会各方代表有:旅游业服务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学生代表、交通运输业代表、企业公司代表、经济学专家代表、农民工代表、社会学专家,旁听市民、媒体记者……想扮演听证方领导的同学举手:(请表演的同学上台就坐),本次听证会代表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现在就开始请你任选以上一种角色报名参加本次听证会。名额有限,抓紧时间报名。



7.准备活动:(课件)⑴挂代表证。⑵和同桌讨论“听证会”发言内容。注意:要围绕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发言,发言要符合你的代表身份。



8.模拟听证会召开⑴介绍领导和来宾:⑵宣布听证会主题。(课件)⑶听证会代表陈述自己的意见。⑷听证领导总结发言。⑸听证会结束。



9.同学们刚才模拟了“听证会”,体验了民主对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10.小结:通过“民主对话”,政府能听到人民的心声,人民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11.你如果你是参与听证会的群众代表,你认为自己应当怎样做,才能够代表群众的心声?才能达到与政府的有效民主对话?(板书: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小不但要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民主参与能力,才能更好地享受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的民主责任。



活动三:参与民主对话(活动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填写,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



1.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参与一次我们学校的民主对话活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2.现在你们手上就有一张“学校服务工作满意率调查表”。你们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与学校管理部门对话。



3.请同学们在填写调查表时,要实事求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填,要认真地提出对学校工作有促进、有价值的意见,同学们开始填写吧!



4.学生填表(课件);



5.反馈同学们填写调查表的情况。你对学校的物业餐饮服务工作总体评价选择“很满意”的请举手?“满意”的请举手?“不满意”的请举手?你有什么意见?



6.总结:同学们通过参与刚才的“学校民意调查活动”,也就是参与了学校的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向建立高度的民主社会迈进,就需要我们每个国民都要具有民主意识,并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才能共建民主社会、和谐社会。



老师希望你们在自己心中从小能播下民主的种子,从小培养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缩小课程目标。在本课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经历了教学目标由多到少;教学设计由繁到简;教学实施由忙累到轻松的过程。最后确定本课分三课时教学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民主选举”;第二课时完成“民主对话”;第三课时完成“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民主对话”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形式;体验民主对话的情景与氛围;初步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我从最初的一节课讲三个话题,到现在确定一节课讲一个话题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感受到合理的定位教学目标,可以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活动和体验生活的时间;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学生的学习更愉快、更有效。



二、力图构建体验型的品德课教学课堂。体验是学生认知提升的途径。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整节课贯穿三次社会生活体验:我预计了三个体验活动,一是“新闻发布会”,二是“听证会”,三是开展“民意调查”。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民主生活,我有目的的创设模拟社会生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在亲历中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对话形式。体验既是活动的结果,也是活动过程。所以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围绕目标交流活动中的感受,提供一个信息分享和交换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生对这样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既陌生又好奇,在这种社会生活的模拟体验中获得了快乐,提升了认知水平。



三、尊重儿童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本课是一节社会性较强的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开课时联系儿童身边的社会生活,将今年4月,“重庆市调整公交车票价”情景再现课堂。通过这一事件,引出“民主对话”这一基本概念,再结合具体事例体验民主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既贴近真实生活,又让学生容易理解“民主对话”的含义。接下来让学生情景再现“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车票价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和模拟“‘五·一长假是否恢复’这一社会热门话题的听证会”。学生在两次社会情景体验活动中了解到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形式;体验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氛围。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经过前面的认知、体验做铺垫,我再将学生引入到校园生活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一次“民主对话”开展学校服务工作满意率的“民意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民主能力,树立民主意识。这三个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了儿童认知的逻辑,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3
小窗口 大世界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张 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是大众传媒。



2.学生感受到透过大众传媒这个小窗口,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看到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同时知道人们可以利用大众传媒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全部来自重庆主城区,家庭条件都比较宽裕,对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大众传媒都比较熟悉。但由于缺乏家长、老师的指导,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了解很片面、认真关注也很不够。90%的学生看电视的内容都只挑喜欢的栏目看、内容比较单一,100%的学生都没有看报纸的习惯,全班学生最擅长的要数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了。因此,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课教案。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布新闻引出话题



(一)(课前板书课题:小窗口 大世界)



1.同学们,首先我们请今天的新闻发布员上台来为大家作新闻发布。(学生上台发布信息)



2.师问全班同学:你对哪条新闻最感兴趣?



3.师:对于这些来自××××的新闻,他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你们能猜一猜吗?(生答略)(教师随机板书: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



(二)请信息员说出正确答案,师小结:其实,透过我们身边的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能让我们知道国际国内的各种新闻信息,看到精彩的大千世界。今天,让我们推开这一扇扇小窗口,去感受一下它们究竟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怎样的大世界?



活动二:电视栏目大家谈



(一)同学们,我们先推开电视这扇小窗口。我想了解一下,你们都知道电视有哪些栏目?(生自由回答)



(二)那我们就一起再次看一看这些电视栏目,你们可以大声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播放课件〉



(三)你喜欢什么电视栏目?从中了解了什么呢?



(四)那你们家人有没有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打开电视这个方寸的小窗口,我们可以去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另一扇小窗口。



活动三:说说互联网



(一)(课件:网页图片)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二)你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过渡:我和你们一样,觉得互联网很神奇。只需轻轻点击小小的鼠标,我们就可以不出家门,去了解国内国外的各种事情,打开我们未知的问题。



活动四:听广播



(一)师:大众传媒中的广播与电视、互联网不一样,它用声音把我们带进大千世界。



(二)听过广播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在电视、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广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方式,拥有众多听众呢?从中都知道了哪些信息呢?(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广播同样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带给我们愉悦和信息。



活动五:我们来读报



(一)(师出示报纸)大家看,这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报纸这个小窗口。



(二)请每个同学安静快速读报几分钟,然后选择出一条消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待会儿你们小组还要选择一条消息,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发布。



(三)师发报纸,读报开始。



1.学生读报、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四)“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教师随机点评)



(五)“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这小小的报纸让我们了解了政治、经济、娱乐、体育、文化等很多方面的新闻信息。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方便我们保存。(展示“剪贴本”)看,我平时在看报时,还喜欢把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剪贴下来。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快一年了,但每当翻开当时的报纸,那一幕幕场景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是报纸让我将这些难忘的记忆永远保存了下来。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报纸,也一样可以让我们关注到我们的城市、我们国家和世界发生的事情。



总结收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一走进了电视、互联网、广播、报纸这一扇扇神奇的小窗口。此时此刻,你们有些什么感受呢?(生答略)



是啊,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寸的小窗口,去关心、了解大事、小事、天下事(板书:大事、小事、天下事)。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把我们与世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们要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最感欣慰的是:一直以来我所追求的品德课课堂,即真实、朴实而又有实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在《小窗口大世界》这课中较好地得以呈现。在师生间的融洽沟通、平等对话中,在教学活动的层层推进、感受体验中,在教师的适时点评、无痕引导中,我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一是“发布新闻引出话题”,这是该班晨会课开展的一个常规活动。我将它巧妙地移植到今天的课堂,通过两个学生信息发布员的新闻发布,自然引出了各种大众传媒方式,并隐含了这些大众传媒将我们带进大世界的目标线索,揭示了本课研究的话题。二是“电视栏目大家谈”,电视作为非常普及、典型的大众传媒方式,为学生们所熟悉,因此这个教学活动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我主要分两个层面来完成了教学目标:1.我通过学生说栏目名称、老师播放栏目片头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电视栏目的丰富多彩。2.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及原因、家人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及原因,来深入挖掘每个栏目中让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通过随机点评来突破电视节目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怎样的大千世界这个瓶颈。三是“说说互联网”,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让学生知道了互联网不仅带给我们很多信息,还为我们解决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精彩世界。四是“听广播”,我用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电视、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广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方式,拥有众多听众呢?”来激发学生对广播特点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很快认识到广播同样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带给我们愉悦和信息,教学目标再次深入体现。五是“我们来读报”,这是本堂课唯一的现场体验活动。通过每个学生当堂读今天的《重庆晨报》,然后选择新闻进行发布的教学活动,既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更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与指导。1.在学生新闻发布会中,我比较巧妙地进行评价和无痕的引导,如:学生在发布了国庆阅兵的新闻后,我反问全班学生:“10月1日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到国庆阅兵呢?”(电视)就暗含了大众传媒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能让人们随时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小事这一目标。2.我出示了自制的报刊剪贴本,一方面突出了报纸易于保存的特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读报的方法。



总之,上述五个教学活动“形散但意不散”。我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每个活动的小结与过渡语,用“每种大众传媒都能让我们看到精彩的大千世界”这一条清晰的线索将四扇“小窗口”一一串起,让学生们都较好的感受到了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将我们与世界连在了一起,让我们知道了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天下事,还能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真是“小窗口大世界”。



二、反思不足:虽然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但毕竟品德课堂应该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课堂,我也是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感受着成长。因此细细品味本课教学,仍留下了一些遗憾。主要还是表现在我的教学机智方面,对学生在交流电视、发布新闻等环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我没能及时抓住并充分利用和引导,而错失了道德价值引导的良好时机。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3
我也棒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小学 吴芳琴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的《我也棒》。



二、教学目标



1.能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的对象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特征形象感性,学生的情感特点有力、真实。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老师的评价、同伴们的评价是相一致的,他们通过外界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他人评价高的学生就容易建立恰当的自尊心,而他人评价低的学生自尊心就容易丧失或自尊不当。《我也棒》就是一节通过自我认识、评价,他人评价来初步认识自我,感受自我,培养一定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感性的,形象的,可感受的。因此,二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是认识自我,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的心理基础。另外在教学中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会在无形中激发和推进学生感性地认识自我,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话题



1.讲故事:《湖边的小乌龟》



2.提问:同学们,那只自卑的小乌龟后来怎么变得那么自信了呢?



小结:原来,小乌龟身上有那么多的优点,只是自己没有发现罢了。其实,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和小乌龟一样,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自己身上的长处或优点,那时的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很棒”。(板书:我也棒)(反思: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进教学,有这样几方面的好处:一是生动活泼的故事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堂的无意注意的状态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故事不仅仅是激趣的形式,而是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整体中,点出“小乌龟身上不是没有优点,而是自己少了发现”,从而从“花喜鹊的赞美中”得到了“我也棒”的自我意识。点题自然有趣。)



(二)照镜子,自己眼里“我也棒”



(1)发现优势:



1.同学们,你们照过镜子吗?有个同学他也照过镜子,他说:“我的身体结实有力,像一个小运动员。”那镜子里的你是怎样的呢,和大家说说吧?



2.生说。出示:我的_____,______。



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真好!是啊,虽然每个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各有个的长处,各有个的特点。(板书:优势)(反思: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的,教学中设计了从镜子里认识自己,可以让自己面对镜子发现自己的特点,感受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同学,各有各的优势。对自己的喜好程度决定着同学们对自己自信程度的高低。照镜子认识自己的特点,感性而具有生活味。)



(2)展示特长:



1.除了只属于自己的特点外,我们每个人身上还有属于自己的特长、爱好。有个叫杨乐的小朋友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录音)(大家好,我叫杨乐,我是上二年级。我有很多的本领呢,我会画画,会唱歌,还会打羽毛球,尤其是打羽毛球,我还得过奖呢。我觉得自己“真棒”!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特长吗?)



2.杨乐小朋友会的本领可真多呀,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特长吗?跟大家说说。出示:我会_____。



小结:我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说会写,还有的能读会背,真是各显神通,各有个的特长啊!(板书:特长)(反思:对身体的认识和评价如果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那么对自我特长的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延伸。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特长,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自身的身体上,将认识的目标和方向有了延伸,扩大学生自我认识的视野。从而拓展了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较完善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3)寻找品质:



1.杨乐同学不仅有很多特长,她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我们再往后听。(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可真棒,特长比我还多。其实,我身上还有很多的优点,我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见到老师会问好,同学有困难会主动上前帮忙,关心集体,孝敬老人……爸爸妈妈经常说,我是个乖孩子,我真自豪!你们有这样的好品质吗?



2.杨乐同学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我想这样的好品质我们班同学身上都有,来!说给大家听听吧。



小结:现在的我对你们又有了新的认识,你瞧,有的孩子助人为乐,有的热爱劳动,有的关心集体,还有的孝敬父母,真是太令人感动了,而这些就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好品质。(板书:品质)有了这些好品质,你们变得更了不起了,也更受老师、同学们的欢迎了。在自己的眼里,我们是很棒的孩子,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又是怎样的呢?(反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特长和品质是一个纵深环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了“录音播放”,该环节的设计帮助了学生唤醒自己生活中的“相似经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寻找自我”的积极情感,为教学递减难度。另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从比较模糊逐渐趋向比较清楚,从比较片面逐渐趋向多面,从主要依靠我们的引导和指点,逐渐趋向主动积极。照镜子,自己眼里“我也棒”中的“发现特点──展示特长──寻找品质”就是一个渐趋主动积极的过程,渐趋认识多元的过程。)



(三)视频播放,别人眼里“我也棒”



(1)父母眼中的我:



1.我们先来看看“父母眼中的你”是怎样的。每个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寄来了一封信,请大家打开读读吧!(自由读)



2.在爸爸妈妈眼里,你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把收到的信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交流: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自己说)出示:在爸爸妈妈眼里,我是一个_____的孩子。



小结:虽然爸爸妈妈平时不经常表扬我们,但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都是天底下最棒的孩子。



(2)老师眼中的我:



1.老师是你亲密的朋友,自己在老师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听:(老师影像)孩子们,大家好,我是班主任叶老师。其实,我有好多心里话要跟你们说。虽然你们有时候有些调皮,有些捣蛋,但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棒,有的勤奋学习,有的身体健康,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尊敬老师,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孩子们,现在你们的叶老师就坐在下面呢,你们想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吗?请叶老师给大家现场点评,大家欢迎!(学生举手,教师点评)



小结:是啊,有哪个孩子不渴望这样的评价呢,老师的一句话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其实,虽然平时我们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在老师的眼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3)小伙伴眼中的我:



1.平时和我们一起玩,一起上课,一起放学的就是我们的小伙伴了,你给他留下的又是怎样的印象呢?问问你的同桌吧,再把你听到的评价填在手中的卡纸上,待会儿,我们交流交流。出示:在小伙伴眼里,我是一个_____的孩子。



2.你们刚才的表情,让我读懂了你们此时的心情,来读读吧!(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听了这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后,你一定看到了以前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这些可能都是你以后成功的基础。现在你有那么多的优点,你自信吗?(板书:自信)(反思: 小学生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等。低年级的自我意识的增强,除了自我的正确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群体内外人员的评价。教学中,紧紧地把握“父母眼中的我”“ 老师眼中的我”“小伙伴眼中的我”,立体多元的创建评价群体,发挥群体成员的积极评价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多元中、关爱中、立体中凸显并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评价意识。在策略的选择上,不单一,形式灵活,互动性强,将评价功能做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四)快乐大本营,我棒我自信



自信的我们自信地夸夸自己吧!哪些胆子大的孩子愿意上来试试。(学生举手,教师选择几位同学发言,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小结: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魅力,无论你是怎样的人,你都能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发光发亮。哪怕是一棵无名的小草,都能在广阔的原野上开出美丽的花朵。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也能变的多姿多彩。(反思:通过上述的几方面推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活动中、引导中、评价中,逐渐增强,学生积极认识自我的表现欲望在膨胀,自信的情绪在高涨,教学中适时给孩子搭建了“我棒我自信” 的舞台,任由发挥、表达,这样的自我意识在自信中逐渐形成。)



(五)读小诗,快乐结尾



出示小诗:(略)



总结: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都应该自信满满,因为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特长、和可贵的好品质。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优秀的你。最后,让我们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对自己说,──我也棒!(反思:小诗的介入既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上的要求,朗朗上口的韵律,对仗工整的语言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轻松的学习方式。课结束,意未尽!)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3
我们的大地妈妈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张 莉




一、设计理念



本课紧扣“大地妈妈”,以“笑了──哭了──又笑了”为框架,以形象化语言贯穿全课,营造家庭生活场景,拉近环境与儿童的关系,将知识点生活化,力求生活中有活动,活动中有生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学情分析



环保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环保这一话题沉重而深远。《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也安排了《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这两个内容相关的话题。本课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年纪小,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本课的重点落在何处较恰当呢?怎样深入浅出地诠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要义呢?思索之后,我确定了“与大地妈妈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地妈妈的喜与悲,促使幼小的孩子多关心了解我们身边环境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引导他们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培养保护家园的意识。



3.形成初步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阳光、空气和水与生命的关系,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美丽的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妈妈哭和笑的图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大地妈妈笑了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写什么呢?(板书:妈妈)当你呼唤“妈妈”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妈妈养育了我们,我们是在妈妈的关爱、呵护中长大的,儿女离不开妈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吗?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那就是我们的──大地妈妈。(补充课题)



2.让我们亲切地喊一喊:我们的大地妈妈。



3.让我们投入大地妈妈的怀抱去看看她的孩子们吧!(播放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结:大地妈妈的孩子都这么健康,这么活泼,这么可爱,她笑了!(板书:笑了)



4.(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______(和谐)的画面啊!大地妈妈笑得更开心了!



5.人类和动物、植物是好朋友,我们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我们和谐快乐的生活离不开什么,你们知道吗?(阳光、空气和水)



6.是大地妈妈无私地提供了我们生活离不开的阳光、空气和水。妈妈这么爱你,你会怎么对妈妈说呢?大地妈妈给了我们这么多,让我们再深情地喊一喊:我们的大地妈妈,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地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就像是我们的妈妈。开课伊始,赋予大地以生命,把她喻作我们的妈妈,以爱妈妈的情感,诱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优美的音乐伴随着一组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大地妈妈的笑容就源自孩子们健康地生活,和谐地相处。当学生了解到时大地妈妈无私地提供了我们生活离不开的阳光、空气和水,知之愈深,情之愈浓。三次亲切深情地呼喊“我们的大地妈妈”,是孩子们发自心底的真情呼唤。



活动二 大地妈妈哭了



1.我们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着她赐予我们的一切,开心的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大地妈妈怎么啦?(板书:哭了)



2.瞧,大颗大颗的──眼泪流出来。她哭得多──伤心啊!她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呢?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吧!你会怎么问呢?



3.让我们来听听大地妈妈是怎么说的。(播放大地妈妈的话)



4.你们知道是谁让大地妈妈伤心的吗?(人类)是所有的人吗?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联系图片谈一谈。(水污染、空气污染、滥砍滥伐、猎杀动物)



5.老师这有个令人痛心的真实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可后来,美丽的小村庄却消失了。(播放课件)原来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播放“洪水肆虐”课件)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也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消失了。看了这么震撼人心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总结:这些伤害大地妈妈的行为看似与人类无关,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污染了水源,污染了空气,砍伐了树木,猎杀了动物,最终伤害的却是──自己。大地妈妈看到她的孩子不再健康,不再和谐相处,她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6.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让大地妈妈伤心的事。老师观察了同学们的生活,拍了一段视频,让我们去看一看。(播放视频)他们这样做好吗?



7.让大地妈妈伤心的事我们有没有做过呢?大家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小结:我们有意无意间也伤害了我们的大地妈妈。



8.现在你们都知道是人类让妈妈伤心了。谁来告诉妈妈?



9.听到你们说的话,大地妈妈的心都要碎了!(播放大地妈妈的话)



10.听了妈妈的话,你们想对妈妈说什么?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的笑脸和哭脸,一下拉近了人与地球的距离。当呈现的地球是哭脸时,孩子的心紧紧地绷起来,一脸的紧张疑惑。地球妈妈的两次哭诉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她的无奈、伤心和愤怒。她无私地爱着她的孩子,可她最爱的孩子──人类却让她遍体鳞伤。和谐美好的画面被一张张令人痛心的环境污染图片所替换,整个页面呈现出一片悲凉。是谁让大地妈妈如此伤心?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揪出了那些污染水源、污染空气、砍伐树木、猎杀动物、制造噪音等破坏环境的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视频震撼人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必将遭受惩罚,体会到我们的家园环境日趋恶劣,资源日益贫乏,以致大地妈妈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也让孩子们了解了人类伤害大地妈妈,最终伤害的却是人类自己。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这些砍伐树木、污染空气、猎杀动物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小学生并没有做过,保护大地妈妈无从做起,但事实呢?一段校园内拍摄的视频,记录了身边同学的日常行为,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其实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让大地妈妈伤心了,从而促使每个孩子自省:美好的环境人人喜爱,但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与维系。教学过程是学生经历生活的过程,选材普通而真实,无一不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最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我们的大地妈妈已经伤痕累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切,不仅拉近了环境与儿童的关系,为儿童自觉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而且较好地处理了“活动”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有活动,活动中有生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



活动三 大地妈妈又笑了



1.环保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重视。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能为大地妈妈做些什么呢?怎样让灿烂的笑容重新回到大地妈妈的脸上?请同学先议一议。



2.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开始讨论吧!



3.各小组汇报。小结: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代表大地妈妈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大地妈妈的好宝宝。



4.想到这里,我们的大地妈妈又──笑了!(板书:又笑了)



5.让我们再深情地喊一声:我们的大地妈妈!



设计说明:从大地妈妈的第二次哭诉中,我们知道了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妈妈,唤醒了每个孩子珍爱大地妈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怎样让灿烂的笑容重新回到大地妈妈的脸上?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大地妈妈的行列;有的将爱大地妈妈的情感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没有更多的理论说教,但却大大激发了孩子内心深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地妈妈的情怀,我想这就是润物细无声之体现吧。当地球由哭脸变笑脸时,学生的表情由紧张转为轻松,并随之露出了笑脸。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4
秋天在哪里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小学 房丽丽




一、教材分析



《秋天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为此,教材中编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插图,首先展现了儿童在秋天的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活动场景,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地域的秋天及大自然景象的差异,最后展示了学生们留住秋天的若干活动。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也比较少,对秋天的感知比较片面,尤其对秋天的田野是比较陌生的,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引导、拓展,尽量使孩子能从生活的不同方面了解秋天、感受秋天,进而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设计时我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在活动中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引导孩子在身边、在生活中找秋天,适时加以拓展,抓住了这一重点进而使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据二年级上学期孩子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本课我设计两课时来教学,在第一课时主要“寻找秋天”“ 欣赏秋天”“赞美秋天”“创意留秋”四个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通过不种方式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会在描述、欣赏、赞美秋天的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在观察、探究自然的活动中保护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真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活动中体验。第二课时举行创意留秋的作品交流展示会。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2.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1.课件。2.一些水果实物。3.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校园。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引出话题



1.学生一边听歌一边赏图。



2.说说你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和哪个季节有关?



3.课前咱们一起在校园里看了看,我发现秋天的校园可真美!你发现了吗?



4.咱们从校园里感觉到了秋天,秋天还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好吗?(板书课题 :秋天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边听歌儿边赏图,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初步感知秋天,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秋天校园切入话题。)



活动二 引导发现,寻找秋天



1.把你发现的秋天轻轻说给同位的小朋友听听好吗?



2.同桌轻声交流。



3.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一定想说给大家听,谁先来?



4.全班交流,随机重点引导感悟。



(1)说花时:1.从桂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鸡冠花中引导发现秋天花之美!(适时出示图片)2.秋姑娘也来到了花园里。(板书:花园)



(2)说水果时:说出秋天的不同水果,适时从生活小知识方面去引导。如:石榴籽能助消化、苹果里富含丰富的维C等。师:哈哈,藏在水果里的秋天也被你们找到了。(板书:水果)



(3)说衣服时:衣服里怎么会藏着秋天呢?(板书:衣着)引导孩子天气渐渐变凉了要及时添加衣服!



(4)说动物时:(通过说动物,使孩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孩子从蛐蛐、蝉、大雁、小狗等小动物身上去发现。



(5)说田野时:在秋天的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视频)我们在丰收的田野里找到了秋天!(板书:田野)



(6)说落叶或山林时:1.你从树叶里怎么找到的秋天?2.通过孩子看、摸、闻引导学生从树叶的颜色感受秋天的变化。3.真要感谢小树叶,他告诉我们,秋天是慢慢来到我们身边,来到我们生活中的!4.一起送首儿歌给这美丽的秋叶吧!(出示:儿歌)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许多方面都找到了秋天,调皮的秋姑娘还会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日历)引导孩子发现立秋和秋分两个节气并适时做解释。(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提到的每一个方面,都尽量在孩子充分交流,自己发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延伸,有详有略,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既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又体现出引导的层次性;既从孩子的生活中来,又高于孩子现有的生活并为孩子今后的生活服务。



活动三 欣赏图片,开拓视野



1.孩子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可大了!当我们这儿秋高气爽、大雁南飞的时候,其他地方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



2.想知道吗?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呢?(教给方法。)



3.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其他地区的秋天美景,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



4.引导孩子感受祖国南北气候的差异。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赏图,孩子们就像是插上了翅膀飞向祖国的天南海北,在欣赏感叹之中学会了方法,当学生被秋天的美景陶醉迫切想知道其他地方的秋景时,他们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时候,就会开动脑筋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 赞美秋天,留住秋天



1.你想对这美丽的秋天说些什么?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一支歌、哪怕一个词也行!



2.交流展示(提示:想想语文书上怎么赞美秋天的?)



3.这么美的秋天,我真不想让她走!让咱们一起想办法,怎么能留住秋天?



4.我知道,小朋友还有很多留住秋天的办法,下节课我们一起举行留住秋天的创意大赛,怎么样?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让我们随着这美妙的歌声,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再次感受这美丽的秋天吧!



设计意图:因为美而赞,因为美而留,在孩子充分赞美秋天的时候自然引发出对留住秋天的创意热情,水到渠成,同时又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课内外也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



八、板书设计



秋天在哪里



花 园  水 果

田 野  动 物

落 叶  衣 着

......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三个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活动二、引导发现,寻找秋天;活动三、欣赏图片,开拓视野;活动四、赞美秋天,留住秋天。



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随孩子的发言进行引导,顺学而教,因势利导。课堂上我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在生活中发现,如:说到动物身上藏着的秋天时,有的孩子说到了家里养的小狗、小猫;说到田野,有的孩子就联系去乡下时看到的玉米、大豆、花生等来说;甚至有的学生说到了教室里的夏天开电风扇,现在不开了。这些生活中的场景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来源,更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土壤。课堂上我力求在活动中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如学蛐蛐叫、回味冰糖葫芦的美味这些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加深了对秋天的了解。适时地加以拓展,层层推进,如了解日历中立秋和秋分,在老师的巧妙的评价语言中使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真正让课堂为生活服务。



《秋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教学,不只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而是把课前、课上、课后的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前带孩子到熟悉的校园里感受一下秋天,课堂上使认识有所提高,使孩子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后,让学生准备留住秋天创意大赛的作品展示,制作留住秋天的作品,准备展示。再有,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秋天优美的景色,并配上《希望的田野上》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4
漫游世界──我们的左邻右舍



执教教师:新疆省奎屯市第六小学 王林辉
指导教师:葛金玲 陈定立




一、教材分析



《漫游世界──我们的左邻右舍》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第一部分《到周边走一走》的第一课时。这个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自然、人文都做了简单的介绍,以点带面,突出对人类智慧的欣赏以及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的弘扬,反应了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体现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使建构在地理知识的内容的思想性更深远。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中需要有梯次性的整合,将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尽可能地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思想水平:进入21世纪,发展进步中的中国用更为开放的的心态来吸纳、审视来自各方的文化,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架构了一个开放而丰富的平台。孩子们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了比以往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与知识,作为老师的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的生活是一个比任何时期都更为开放的时代,因此更需要老师引导培养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用包容的心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大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水平:《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五年级阶段对世界地理的部分知识进行了概括的学习,六年级上册《漫游世界》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侧重介绍我国周边国家的文化、历史、人文等内容。在对学生的摸底调查中发现,六年级孩子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了解水平呈现出这样几种情况:1.部分学生阅读量大、能够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知识面较广;2.部分学生基本停留在以前书本上所学习的知识,课外信息量比较贫乏;3.部分学生知识零零散散知道一点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上将学生的以前的知识和课外阅读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和调整,并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完整系统的知识脉络。



能力水平:六年级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普遍掌握了通过各类媒体独立收集资料的方法,但选择、整合、消化以及同学习小组成员交流的能力还很欠缺。另外,许多孩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训练不够扎实,例如读图能力、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要在这些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我国周边有哪些邻国,并清楚它们在我国的哪个方向;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借助资料与事实,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殊国家符号(可以从自然、历史、民俗、经济等方面多角度的收集资料),从而引发学生对周边国家相关知识的兴趣;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只有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的道理。



四、教学理念



1.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知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同时在人格上也是互相平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彼此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特别是老师,更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选择、认识、时空等等,把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单看成是简单知识的传递,或陈述概念、公式的过程,更应该看成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民主思想、健康心态的潜在过程;



2.教材是师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不仅为课堂的开放性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顺应这一时代的进步,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3.教师要有负责任的长远眼光,在日常的课堂训练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大致了解我国周边有哪些邻国,并清楚它们在我国的哪个方向;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借助资料与事实,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殊国家符号(可以从自然、历史、民俗、经济等方面多角度的收集资料),从而引发学生对周边国家相关知识的兴趣,并尝试找出部分东方文化的共同之处;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只有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的道理。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这个单元起,我们将进入快乐的世界旅行。而今天,我们先要去我们的邻居家串串门。



播放资料片《行走20国》(旨在让学生感受周边国家的美)



(二)教授新课



活动一 “地图行天下”



1.在你印象中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简单介绍邻国的概念。



4.复习旧知识:如何读图,重点复习如何在地图中定向的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定向法)



5.学法指导:讨论用什么方法确定我国周边国家的位置最系统、学习效率最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想到更多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多样的学习方法)确定本堂课的学法:从东北开始,逆时针依次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以及海上邻国;配合课件以及学生手中的小地图找到我国的邻国,明确它们的位置,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的给学生部分信息与知识)



6.巩固练习。A.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B.或者教师任意指定国家,让学生能在地图中找出这个国家的大概位置,并说出这个国家居于我国的方位。



活动二 “国家名片”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比如提到法国,人们很快就会联想到时装和香水,而提到澳大利亚,就会有只袋鼠跳进你的脑袋里,韩国的泡菜、意大利古罗马的斗兽场、英国的绅士等,这些都会成为一个国家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而关于我们的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又怎么知道的?这样,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活动──《国家名片》。



1.分组合作学习。(在分组合作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将不同学习小组学生收集的资料打乱交流,让学生资料交流面更广泛)教师按所处地理位置将我国的邻国分为四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汇总资料。东亚组:日本、朝鲜、蒙古、韩国。中亚与西亚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增补俄罗斯)南亚组: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东南亚组: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



2.以日本国家名片为例,让学生明确了解在选择国家名片的时候需要选择哪些资料、选择哪些资料更具代表性。(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师:在选择“国家名片”时要选择这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甚至是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做多样的选择。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国家名片”推荐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不同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角度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活动旨在引发学生对周边国家相关知识的兴趣。



活动三 “知识冲浪板”



此项活动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拓展,并将学生和教师课前的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性处理,用视听、图像、文字等资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课作为学生学习小组知识的有效补充,主要由老师提供,但可根据学生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如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比较多样,活动根据课堂实施过程灵活机动处理,如学习小组的资料不够全面,教师可利用“知识冲浪板”给学生补充知识。



(三)课堂总结



这里有最原始的村落,最美丽的风景,最神秘的古城,最灿烂的文化,最浪漫的旅游胜地,最奇特的风俗民情……浓烈的色彩,迥异的文化,碰撞出一道瑰丽的彩虹。今天快乐的旅行就要结束了,但生活与社会这本丰富而厚实的百科全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旅行去阅读,在旅途中,我们又将收获些什么呢?(教师可提出下一堂课的旅行目标,布置课下资料收集任务)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4
从古到今话交通



执教教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小学 姜 华
指导教师:王艳秀




一、教材分析



《从古到今话交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本主题的第一课时,对应此主题教材的前四页。本课时的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本单元第一、第二个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对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交通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未有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史进行过归纳整理,所以对本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四年级的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已有基础,思维比较活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2.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



1.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课前预习教材,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材提示的学习方法分组搜集资料,并采访长辈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从长辈口述的历史中感受近距离身边的交通发展变化;二是以“整理、交流展示”为中心,将学生们搜集到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突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把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引导和评价,并参与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互动。



2.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由结合,从而培养孩子们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



3.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开拓学生思维,立足于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2.认识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进一步理解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自古以来人类在交通发展的努力。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趣的包含着交通工具的谜语,想猜一猜吗?这节课我们就以《从古到今话交通》为题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入手,了解交通的变迁(板书课题)



(二)交通史话



看教材了解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以及发明的原因。老师带同学们进入交通史话的闯关游戏,看看谁了解的最多、最准!人们为什么要发明这种交通工具?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进着交通工具。



(三)深入了解,挖掘中心



1.课前同学们已经从陆、海、空三方面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进行资料查找、学习。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为我们汇报一下,你们查找的交通工具不平凡的历史。1)下面哪组同学来介绍!飞机:(介绍莱特、冯如的视频)2)车:《情景剧汇报》。把图贴黑板上,这几名同学讲得真好,尤其是听了关于黄帝传说的故事后,你们想对我们中华儿女的祖先说些什么?(板书:不断地改进) 2.请同学们(听老师带来的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猜猜接下来我们研究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生:船)3.(船的知识问答)。



(四)深化主题



展望未来,同学们,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科学环保的理念,发展性的眼光设计一下未来的交通工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提出你们的设想,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有什么优点与功能(①组:车;②组:飞机;③组:船……)我们进入闯关游戏5,每说出一条有创新的科学的设计加10分,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加分。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设计得真好,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我们有了梦想,还要有不懈的努力,相信不远的将来,在我们新一代人的创新、实践下,我们的梦想一定会象乘上飞船一样尽快地实现!



八、板书设计



从古到今话交通



舟行水上 勇于创新

海陆空  以车代步  勤劳智慧

飞上蓝天 坚持不懈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交流展示──研讨”三个环节达到让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研究性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相当充实,对孩子们所搜集的不准确的信息能及时做出辨析和评价。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和资料,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今天,我们虽有了这么多的汽车,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自行车。这是为什么呢?”“据我查到的资料显示,最开始时的轮船远没有帆船方便快捷。但人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发展轮船呢?”这些问题,引起学生对交通发展过程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历史跨度较大,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交通发展史有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一、扬预习之风帆──让品社课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越深刻,越有助于道德行为的转化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品社课课前的准备活动,如对身边的人物、环境的调查与访问,对自己生活经历或经验的回忆,根据教学内容自觉主动地查找并整理资料等,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初步构建课堂学习必须的知识结构,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供条件。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活经历、道德认知水平等,并以此作为预习探知的切入点及课堂教学的生发点。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学生已有经验一下子被激活了,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课堂真正焕发出了光彩。



二、激学习之激趣──让品社课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1.媒体激趣。通过音乐、动画、录象等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如车,船,飞机的相关图片。这样,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品社课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2.语言激趣。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对事例进行描述、渲染,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紧随教师的思维,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3.游戏激趣。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通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情趣的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如课上学飞机的起飞过程。



三、乘活动之舟──让品社课充满生机活力的真正实现。理解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的见解,捕捉学生回答的亮点,使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生成者,让课堂涌动出生命的活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富于动态的美,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学习、体验、发展。在设计展望未来交通时,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根据交通发展趋势设计的交通工具是绿色环保的。实际上学生的设计异彩纷呈,有的设计出更为环保的、有的设计的更为科学、还有的想象人类将神舟飞船作为交通工具通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富于创造力的见解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四、抓课后之实践──让品社课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延伸。以课堂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中做,知行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如本课最后一环节时,我指导学生重新深入生活,研究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这样使本课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的广阔的生活空间,使维护邻里和睦关系逐渐成为儿童生活的自觉行为,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融为一体。
作者: dyrcj    时间: 2010-3-4 09:25
《我们的国粹──京剧》课堂实录



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 王 虹




选自《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之我们的国粹。



学情分析:



我校是天津市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学校,京剧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因此我校的学生对京剧的基础知识有一些了解。通过“班班唱”的形式普及,五年级的同学也都能唱上几小段。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虽然学生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京剧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习起来也很有难度,大多数学生对枯燥的活动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知道京剧为什么是我们的国粹;对京剧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感受与尝试。



教学准备:



1.环境布置:在教室内悬挂、摆放和京剧有关的艺术作品。



2.教学幻灯片、电脑、实物投影等媒体设施。



3. 指导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活动:(1)你喜欢京剧吗?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京剧最吸引你的是什么?(2)你周围有喜欢京剧的人吗?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他们喜欢京剧?



一、激趣导入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视频)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自己学校绿芽艺术团的同学在表演──京剧。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是天津市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学校,那么,通过学习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京剧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刚才那些同学表演的有青衣、花旦、老生还有老旦。



师:你看得真仔细。



生:我知道京剧是怎么来的。



师:说说看。



生:清朝的时候,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皇帝祝寿,后来就形成了京剧。



师:看来京剧的历史还很长呢!



生:我知道京剧伴奏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唢呐等



师:其中最重要的乐器是──京胡,你们都很棒。



生:我知道京剧有很多著名的演员,比如说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他们被称为“四大名旦”。



二、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我们知道京剧被称为是我们的国粹。板书:我们的国粹──京剧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生:人们为什么把京剧称为我们的国粹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很有研究价值。(出示一个大问号)



三、自主探究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吧。打开书第78页,“小资料”中有一段话,谁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京剧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师:可谓是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



师:(指着板书)由于京剧的历史悠久,所以说它是我们的国粹。



师:你还了解了什么?



生: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师:你知道是哪三大体系吗?



师:那么我来告诉大家,获得这项荣誉的一个是前苏联的,一个是德国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也就是我们中国的京剧。能够被列入“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说明我们的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



板书:名扬世界(指着板书),因为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所以我们说京剧不愧是我们的国粹。



4.师:你从这段话中还有什么发现?



生:京剧是中国最大的剧种。



师:京剧虽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但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剧种。板书:最大剧种中国有很多剧种,我们知道的有……,为什么说京剧是最大的剧种呢?



生:京剧的剧目很多,京剧范老师给我们讲过,京剧有上千出戏,有些已经失传了,现在演出的有三四百出呢。



师:你上课听讲一定很认真,记住了老师说的话。



生:喜欢京剧的人很多,很多老年人都喜欢京剧,他们喜欢听戏、看戏,很多人还喜欢唱京剧呢。



四、汇报交流



师: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喜欢京剧的人?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他们喜欢京剧的?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人民公园看到过有人唱京剧,还有很多人围着看。



生:有一次我从红光公园经过,天都黑了,还听到有人在里面唱京剧呢。



师:喜欢京剧都到了忘记时间的地步了,他们真可以称得上是京剧迷了。



生:我奶奶也喜欢京剧,她经常看中央11频道。我们家还有好多京剧光盘和磁带呢。这就是我奶奶最喜欢听的,有时候她还边做饭边哼哼呢。



师:看来你奶奶也是个京剧迷,真让人羡慕,身边有个京剧老师,可得跟奶奶学习学习?



师:老人喜欢京剧,那小孩有喜欢京剧的吗?



生:暑假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看天津市京剧票友大赛,就有好多小孩唱京剧,唱得可好了。我这儿还有他们演出的照片呢。(投影展示)



师:感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珍贵的资料,让我们能看到比赛盛况。看来呀,从古至今,从老人到小孩都喜欢京剧。有人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皮黄声。京剧真不愧是最大的剧种。



五、合作探究



师:那你们喜欢京剧吗?为什么?



生:京剧很美。



师:美在哪呢?



生:京剧的唱腔好听。

 

生:京剧的服饰很漂亮。



生:京剧的脸谱好看。



师:说到京剧的脸谱,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有一个同学有一件京剧脸谱的收藏,你们想不想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投影展示)



生:我特别喜欢里面的脸谱,这是我和妈妈从图书大厦买的。京剧脸谱中以净行的脸谱变化最为丰富。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京剧人物都有不同的脸谱,这个是……。



师:老师知道于方浩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



师:有一首歌就是唱京剧脸谱的,名字叫《说唱脸谱》你们会唱吗?一起来来唱一唱。



有的同学发现我们唱的脸谱都在黑板上了,我们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请五个)红色:忠义;白色:奸诈;黑色:粗矿豪放;蓝色:勇猛而有心计;黄色:代表凶猛的性格。



师:这还有两个脸谱,它是谁?包公,你从哪看出来的?月牙儿,这个月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月牙一样吗?它就是运用了我们中国画写意的绘画技法;这个我们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脸上有很多毛儿,所以在他的脸谱在绘画上运用了我们中国画工笔的绘画技法。展现了我们中国的民族特色。板书:民族特色



师:(指着板书说)京剧的脸谱不仅颜色鲜艳,非常有中国的民族特色,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师:除了多彩的脸谱,京剧还有什么最吸引你的?



生:我觉得京剧的服装特别美。



师:不光是美,这服装中的名堂还不少呢!这里有三张图片,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三个人)



生:这件叫做蟒,这是《打龙袍》中,皇太后穿的,这上面有龙的图案,只有皇帝和大臣才可以穿蟒。



生:这件叫做披,这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出门的时候穿的,上面有很多花儿,很漂亮。



生:这件就是靠,是大将在在打仗时穿的服装,这是《定军山》中的黄忠穿的服装。同学们你们看,这上面的图案是什么?对,是虎头,是不是看起来很威风。



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这京剧的服装的讲究还真不少呢。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件京剧的服装,请大家欣赏。(展示服装)京剧服装的做工也非常讲究,采用中国特色的丝绸制成,使用中国著名的苏绣的技法,用各色的彩线绣成的,所以非常的精美,非常的华丽。



师:这些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真是太美了。



师:说起京剧的唱腔,也是很有民族特色的,你们听过哪些京剧唱段?



生:汾河湾、宇宙锋、打龙袍、锁麟囊、红娘、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能唱上几段京剧,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小组里商量商量,你们愿意展示哪一段)哪个组先来?(掌声,表示感谢)



生: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生:淮河营



生:卖水



师:听了同学们的演唱老师也想学着唱一唱,行吗?我唱《穆桂英挂帅》中捧印的一段,你们听听我唱得怎么样?



师:唱得怎么样?

 

生:唱得好听,有味道。



生:表演的动作也很好看。



师:谢谢同学们,(鞠躬)。这京剧不仅好听还很好看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京剧《雁荡山》和《三岔口》里的两个小片断。注意看,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你看懂了什么?(播放视频)



生:一员大将带领他的军队,攻打一座城。敌人打败了,跑回城,关上了城门,这个大将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翻墙进去,结果取得了胜利。



师:台上就几个人,你怎么看出有军队的?



生:京剧中的几个人就代表军队。



师:这就是京剧表演的特点。“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后面《三岔口》一段谁看懂了?



生:有两个人在打架,他们假装谁也看不见谁。



师:你们同意吗?这表示在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晚上)你们真聪明!这就是京剧表演的虚拟性。



师:(出示马鞭)这是马鞭,一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一 一匹马,红色的表示红马,谁来表演一下京剧中骑马的动作。



师:谁愿意来表演一个京剧中的动作,让大家猜一猜。(7个同学)上下楼、喂鸡、开门、关门、扑蝴蝶、划船、喝酒。

,连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靴子,谁愿意穿上它来给大家表演。跑圆场,感觉怎么样?不要说表演了,连走起路来都挺困难的,我们看到京剧演员台上精彩的表演,一定付出了很多辛苦,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当我们看到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应该怎么样?



师:京剧是中国所特有的,它将中国民族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今天,有很多的外国人也迷上了京剧,请看大屏幕。



(播放视频:外国人唱京剧)



师:如今,京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的国粹,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了。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本来不是特别喜欢京剧,通过这节课,我更加喜欢京剧了。



生:我知道了很多京剧脸谱和服装的知识。



生:我觉得京剧特别好看,我们看懂京剧了。



生:我知道了为什么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提问题的同学)



师:你来说一说



生:(按板书说),你很会提问,还很善于总结,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感悟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我们国粹──京剧的魅力。今后让我们多听、多看、多了解京剧,做一个喜欢京剧的中国人。



教学反思:



我曾经在本年级的另外一个班上过一次本课的内容。为了上好那节课,我提前翻阅了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了解了一些京剧的知识。本以为凭借我“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加上课前调查的积累,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一定会呼应得很好。但是,学生的状态和我预设得并不完全一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没有我想象的高涨。学生、京剧、我这三者之间似乎隔着什么?教研员老师的一席话解开了我的困惑──“你自己都不喜欢怎么能让孩子喜欢呢?你自己都不觉得京剧有魅力,怎么能让学生领悟到京剧是国粹呢?”是啊,我除了知道一些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从校本课程教材中了解的理论知识以外,几乎对京剧一无所知。这样的知识储备连“平等”都谈不上,怎么还能做“平等中的首席”呢?我这时才领悟到自己失利的原因──过于强化学生对京剧知识的了解,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上课不过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重复和再现,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于是课后我找到了担任校本京剧课的老师“恶补”京剧知识。我收集来同学们以京剧为素材的作品,办公室里浓重的京剧氛围形成了。我还把学生会唱的唱段下载设为我手机的来电铃声、枕边放的是京剧的书籍和画册、电视看的是CCTV11、上网看的是京剧的行云流水……大家说我都快成京剧迷了。几天后,原本连二胡和京胡都分不清的我,居然能哼唱出几句 “穆桂英挂帅”了,看到和听到京剧也有了亲切感。



这节课上,在浓浓的京剧氛围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聊京剧、一起唱京剧,一起模仿、一起欣赏,共同领略京剧那多彩的脸谱、精致的服装、动听的唱腔、生动的表演;感受京剧无穷魅力,感悟京剧的博大精深。下课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热情地帮我收拾东西,嘴里还不停地哼唱着……



通过这节课,我最深的领悟是──当你“迷”上了这门课,“迷”上你教的内容,你的爱将会化作动力,溶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在不自觉间迸发的激情和灵感,才能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参与,才会有真正的体验,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迷”上它──是教好这门课的秘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