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6 21:30
标题: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山城区第五小学 王玉玲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明显存在,教学时,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师生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
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反思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师生互动有以下几个误区:教师只是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传授知识,是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知识,是单向的接受,从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师生 “打兵乓球式” 一问一答,学生机械的回答“对”与“不对”,提问没有思维的启迪,只是硬记的知识点;师生互动只限于对个别学生,面向全体的互动较少;师生互动时太过注重活动的形式,忽视应传授知识为主……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我们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导入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捕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激发求知欲。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6 21:30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是这样激发学生参与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的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请客”。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一大早就到森林里采了很多很多新鲜的果子用来招待客人,她想请我们一(4)班最守纪律的学生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兔还请了谁?(出示主题图)请看大屏幕:原来小兔把她的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小刺猬也请来吃果子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道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接着说:“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在刚才讲的故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所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
二、把握师生互动的“路径”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内容教学中,我设计的师生互动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笔、校牌、磁带盒等,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度。学生开始自主操作,完成后教师反馈:“你量的物品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ll厘米。”我微笑着问:“你是怎样量的?”那个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O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追问:“你又是怎样看的?”学生说:“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1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是第二位同学展示,他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我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然后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反馈: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厘米是有lO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学生借助投影演示介绍:“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一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所以一厘米就是10毫米”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6 21:30
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厘米与毫米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l厘米=lO毫米的感知、认识过程。
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
情感的渗透也应该贯穿在所有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唯有自身情感的投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教学中,由于数据的局限,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这种优势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过,他们当然会有意无意地抵制与自己原有认知经验发生冲突的不同方法。此时,组织学生进行“数小棒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体验方法的优劣,完善想法,优化策略,从而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十进制”表示数的优越性,真正理解“十个一转化成一个十”的意义,从而接纳这种方法,使其得到内化。
事实上,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要、认可学生的认知成果、肯定学生学习过程基础上适时引导的过程,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数学学习,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容易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关注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师生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全体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我请小朋友数出1000个五角星,大家都能独立完成;接着老师让小朋友数出更大的数,10000可以怎样数?这时,教室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五角星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这么多!”教室里充满惊叹声。在这里,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同时由学习材料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0个五角星。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地组织起互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