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硬件匮乏,设备利用率低。
在农村实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之后,很多英语教师上课时基本都是一本英语书+一本备课笔记+一支粉笔,再丰富一些也就是拿上单词卡片或拎着笨重的录音机进入课堂。这并非由于教师懒惰,而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试想,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精心制作的电脑课件完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很多农村学校配备的幻灯机等传统电教设备也基本是在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时才会使用。
尽管并不是说英语教学一定要课件才能进行,但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英语教学又是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教授,需要不断重复操练和记忆,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有良好的教学配备,配合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们便能够在听觉和视觉上受到良性刺激,从而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如此,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较大的飞跃。
3.课堂枯燥沉闷,学生缺乏兴趣。
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的小学生往往会比较内向腼腆,不善言谈,在课堂上显得缺乏自信,不能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和语言活动。而英语恰恰是一门需要“大声”和“大胆”的学科。目前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应当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束缚,逐渐向生活化、口语化发展;如果孩子不肯张口说,怕出错,则无法顺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始终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演变成“哑巴英语”,并导致恶性循环,学生愈加没有自信,最后对英语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综合发展。
教学研究表明,“学,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工夫下得再多,也是‘师勤而功半’,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学,才能‘师逸而功倍’。”然而,受教学经验不足和客观教学资源匮乏的限制,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理解不到位,教学不是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比比皆是,存在“教教材”的倾向,本应是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小学英语教学却使原本基础就很薄弱的农村学生们兴趣索然,在课堂上或昏昏欲睡,或发呆出神。
4.语言环境缺失,家庭督促不够。
众所周知,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国内学习的学生已然缺乏纯粹英语环境的浸泡,在相对落后和封闭的农村小学里,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更是少之又少。英语课堂则是农村学生们唯一有机会接触到英语的地方。然而,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很多英语教师在上课时依然以中文教学为主。这样一来,学生更加缺乏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输入,导致他们连基本的英语课堂用语都无法理解,教学点更是无从领会。
在农村,许多家长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便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极少订阅或购置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文报纸、杂志及其他简易英文读物,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