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设计
应该注意的问题
——观连云港市小学数学“青蓝课程”活动有感
近些年来,我除了继续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还致力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考虑本人的学科背景和兴趣,就着重又选择了小学数学这个大学科。因此,就经常跟踪市里的高层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了解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墟沟小学是连云港市小学数学的高地(建有专门的小学数学实验室),再加上孙焱(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武建军(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等,均为我以前教过学生,学术来往多,顾对其学校更加关注。
12月2日,市(小学数学)“青蓝课程”展示活动在墟沟小学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展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及相关问题的研讨。活动内容如下:
一、展示课:
1.四年级《运动与身体变化》 执教者:薛 茜 苍梧小学
2.六年级《展开与折叠》 执教者:陶 涛 墟沟小学
3.四年级《怎样滚得远》 执教者:刘后来 墟沟小学
4.五年级《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执教者:许彬彬 师专一附小
5.五年级《数字与信息》 执教者:李 芳 大村小学
6.六年级《树叶中的比》 执教者:张 倩 墟沟小学
二、专家点评
连云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艳丽(市学科带头人)和开发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匡银军(市学科带头人)。
三、冯伯虎(南京师大硕导、连云港师专教授)专题发言
四、武建军(数学特级教师)讲座《数学实验室的创建及其应用研究》
五、孙焱(数学特级教师)讲座《做完整教育 促全面发展》
以下为我就《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做的发言:
1.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研究价值
首先,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研究,国际热着,但国内还冷着。因为,从《中国知网》检索来看,只有200多篇相关研究文献,且无1篇核心期刊。研究者基本是小学和初中的一线教师,无专家跟进。可见,这还是片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可挖掘的宝藏应该很多!
其次,2001年新课改,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提升到了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及“统计与概率领域并行的地位”。这不是中国首创,而是适应世界数学课程改革之必然。故,更有研究的价值。
2.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理解
“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不是原来三个领域外增加的独立内容,而是关注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外界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3.一定要把握好数学与生活关联的度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所谓“综合”就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这样的误解很危险。因为,这样的误解,往往会使数学课堂上的时间,大量地被其他学科内容所占用,即出现“用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从而,使数学旁落了。
要想把握好这个度,我认为,有一种好办法,那就是注意“数学的触手”只延伸到数学问题的“生活”,而绝不再通过“生活”这个依托,去向其他延伸。也可以将此称作为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边界!
此外,这里的“生活问题”选择也是有学问的。这里的“生活问题”(除数学视角外)应该是零难度或者低难度的。也就是说,这里的“生活问题”应该最佳的,而不是随意的。
4.好的课堂教学的要素
好的课堂教学=课前科学充分地预设+课堂灵活机制地生成
近些年来,小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坏的毛病:(1)越是知名特级教师,越喜欢拖堂,这个习惯很坏!这是课前教学设计不够科学与充分的结果;(2)过度喜好多媒体,忘却了必要的(板演)板书;(3)看不出使用过程性评价去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看不出课终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4)PPT设计普遍不“友好”(字小图小看不清、非楷书等);(5)应该称呼“同学们”,可不知道是哪位大家带的头,称呼“孩子们”,典型地没把学生当“人”,只当作孩子;(6)数学课往往会忽视“数学思考”。
5.深刻理解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