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模式
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在正式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认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Johnsons)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分组时要适当考虑学生的智力层次、语言能力的搭配,使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更有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合作小组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别负责某一部分的学习,同时又相互帮助与协作,共同实现其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的收获都是整个小组的收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小组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有关。因此,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参与口语练习的时间和实践机会。
2.以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分工为模式
在每一次合作小组开始学习任务之前,教师搭建合作学习支架。即明确小组总任务,落实每个学生成员任务,公布评价办法等。
例如,还如《At the zoo》教学中,Play a game: Say and act. 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置身于动物园的场景中,然后给8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有关Animal的Party Topics。让每个小组表演一个动物的聚会节目,每一位成员分别扮演一个小动物。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位学习成员登录专题学科网站,搜索选择自己喜欢一个动物视频短片,模拟有关动物的动作,并向小组其他成员做一个预演,并收集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此表演的看法,并在小组成员的建议下,进行口语和动作完善,最后汇总得到本小组的动物聚会表演节目,完成意义建构。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任务落实后,学生进行“说和做”游戏,通过表演、游戏等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或进行必要的指导,或给予一定的帮助,或静静的倾听,或鼓励那些不爱说话的参与者发言。教师由于了解了学生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从而能更灵活地把握和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合作学习支架模式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