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学政治获奖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20:24
标题:
中学政治获奖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政治获奖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西藤县藤州中学 黎雪梅
内容摘要:
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积极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并注意拓宽训练渠道,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实现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创新素质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 创新素质 创新思维 创新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内在条件。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在原有思维程式上形成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可以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极容易形成新的精神或新的物质作品,培养出具有这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今天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时代,它更要求人们拥有的不仅是一般性的知识,更要拥有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可见,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应充分利用新课标的独到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过程中,就利用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些心得。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20:24
一、尊重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创新信心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是创新的动力,这种心理可以促进学生勇敢地创造。个性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源于独立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借助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优势,促进独立人格和创新人格的协调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简单划一,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点拨,开启心智,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变潜在的创造力为现实的创造力。可以说,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个性优势充分张扬的结果,这都源于学生的自信心。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力争形成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留给学生自备其力,自求其果,教师从中引导,多正面激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
比如,七年级(人教版)第九课《防范侵害 保护自我》中有一个事例:“小佟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怎么,我可以帮你吗?小佟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说着拿起小佟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摩托车载着小佟驶向前方。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局,并说出你设定这个结局的理由。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生1:小佟顺利来到姥姥家,原因是这个男年青是个好心人。生2:小佟被拐卖,因为这个男年青是一个拐卖妇女的坏人。生3:小佟被骗到一个一偏僻地方,所有的财物被抢劫一空,因为这年男年青是个诱骗抢劫团伙的成员之一。生4:小佟虽被骗,但由于她机智勇敢,最后逃脱虎口,并及时报警,使犯罪分子落入法网。等等,这样学生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去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的结局,使自己在发散思维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这样学生的个性有了充分张扬的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潜能就有了萌动的可能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才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必须点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的“饥饿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并保持活跃的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七年级(人教版)第一课《新学校 新同学》中,我组织了一次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摆脱交往中的两难处境,具体设计了两个情境,其内容如下:情境一:我与李三、肖五是好朋友,但是李三和肖五有矛盾,还是冤家死对头,我夹在中间怎么办?情境二:我想向徐一借一本很好看的书,但徐一向我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期中考试的时候帮他作弊,这时我又怎么办?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的好点子。比如情境一,生1:让他们合好。生2:怎么让他们合好?生1:我会以李的名义写一封道歉信给肖,然后又以肖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李,要求合好,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冰释前嫌了。对于情境二:甲同学:我宁可不借书看也不帮他作弊。乙同学: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先告诉他作弊是不对的,还要说出一些作弊的坏处,然后再帮他复习,提高学习的成绩,自然就不用作弊了,这样就既可以保持同学间的友谊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了,还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我在总结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这些想法,表扬了这些同学的思想,学生的的讨论内容超出了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中,我再一次认识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20:24
三、营造学生质疑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实践证明,怀疑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是创新的导火线。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质疑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借此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培养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步,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更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求异探险新,鼓励学生敢破常规、敢拓新境,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一点“胡思乱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并敢干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思考问题,在重点、难点、热点以及一些学生似是而非、一知半解、不确定或容易忽视的疑点问题上,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例如,七年级(人教版)第五课,《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中,农民用亲情抬起卡车救出自己的儿子,我设问:你相信人真的有这么大的潜力吗?为什么?我们人类有哪些潜能?你可能有哪些方面的潜能?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产生疑,进而引发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疑而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就会引发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干发表不同的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渗入创新意识,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不断地得到激活和强化。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注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是形成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形成有利于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成果,这种创新成果必须在新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同时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创新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得到培养、训练和强化。例如,鲁班被草划破了手,触发灵感,创造了锯子;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受水壶冒汽冲动壶盖的启发以明了蒸汽机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创新成果实际上是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一次飞跃,这个飞跃,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积累前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来实现。学校期间是学生产生创新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的关键的前提积累时期,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性训练、培养和强化不可忽视。在教学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一般可以采取讨论、竞赛、查阅、演讲形式等,这们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质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总之,时代呼唤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曾经饱赏“因落后而挨打”的我们,在聆听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声时,不能不猛醒,除了创新教育,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时代的机遇,更是强者的挑战,思想品德教师只要努力、充分挖掘各种教学教育潜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并敢想敢说敢干,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自我,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种创新才能的社会主义人才,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