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学化学《原子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20:05
标题:
中学化学《原子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原子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
利川市谋道初中 邓厚杰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本单元共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课题2《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原子的结构不仅包括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也包括构成原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层次、电性、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教学中应从结构的角度系统地认识原子的构成。
学习者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好,此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可能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有多大?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抓住这些特点,学习本课题。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本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② 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
① 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② 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20:06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解决措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原子结构直观化,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同学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归纳总结,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探究式学习、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有一定的困难。我想,在教学过程中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原子结构直观化,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同学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依据的理论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把抽象的原子结构直观化,围绕学习目标,努力促成知识向能力迁移。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原子的结构 知道、了解 将文字、图片、图表、声音等制作成演示文稿 教师演示,学生对比、分析与归纳。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原子是可分的,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利用以前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结合原子弹爆炸、核电站等的事实,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和事实,对原子结构产生无限的遐想。 让学生感受原子是可分的
二、合作与交流,解读探究 1、原子内部的结构
2、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不同。
3、分析、交流、归纳原子构成。 课件展示氧原子内部的结构。
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原子内部中的粒子及电子的数目。然后慢慢打开原子核,认识质子和中子及数目,并观察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想像电子和原子核体积大小的悬殊。 观看图片、动画,独立思考,数清楚它们各自的电子、质子、中子。启发学生归纳、概括出原子的构成。 让学生真正了解原子内部结构
三、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53、表3—1 巡视指导 学生阅读教材及表3—1 学会获取信息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20:06
四、交流讨论 讨论:
① 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② 原子内部共有哪些粒子?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③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显电性?为什么?
④ 是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
⑤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电子数有何关系?
⑥ 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⑦ 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小结:在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参考课本53页表3—1提出自己的看法。 了解部分原子的构成情况,从而了解原子的构成
五、简介 原子结构发现史 演示、讲解
实心球模型→枣糕模型→行星模型→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人类认识世界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微观领域的研究更是如此,科学指引着哪些积极探索的人们不断向前。】 看、听、想结合。
有欲望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 了解原子结构发现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归纳总结 讲解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掌握本节所学知识
七、阅读,布置作业 阅读本课题教材内容 巡视 学生阅读 熟记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原子对于学生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更便于理解。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兴趣高,效果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