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藤县藤州中学 莫献坤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开展好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知重视阅读教学,却不知“受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那么,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方法:一、影响学生自主阅读的原因。 1、教师没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学生缺乏浓厚阅读兴趣。3、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二、转变观念,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形成师生互动。四、重视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一)、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愿读。(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三)、训练阅读技能,增强阅读能力。(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读。1、初读法。2、细读法。3、精读法。4、熟读法。五、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提高 自主阅读 阅读能力 良好习惯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中主要能力之一,是学生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可在语文教学中,即使我们老师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终究是由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造成的,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便成为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在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影响学生自主阅读的原因。
由于很多教师缺乏有意识地专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许多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弱,有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甚至很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应引起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影响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有教师素质、阅读兴趣、阅读氛围这几个因素中,每一个因素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都不容忽视。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1、教师没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教师坦言,从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能力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讲好课,如何管理好学生,至于阅读,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教师很少干涉他们。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关注过学生的阅读状况,更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过学生的阅读行为。这就形成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观点和教师完全一致,以教师的思考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机会很少,有的老师即使知道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读书活动,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有的不敢讲或不知道怎么讲,有的只是让学生一遍遍的傻读,多数是被动的,没有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缺乏浓厚阅读兴趣。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和规定的。一位学生说,她读什么书都要经过父母亲批准。由于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阅读兴趣的消失,使阅读变得缺乏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我完善能力较差,导致学校要么没有图书室,要么就是只有图书室,而实际是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在这种大环境中,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阅读能力会逐渐下降,悄然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转变观念,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固守着传统的模式,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总是自己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实际上不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而是在听老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这种“满堂灌”教学变成了教师唱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体,故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甚至造成许多学生怕上语文课,感到上语文课时一种煎熬。张定远先生在《对语言教学大讨论和世界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对主体性教学做了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辅导、点拨。建构主义也认为,课堂是学生求得发展的场所,不是教师尽情表演的舞台,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才是表演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把个体生命精神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学生一生的生存打好基础。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专心阅读课文,大胆发表自己对课文、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教师要做学生的“教练”,而不是代替学生练,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学习、思考、感悟,这样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之内发挥无限的主体意识作用,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宰者,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一句话:我们老师要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三、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和、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假如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靠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摘要:“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心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和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喜好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和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安排了一个师生比赛背书的环节。我提出先背,由于准备充分,我背得很流利,感情也到位,但有几处故意丢了字词和改了个别词语,背完,我微笑着看着大家有什么反应。孩子们面面相觑,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了,我赶紧叫他,他轻声‘地说:“老师,您背少了一个 ‘亲切’。”刚说完又有一只小手举起来了:“老师,您把 ‘怀恋’ 读成 ‘怀念’ 了。我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大声表扬他们上课听得仔细,这下教室里热闹了,我“丢的”几个词陆续从他们嘴里说了出来。这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师生都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快乐,学生体会到与老师平等、和谐相处的快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然后我顺势诱导,让学生自主去朗读课文,并把读后的感受说出和大家分享,这样整个课堂再度热闹起来,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体会到阅读课文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重视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何谓自主阅读?就是指在有效导学或自然习惯的良性驱动下,学生以独立自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特征而进行的阅读活动。与传统阅读教学的“条款式语言、琐碎性分析、模式化讲解、复制后思维”相比,现代阅读教学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行为和认知两个层面。行为层面的自主着重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而认知层面的自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主要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方面;二是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上好初中语文课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一)、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愿读。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例如:我在教学《故乡》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行了“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的境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之后,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从文中得到的感受,我预先设定是“变”,可一经提问,有学生居然回答是“路”,我蓦然一惊,他答得也确实准确呀,然后让学生再阅读文本,理解“路”在文中含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完全被发挥了,陆陆续续从课文中理解到“路”的含义,有的说闰土的路是坎坷的,是封建的路;有的说故乡的路是没有出路的路;作者离开故乡是为了寻找出路,是通向未来的路,这就很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的深刻含义。这样我既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了课文,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三)、训练阅读技能,增强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阅读能力的练习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我们在教课文时要指导学生阅读。不管篇幅的长短,每篇文章最少要经过三轮阅读。
第一轮是理解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通读全文,目的是梳理语言,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梳理语言要求标出生字难词、精彩词语,标出不懂的语句,理解全文的关键句和表达优美的句子,大体上把握文章的写法和课文的内容。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这轮阅读中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难词,利用注释了解作品的背景材料。阅读课后习题,把握重点内容。
第二轮阅读理解句子,即研读。“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全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以及几次的“背影”的语句,文中第六段是重点,要深入理解和体会这段的内容和情感,指导学生可以借助抓几句“文眼”的重点句子的理解,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还有《台阶》、《陋室铭》等文章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之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地增强。
第三轮阅读是理解段落、理解篇章,即“品读”, 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主要是品味鉴赏。特别是小说、散文、诗歌的教学,进一步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可组织学生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在美读中品味作家精巧的艺术构思,严谨的行文结构,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教师可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寻找鉴赏切入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去探讨疑难问题。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读。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不掌握进行阅读的方法还是不行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多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愿读、爱读,还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教给学生四种学习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和熟读”。
1、初读法。所谓的“初读”是指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一阶段里,注意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在课文里做上一些记号(如:用横线画出新生字词,用曲线画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别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并在一些不懂的词语旁边注释)。
2、细读法。“细读”是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按段进行自学,归纳出各段的段意。
3、精读法。“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熟读法。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了学生课文的理解,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教师还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把手,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普通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五、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成功的必要条件。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效率,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促进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能成为良性发展的动力,让人长久受益、终身享用。对于初中阅读教学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勤读多思能力、善于提问能力、解读分析能力,以及认真预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善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学用结合的习惯等等。 综上所述,自主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和综合能力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除了课前精心“备读”和课堂上的准确、及时指导之外,教师还应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这样不仅有效地丰富了全班学生阅读的氛围,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3 17:32
除此之外,我还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通过开展这些阅读活动,不仅鼓励了优秀的学生更加努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学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全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因此,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这是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好方法。只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学生,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