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1 12:38
标题: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如何把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式如何变革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也应运而生。该模式旨在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为主旨,拓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传统的由固定的施教者在固定的地点对固定的对象采用固定的教学程序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信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重建不仅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革命,它为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生在学的方式上,借助计算机网络,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地位从被动转为主动,让教学活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亦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如何把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式如何变革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旨在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通过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触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可以得到学科第一流教师的指导,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甚至拷贝下来,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人数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学习变得更容易。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理想、先进、实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且极大地拓展、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1 12:38

一、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他们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担任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景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因此,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造最佳的心理环境,发展学生的心理因素,扩大背景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有效联系,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理语言学游戏”。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有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媒体的辅助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活动与心理活动的交互作用,把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等活动结合起来,取得提高自身素养的效果。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起先的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多关注辅助教学,而将其孤立于语文课程目标之外,未能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主要表现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应从课程目标出发,将其有机整合于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课程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基础性质的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人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打好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培养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语文教学论、课程论为指导,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任务为导向,强调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发展创新。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创设情景,适时评价,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乐学。
(二)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感情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胜一筹。以往语文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而人的大脑是网状结构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学生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文、图、音并茂的特点,可以为语文教学创造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兴趣必然浓郁,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协作性原则:不同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因而在教学中提倡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协作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创造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资和潜能。
(五)互动性原则: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师生、生生、生师的一种多纬度、多层次的互动的交际形式。对教师而言,现代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不只是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更是展示自我的场所。在课堂的多元“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在互动中共进。
(六)发展性原则:语文学科是以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前提,培养学生的想象感悟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三、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框架及结构要点

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媒体辅助
自主探究        交互感知
意义建构        评价反馈
拓展延伸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1 12:38

教师        根据学习内容特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发兴趣,激发认知冲突,引导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信息资源,调控学习进程        创设“电脑——学生——教师”合作交流的互动环境,通过计算机交互学习系统实时了解学生交流情况,启发引导交互感知。        通过人机交互的检测反馈系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对点指导或全班性点评指导,设计强化型练习或指导延伸性阅读。
学生        初读感知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自定学习步骤与进度,借助信息化资源,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在信息系统的交互下,分享学习收获,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知识结构,熟读积累,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纠正学习偏差,弥补知识缺陷,进行强化练习或延伸型阅读,拓宽知识面。
教材        呈现课文内容,提供学习材料。        提供重点词句段篇章,让学生精读感悟。        为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提供范例。        网络延伸性阅读材料
媒体        多媒体课件引发认知冲突,调动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网上传输的影视作品、卫星节目、虚拟学习环境等。        交互的学习系统、反馈系统、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师生交互感知,完成意义建构。        网络教室的检测反馈系统,电子阅览室等。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为主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求发展,各教学环节构成一条环环推进、步步提高的发展之路。学生的心理水平、语文素养随着读和悟的步步推进而从外化跃进到内化,再从内化发展到外化。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实现知识的认知是需要一定的情境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为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教学活动伊始,首先就要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由已知导入、由故事导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等等。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时,由于这篇课文叙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了解秦代的历史文化等时代背景,因此,用flash演示和影片播放秦代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与独特文化,通过多媒体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对相关的资料信息的思考,以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的认知冲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质疑激趣,进而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二)媒体辅助,自主探究
信息化时代,掌握获取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成为决定和衡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的限制。在电脑和互联网的支持下,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将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只须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畅游”世界,并可自由进入校园网进行自学。学生如果有疑问,可进入课堂网上的聊天室与同学或教师讨论。在线讨论不仅让那些性格较外向的同学更加活跃,而且也让那些较腼腆、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网上文章,发送e-mail及参与网上讨论、网上聊天等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丰富的资源,还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导者与资源、工具的提供者。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资源与工具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定学习步骤与进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构建。
基于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学生获得阅读经验的重要途径,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1)任务驱动,明确学习内容。“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探求相关的知识,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主动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2)提供资源、平台,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提供电子阅览室等软件平台或自制的课件以及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阅读、想象、体验,感悟语言材料,体悟情理,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思维力,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1 12:38
(三)交互感知,意义建构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崇尚语文学习成为多元化、对话式、参与式的学习,是以学为本的学习。学习的成功需要展示,碰到的困难需要帮助,应通过交互感知,完成对阅读材料的意义建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出“电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合作交流的互动环境。交流形式上是对教师或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实质上是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而取得对知识本质共识的课,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知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交流反馈,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教学中,交流这一环节往往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网络环境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师生、生生之间除了可以用语言交流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交互教学系统,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既可通过广播教学与全体学生对话,也可通过转播学生机,展示某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还可通过计算机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交流,对学生适时点拨引导。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运用电脑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可在学习课文前的“掌握生字词”环节时,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先将空白拼音填写完毕,与指名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同时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心得,要让小组代表对自学内容进行解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再选出代表交流,从而达到协同合作之目的,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通过学习成果交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通过交谈来分享信息、观点,或共同解决问题。给学生呈现听、读内容,然后讨论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最后通过讲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学会了思考、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也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首先,多媒体计算机能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也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认知主体的作用。通过交互感知,引导学生对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适时归纳出带有一般性的结论,使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或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扩充、提高,使之包容它们,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疏理、归纳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评价反馈,拓展延伸
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评价反馈可以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通过网络教室的人机交互,即时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偏差,弥补知识缺陷,提高学习效果;二是教师通过检测系统,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点对点的指导或全班性有针对性的讲评,及时补缺补漏,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使用网络自测系统进行巩固练习,当学生出错时系统会给予提示,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之后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练习结束后,教师可马上得到检测数据,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网络教室的广播功能进行讲评。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11 12:38

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强化练习。通过线上测试系统让学生进行随堂或课后测试,通过计算机的实时反馈,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获得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比较准确的评价,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师今后的教学。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网络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链接,可以把大量的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大大丰富我们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扩阔视野。如在教学《灰雀》一文时,安排学生上网了解列宁的故事,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所看到的故事,看谁讲得形象、完整,接着,又要求他们挑一个最有趣的故事写下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在围绕上述主题研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的延伸,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与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有关文字、图片资料,让他们在课后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是开放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但信息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起来,也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的弊端。如何构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不断深化研究,语文教学改革才能深入发展,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