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是交谈与探讨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1:5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是交谈与探讨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校紧紧围绕“如何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两大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年来,许多教师加快了转变观念的步伐,以积极适应课改的潮流。
现就我们语文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让孩子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最终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首先转变的教学观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欣赏者,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积极地主动求知、主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对此,我们总结了四点粗浅的感想。
一、教学不是“灌输--接受”而是交谈与探讨的过程
学生是推进课堂教学的主动力,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以往走进教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短短一节课,往往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练的少。
教育专家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课程十分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是将自己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不露痕迹的征询、提议中,在自然而然的启发引导中,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充满想象、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书本上和老师的现成结论。记得有一次,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单元作文《美丽的校园》,在我们美丽的校园秋游时,我带孩子们首先来到我校门面-------大门和教学楼中间,为他们讲起80年代创业者的艰辛和他们的幽默故事,穿过教学楼,走进教学的中心,又为他们这些小平房的来之不易,拉紧裤带、节衣缩食,前辈为了什么?踩着落叶,捡拾着各种树叶,领略大自然的美,转了一圈,来到了篮球场,孩子们争着问它的年代,当我问到为什么时,“它的设计太美了,尤其是观众席”,孩子们乱七八嘴地回答。我适时地问,校园美么?大家又是异口同声地一个“美”字。在美丽的校园中,学生们获得了真正的心灵升华,他们和老师一起观赏,一起讨论……在我的指导下,他们又利用时间去查阅资料;去问老人;去了解校园的历史。于是,一篇篇佳作在他们兴趣盎然中跃然纸上。最让我兴奋的是通过这次走近学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精神和状态好的让我难以接受。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在整个语文实践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正是因为在课堂实践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活动,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1:54:08 | 只看该作者

二、让课堂走近生活、在合作中把知识运用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过去一堂语文课从头到尾老师的讲授,改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讨论、练说,在讲中运用语言、丰富知识。为此,课堂上设计的分小组讨论、上台演说、书面练写,都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训练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地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一次,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时,我设计了多种训练方式:同桌练说、小组排练、分角色表演、男女生合演……在这种“其乐融融”的课堂训练中,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使他们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这种主动、踊跃的训练中完成了训练任务。这样做,也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的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课堂也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教师必须学会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表扬和赞赏的魔力无比神奇。在课堂上,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在学生的心灵上,将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那便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县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上得公开课后,这种感受犹为深刻。课堂上,不时能听到老师在与学生亲切“对话”:“你讲得真好!”“好,真不简单!”“要超过你可真不容易!”……一次,有一位学生由于紧张,一连几次都没把一段话说通顺。连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为他捏了一把汗。而开课老师不断地微笑着鼓励他:“不急,再试试!”迎着老师鼓励的目光,最后,这位学生叙述得出奇的精彩!开课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真不简单!谁也比不上你这份勇气!”在这种宽容、信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愉快地讨论、交流、娓娓叙来……轻松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因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的赞誉、充满信心的鼓励,都如同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将会激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无限潜能。
课改的春天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已不满足于老师泛泛的讲述或无休止的提问,他们更不满足于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种种束缚,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隐形的挑战。因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课堂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已势在必行。四、有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老师口中念、粉笔写,总离不开三尺讲台;学生死记硬背,总离不开笔记本。结果,周而复始的环节令老师累、学生厌。而今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焕然一新,它为学生提供了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氛围,可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形象直观地呈现最新的语言材料,为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将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刺激各种感官协调融入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观察、思维、视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1:54:13 | 只看该作者

五、在新课堂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应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六、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40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其余的3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自主探究,放手质疑。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七、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去归纳、提炼。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新概念指导下的新课堂生活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与新课标一同成长!
总而言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舞台,我们应认真学习教委课改教学理念精神,努力贯彻新课程思想,有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社会培养出尽可能多的“能力型人才”,而不是“知识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3 14: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