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段时间刚在学校进行了针对对话课型的比武课,自己也正在钻研如何能使对话课的课感更强,所以施丽萍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施老师的课取自PEP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I have a pen pal “B部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询问谈论他人的信息。纵观整堂课可以说是语言的激活,思维的碰撞!作为一堂对话课,本课思路清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自warm up环节开始,施老师就有意于搭建一个对话的框架,到最后consolidation环节,孩子们已经能在本课时为他们搭建的舞台上足之蹈之。
本堂课话轮丰富,话题感强。从free talk中,施老师引入了” -What are your hobbies? - I like ... and ... .”从对话中唤起旧知,也为文中pen pal和friend的谈资注入话题,为文本服务到位。最让我惊喜的是,施老师没有局限于pen pal,而是结合现在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了加工和延伸。因为pen pal已经不能与时俱进,所以进一步创设了QQ好友和best friend两个情境。从而让教学内容的输入和学生的语言输出都有了平台。其实仔细研读,本单元主题就是friend,事实上就是要学会描述你的朋友,说说你的朋友。所以在课文中学生可以了解pen pal,但最后回到真实的语境中就可以变成friend。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施老师紧紧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引入了两个大的话轮,让同学们进行pair work 和talk in pairs,解决了”Does he/she live in ...?/ Does he/she like ...?”这两个重点句型。让学生由简到难的进行他们十分想参与的对话,最后水到渠成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紧接着施老师马上转到文本。通过一听,解决了pen pal的基本信息,再通过二看找答案,简单巧妙地解决对话中”amazing”这个词,再十分合情合理地引入到John的想法”Can I also be his pen pal? “顺水推舟,既在设计上毫不矫揉造作,又在形式上与前面的完善名卡环节一脉相承。既降低了文本理解的难度,又让学生自然生发对文本的理解,有感而发,抓住了学生的精神命脉。这样朴素又奇妙的环节设计,值得我课后深深品读、体会。通过之前的铺陈和训练,学生对于文本的演绎就水到渠成,在时间上达到了高效。
最后,整片对话课所要呈现的终极交流就是”talk about your best friend”,学生们自然言之有物,输出有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