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教学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数学知识本身又具有它的抽象性,这一组矛盾是客观存在而又无法改变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情境教育是缓和这一组矛盾的重要方法。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一、创“疑”境,激欲望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设定在老师设定的框框内,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顺从思想,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思维也将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借助发现促进探索,借助探索促进发现,借助发现促进创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我先引导学生举出几个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它们都是3的倍数。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学生存疑或惑,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这样就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设“动”境,促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应是通过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意义上的建构而主动获得。因此,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更应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设置“动”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索。而且多年的教学实践亦证明一些数学概念的建立、计算公式的概括,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充分设置“动”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实质,掌握知识的要点,不但能使难点得以化解,而且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推导、理解公式,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我准备了几组形状不一的三角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协助进行剪、拼、移等活动。学生自己动手随意摆弄,并在充分的摆弄之后,自己发现,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通过延伸对拼,移的图形的进行测量,计算验证。整个学习过程我只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学会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最终掌握新知识的特点与规律。既能使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又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积极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布“议”境,求创新
  现代教学应从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改变成课堂上以小组学习为主,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论一论,议一议的情境,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学生从而达到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仅仅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形成过程。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条边长短有关”的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认识,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一组两个角相等而边长不等和两个角的两条边长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70%的学生非常肯定地得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判定。此时,我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要学生以四人一组一起讨论,学生们在一起通过画、比、量、议等多种方法验证,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时,为了学生更进一步直观验证,展现认知过程,利用电脑屏幕,显示一个高亮度的“角”,要求学生注意这个角的两条边变化时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们目睹着两边慢慢地延伸而角的大小没有变化,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明白了道理,统一了认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创新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张立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5: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