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能体现科技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水果丰收,果农忙不过来了,于是需要机器人帮忙;果园很大,机器人不好拖着电线工作,用电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让果园机器人“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电。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汪老师对这堂略读课文的处理,脉络清晰,节奏明快。首先学生简单的说说对果园机器人的认识后,就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描写果园机器人本领的句子。学生汇报后,再请学生用三个字概括机器人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围绕这些特点感受果园机器人的本领之大,并且要用自己的朗读来体现。接着,提问“果园机器人有这么多本领真棒,可是果农们却还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因而学习果园机器人的不足,即需要充电不环保。然后顺势过渡“科学家已经在研究新型的果园机器人了,你愿意来推销一下吗”,在此处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当当“小小推销员”,孩子们很感兴趣,在介绍时,也把果园机器人的特点说得十分清除。孩子们在推销新型果园机器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因此,当老师问道“你觉得果园机器人有趣吗”时,我们听到几乎异口同声肯定声,于是,汪老师趁热打铁,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品读:“这么有趣可爱的机器人,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到的?你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有趣?”学生们自然而然从文中找出“饿倒”、“吃掉”、“肚子”等词,体会课文之所以有趣,原来是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汪老师在执教时,语言简洁不拖沓,节奏也清晰明快。文章条理清楚,层层递进,每个环节的过渡比较自然,顺理成章。让我感受很深的是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特点,都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品读体会到的,而不是传统的由教师总结归纳与讲解出重点,这样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学生自己读出悟出的,感受也会深刻很多;另外,我也感受到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追问、重点内容的学习、写话说话练习的进一步指导等等,这些都与老师正确的引导分不开。准确的引导能使学生更明白的回答出重点。又比如在说话写话练习时,当学生说得不到位时,这时就很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通过老师的指点,使得学生能更好的说好写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