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谁选择了它们 | |||
设计人 | 教学内容 | 本课教学包括三个主要活动,“青蛙的去与留”是第一个活动,此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前一课建立的生物身体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宜的认识,推测绿色青蛙和黄色青蛙生活环境各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研究“为什么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不同呢?”“大自然选择了它们”是第二个活动。“选择改变着生物”是第三个活动。 |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读文能力,对资料内容归纳提炼,获得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2、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
设计意图: 这节课继续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6课是基于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的研究,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这一节课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 |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 |||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个体都不相同,存在着差异。 | |||
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资料 | |||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讲述归纳法 |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一只绿色青蛙和黄色青蛙。经科学家考察,绿色青蛙一般生活在草原、树林等绿色环境中;黄色青蛙一般生活在沙漠等黄色环境中,这是为什么?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阅读资料,认识自然选择 同学们的推测哪一种更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来阅读一段资料: 要求: 1、先认真阅读文字,再对照文字看图 2、看图时从上往下看,第一排的两只青蛙是青蛙妈妈和青蛙爸爸,下面是它们的后代,肤色各不相同。 3、再次思考:为什么田野里的青蛙都是绿色的;沙漠里的青蛙都是黄色的? 交流: 1、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小声交流一下 2、再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环境变化了,生活在其中的青蛙也发生了改变,是谁选择了绿色的青蛙和黄色的青蛙? 科学家不仅考察了青蛙,还考察了其他生物,其中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军舰,历时五年环绕地球旅行考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研究资料: 阅读一份资料,可在资料上勾画重点 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选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以上事例说明:生物是否能生存下去,决定权在谁?什么样的生物生存,什么样的生物淘汰呢? 活动二:丰富自然选择认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北极狐、红狐、 灰狐 (美洲南部,林地) (北美旷野荒漠) 北极熊、黑熊、 棕熊 (山地森林) (高山草原或山林) 北极狼、草原狼、 北美郊狼 (内蒙古草原) (北美广阔牧场) 纵看,北极狐、北极熊、北极狼都生活在北极,看看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它们的形态特点在它们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优势? 横看,(分别介绍这些动物生活的环境) 它们都是同种动物,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形态不同?是谁选择了它们? 科学家经过考察发现: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体形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就愈小。这有利于它们保存热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播放实验录像,介绍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着生物。 出示图片:野猪和家猪;野鸭和家鸭 看一看,通过人工饲养的动物与它们的野生同类比有什么特点?人类根据什么需要进行选择? 你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出示图片:稗子和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把稗子和天然水稻杂交后培育的,我们培育水稻的目的是什么?人工培育后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袁隆平爷爷的照片 你认识他吗?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近三十年来为全国增产粮食六千多亿公斤,可以多供1亿人吃20年 现在,中国培育的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缺粮问题,被世界誉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爷爷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拓展 通过这节课查资料、讨论交流等学习,我们了解了谁在选择生物? | 备注: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