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四》优秀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11:06
标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四》优秀教学设计
《识 字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其中的“拔”和“落”。
    2、初步认识成语,能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做得端端正正,真精神!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一些禾苗。他天天都要去地里看看禾苗长高了没有。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心想: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快点儿。于是,农夫来到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忙了大半天,累得满头大汗。不过,看到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心里很高兴。第二天,农夫又到地里去,却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
聪明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故事叫《拔苗助长》,是个成语,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告诉我们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成语。(板书课题,抽生读。)
(二)初读课文
打开语文书58页,轻声读一读,注意课文下方树叶中生字的读音,把成语读正确。
抽学生读、正音、老师领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识字
1、带音节读。注意“寸”是平舌音,“障、彰”是翘舌音。
2、去掉音节认读。(顺着读,倒着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小游戏,巩固识字。拿出生字卡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卡片摆放整齐,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老师念一字,请你就快速从卡片中找到并举起来,看谁耳朵最灵,反应最快!(老师念一字,学生举起卡片;抽生念;同桌互考。)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和生字成了朋友,不管他们在哪,你都能认识,对吧?(出示生字带出的词语)
泰山    豹子   徒弟   水渠   尺寸
利益    益虫   功劳   功课   表彰
(四)读课文,理解成语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提到哪组成语,就引导他们理解成语的意思,再把成语读得字正腔圆。)
管中窥豹: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个人在干什么?她这样看豹子,能看到什么呢?(从管孔中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样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实物演示,用一片树叶挡住一个学生的眼睛,说说还能看到台下的同学老师吗?(一片小小的叶子挡住了眼睛,就连眼前高大的泰山也看不到了。)
小结:这几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多看、多听、多思考,才会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全面。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农夫因为心急,把禾苗拔高了帮助它生长,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功劳,反而害死了禾苗,哪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徒劳无功)
你能劝劝这个傻傻的农夫吗?(农夫,你这样拔苗助长,只会           ,你应该                                                            
            。)
让禾苗自然而然地生长,不破坏它的生长规律,才能长得好。其实,不光禾苗是这样,对别的植物,还有人和动物也是一样。哪两个成语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播放视频《骆驼和羊》,当羊和骆驼为“高好还是矮好”争论不休时,问学生:你能劝劝他俩吗?谁还能用上今天的成语?
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能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那就会使自己变得更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小结:今天同学们不仅会读成语,还能理解成语的意思,真了不起!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里,还有许许多的成语,他们大多是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五个、六个、八个字组成 的成语呢。(出示相应的成语。)
(五)推荐课外阅读
《成语故事》。
(六)指导写字
“落、补”。


作者: 闭云青烟1    时间: 2014-12-18 21:4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本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学五年级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初读阶段,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阅读的障碍。在精读品析阶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某一段,做到有的放矢,如教师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思考:对于小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有所感悟。这就是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一遍要有一遍的效果。
    二、朗读训练要体现层次性。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是同步进行的整体目标,而应该是分层次实现的训练目标。朗读最基本要求首先是“正确”,即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把文本读得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流利。只有当学生读一篇文章做到了“正确”、“流利”,在深入研读文本,对文本的情感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后,才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层次的要求是螺旋上升的,每个层次都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各个突破,才能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三、教师要做示范朗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高,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读得入情入境,对学生就会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生朗读也会很好。有些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感情基调不容易把握准,,更需要老师范读。
    在教师的范读中,有时可范读全文;有时可范读重点段落;有时可范读优美语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的朗读兴趣高,朗读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四、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朗读,但朗读要讲实效,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读、合作读,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选择哪种合作形式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
  朗读形式中还有竞赛读,教师引读,配乐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低年段可多采用分角色、开火车读)。
  一篇文章,并不是所有朗读形式都要用上,选择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经常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加强朗读技巧训练
    我们知道,要把一篇文章读得声情并茂、入情入境,首先需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但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技巧训练是必要的,如朗读时的节奏、停顿、重音的处理,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如停顿,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逻辑停顿,哪些是感情停顿。朗读技巧的训练,并不是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需要教师灵活安排,把握训练的时机,有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某一段来专门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尤其对农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朗读水平。
    六、预习环节要加强朗读
    课文朗读,从预习环节就要开始,尤其咱们农村学校的孩子,朗读的能力都较差,他们要把一篇文章读通读顺已经不容易,更谈不上有感情朗读。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先让他们读上几遍课文,努力把字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预习环节的朗读,学生对文本内容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