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师招考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2
标题:
教师招考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最新整理 一、填空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积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的联系。
5、新课程要求,要对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加以改变。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7、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 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9、新课程教师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 传授者 角色转变为促进者 。
10、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1、教育具有 生产性 和 永恒 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 性。
1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 教育目的 教学内容 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的 指向 和 集中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 必要条件。
14、教学过程是 教师 和 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15、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体现了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自主性五个特。
1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2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2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2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26、《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7、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28、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2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32、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 )教育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八)章( 六十三)条。
33、( 2006)年( 6)月( 29)日第(十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和( 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学校应当把( 德育)放在首位,寓( 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5、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 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36、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公益性)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3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 性别)、(民族 )、(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38、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9、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 )、(服务 )等方式谋取利益。
40、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杂费 )。
4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
42、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 )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43、(各级人民政府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44、国家建立(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 )标准和( 学校建设)标准、(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45、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初级)职务、(中级 )职务和(高级)职务。
46、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47、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48、人民政府( 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49、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 )制度和( 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50、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二、选择题
1、“正确的学生观”就是(B)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
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 13、D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
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 14、B
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5、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要求 15、D
A、从小学三年级开设科学课 B、从小就进行科学研究
C、树立当科学家的雄心斗志 D、尊重、理解、热爱科学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B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8.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B )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9.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10.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1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1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B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5.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7.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C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8.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9.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21.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D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22.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D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C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2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2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2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3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28、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29、(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30、(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3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 书费 D.住宿费
3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 CD )
A、 靠教师 B、 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度
3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 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36、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7、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8、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3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40、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4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 )。
a、2006 .9.1 b、2007.1.1 c、2007.9.1
42、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b ;)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4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b ; )。
a、收学费,不收杂费b、不收学费、杂费c、不收书本费、杂费
44、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c ; )
批准。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45、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b ; )周岁。
4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c ;)。
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c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4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c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49、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b )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a、兴趣小组 b、课外活动 c、自习
50、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 )。
a、引咎辞职 b、受到党纪处罚 c、追究行政责任
51、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52、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a),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53、( b)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54、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5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c )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5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c)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5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b)。
b、安全保障
58、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59、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 c)的平均工资水平。
a、工人 b、医生 c、公务员
60、(c)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61. 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62.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
A个案法
63. 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目,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识填空,这里所运用的知觉特征是(C)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选择性
64.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C)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65.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C)
C惩罚
66. 根据耶基斯一的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愤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
D不论学生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67. 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是开头,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出错,这主要是由于(D)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缺乏提取中介
D既有前摄抑制也有倒摄抑制
68.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时,此时全场都非常兴奋,大家都鼓掌以示高兴,这种情绪属于(A)
A.应激
B.激情
C.心境
D.情操
69.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B)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70.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那一阶段(D)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1.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答案。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认知风格属于(C)
A沉思型
B冲动型
C 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72.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力记住15% ,如果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是65% 这种促进记忆提高方法是(A)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多样化
D及时复习
73.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原因,并做出下一步计划和安排,这属于(B)
A精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74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B)
A信任感
B 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75.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C)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三、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
2新课程坚持的“以人为本”,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 )
3、《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目标,只能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学校教育不具备该项功能。 ( ×)
4、《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5、作为教师应该继续发扬“红烛”“春蚕”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作为校长则应该同时关心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 (√ )
6、新课程的合作教育理念,既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应该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探究。√
7、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一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8、新课程提倡的尊重学生人格就是让学生自由地学习,不能干预,只能表扬鼓励不能给予批评。( ×)
9、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征得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听话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10、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
11、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新加坡人,不享有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
12、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3、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
15、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收杂费。(× )
1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不进行义务教育。(× )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18、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
19、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 )
20、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
21、国家不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
22、未经审定的教科书,可以出版、选用。(× )
23、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24、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
2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定人员应当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26、宁宁今年小学毕业了,他可以到商店当售货员。(× )
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28、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承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3
六、案例分析
1、王安石在《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民的孩子叫方仲永,五岁能写一手好诗,后来由于没有受到恰当的教育,他的良好的素质逐渐泯灭了,到了二十岁时,他写的文章就很一般了。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儿童心理发展与先天因素及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这说明先天素质只提供了儿童知识才能发展的自然前提,但不是决定条件。
①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就不一样的。②社会生活条件、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来实现的。③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又不能离开儿童自身的积极活动9主观努力)和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先天素质)。“外因通过内因取作用”。
2、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否,教师一概肯定,“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或一律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或给以热烈的掌声。
请你评判一下这种作法的得与失。
(1)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2)对学生好的言行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周围的人和事。(3)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4)但上述教师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加以澄清,这不能不说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总之,赏识教育不能“赏过了头”。
3、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 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亲自实践
(2) 放弃权威态度,在班上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以发挥
(3)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4) 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5) 延迟判断,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
(6) 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或暗示
(8) 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
(9) 重视提问,既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也向学生提一些不拘泥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10) 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
(11) 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
(12) 注重整体结构,把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
4、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1) 合作及民主的态度(2)仁慈、体谅(3) 有忍耐心(4) 兴趣广泛(5) 和蔼可亲( 6) 公正无私(7)有幽默感(8)言行稳定一致(9) 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10) 处事有伸缩性(11) 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2) 精通教学技术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
5、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6、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7、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8、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9、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0、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1、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12、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13、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
14、王力是一个15 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15、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16、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是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17、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王洋,无疑会对他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对于老师违法行为,王洋可以通过他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老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3
18、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智力发育得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那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强强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19、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你认为扬扬该怎么办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尽管扬扬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扬扬和她爸爸之间的父女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扬扬的爸爸仍然有抚养扬扬的义务,必须负担扬扬义务教育的费用,并把扬扬抚养成人。扬扬的爸爸如果不给抚养费,扬扬可以请妈妈代她去法院告爸爸,法律会帮助扬扬的。
20、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请问: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对义务教育分别家庭和社会方面做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李某及个体户。(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七、教学案例列举
(一)教学观、学生观
案例1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1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案例1分析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2: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4
案例2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案例3:
一班的
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案例3: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3分析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3分析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
"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二)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案例4:
新华中学的王老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
(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第三次练习:选两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
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思考:1、请你指出该活动的设计思路。
2、在你的教学中,能否借鉴这种设计思路?举例说明。
案例4分析:
该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在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活动思路设计的关键点:
一是道路的名称"勇敢者之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是由学生自己亲手布置,这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性的尊重,从教师的尊重中,学生会获得尊重。
三是练习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升级,避免了学生望而却步的现象,学生在渐进的成功中自信心增强。
案例5:
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案例5: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
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
。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案例5分析:
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6:
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张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
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4
案例6分析: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案例6分析:
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案例7: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案例7: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7分析: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案例7分析: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案例8
王同学期中考试数学得了50分,虽然在全班的名次有所提前,但还是不及格,王同学申请重考,过几天后,王同学再考这张试卷得了80分。李老师在王同学的报告单上填上了数学80分,并给出了激励性的评语。请你对李老师的做法谈谈看法。
案例8分析
n 李老师的做法是对的。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理由是:
n 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激励他们的学习不,改进老师的教学。
n ⒉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
n ⒊评价时,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n 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4
(三)教学评价
n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评价标准要分层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关注发展过程。
案例9: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9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10: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案例10分析: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10-19 09:24
一、填空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积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的联系。
5、新课程要求,要对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加以改变。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7、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 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9、新课程教师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 传授者 角色转变为促进者 。
10、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1、教育具有 生产性 和 永恒 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 性。
1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 教育目的 教学内容 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的 指向 和 集中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 必要条件。
14、教学过程是 教师 和 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15、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体现了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自主性五个特。
1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2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2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2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26、《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7、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28、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2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32、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 )教育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八)章( 六十三)条。
33、( 2006)年( 6)月( 29)日第(十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和( 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学校应当把( 德育)放在首位,寓( 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5、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 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36、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公益性)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3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 性别)、(民族 )、(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38、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9、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 )、(服务 )等方式谋取利益。
40、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杂费 )。
4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
42、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 )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43、(各级人民政府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44、国家建立(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 )标准和( 学校建设)标准、(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45、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初级)职务、(中级 )职务和(高级)职务。
46、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47、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48、人民政府( 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49、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 )制度和( 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50、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二、选择题
1、“正确的学生观”就是(B)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
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 13、D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
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 14、B
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5、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要求 15、D
A、从小学三年级开设科学课 B、从小就进行科学研究
C、树立当科学家的雄心斗志 D、尊重、理解、热爱科学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B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8.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B )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9.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10.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1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1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B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5.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7.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C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8.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9.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21.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D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22.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D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C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2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2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2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28、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29、(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30、(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3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 书费 D.住宿费
3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 CD )
A、 靠教师 B、 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度
3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 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36、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7、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8、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3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40、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4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 )。
a、2006 .9.1 b、2007.1.1 c、2007.9.1
42、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b ;)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4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b ; )。
a、收学费,不收杂费b、不收学费、杂费c、不收书本费、杂费
44、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c ; )
批准。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45、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b ; )周岁。
4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c ;)。
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c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4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c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49、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b )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a、兴趣小组 b、课外活动 c、自习
50、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 )。
a、引咎辞职 b、受到党纪处罚 c、追究行政责任
51、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52、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a),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53、( b)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54、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5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c )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5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c)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5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b)。
b、安全保障
58、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59、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 c)的平均工资水平。
a、工人 b、医生 c、公务员
60、(c)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61. 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62.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
A个案法
63. 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目,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识填空,这里所运用的知觉特征是(C)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选择性
64.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C)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65.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C)
C惩罚
66. 根据耶基斯一的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愤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
D不论学生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67. 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是开头,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出错,这主要是由于(D)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缺乏提取中介
D既有前摄抑制也有倒摄抑制
68.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时,此时全场都非常兴奋,大家都鼓掌以示高兴,这种情绪属于(A)
A.应激
B.激情
C.心境
D.情操
69.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B)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70.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那一阶段(D)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1.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答案。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认知风格属于(C)
A沉思型
B冲动型
C 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72.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力记住15% ,如果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是65% 这种促进记忆提高方法是(A)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多样化
D及时复习
73.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原因,并做出下一步计划和安排,这属于(B)
A精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74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B)
A信任感
B 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75.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C)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三、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
2新课程坚持的“以人为本”,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 )
3、《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目标,只能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学校教育不具备该项功能。 ( ×)
4、《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5、作为教师应该继续发扬“红烛”“春蚕”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作为校长则应该同时关心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 (√ )
6、新课程的合作教育理念,既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应该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探究。√
7、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一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8、新课程提倡的尊重学生人格就是让学生自由地学习,不能干预,只能表扬鼓励不能给予批评。( ×)
9、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征得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听话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10、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
11、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新加坡人,不享有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
12、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3、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
15、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收杂费。(× )
1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不进行义务教育。(× )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18、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
19、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 )
20、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
21、国家不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
22、未经审定的教科书,可以出版、选用。(× )
23、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24、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
2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定人员应当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26、宁宁今年小学毕业了,他可以到商店当售货员。(× )
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28、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承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六、案例分析
1、王安石在《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民的孩子叫方仲永,五岁能写一手好诗,后来由于没有受到恰当的教育,他的良好的素质逐渐泯灭了,到了二十岁时,他写的文章就很一般了。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儿童心理发展与先天因素及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这说明先天素质只提供了儿童知识才能发展的自然前提,但不是决定条件。
①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就不一样的。②社会生活条件、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来实现的。③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又不能离开儿童自身的积极活动9主观努力)和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先天素质)。“外因通过内因取作用”。
2、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否,教师一概肯定,“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或一律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或给以热烈的掌声。
请你评判一下这种作法的得与失。
(1)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2)对学生好的言行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周围的人和事。(3)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4)但上述教师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加以澄清,这不能不说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总之,赏识教育不能“赏过了头”。
3、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 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亲自实践
(2) 放弃权威态度,在班上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以发挥
(3)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4) 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5) 延迟判断,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
(6) 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或暗示
(8) 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
(9) 重视提问,既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也向学生提一些不拘泥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10) 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
(11) 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
(12) 注重整体结构,把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
4、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1) 合作及民主的态度(2)仁慈、体谅(3) 有忍耐心(4) 兴趣广泛(5) 和蔼可亲( 6) 公正无私(7)有幽默感(8)言行稳定一致(9) 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10) 处事有伸缩性(11) 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2) 精通教学技术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
5、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6、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7、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8、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9、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0、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1、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12、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13、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
14、王力是一个15 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15、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16、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是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17、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王洋,无疑会对他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对于老师违法行为,王洋可以通过他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老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
18、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智力发育得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那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强强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19、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你认为扬扬该怎么办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尽管扬扬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扬扬和她爸爸之间的父女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扬扬的爸爸仍然有抚养扬扬的义务,必须负担扬扬义务教育的费用,并把扬扬抚养成人。扬扬的爸爸如果不给抚养费,扬扬可以请妈妈代她去法院告爸爸,法律会帮助扬扬的。
20、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请问: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对义务教育分别家庭和社会方面做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李某及个体户。(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七、教学案例列举
(一)教学观、学生观
案例1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1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案例1分析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2: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案例2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案例3:
一班的
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案例3: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3分析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3分析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
"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二)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案例4:
新华中学的王老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
(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第三次练习:选两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
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思考:1、请你指出该活动的设计思路。
2、在你的教学中,能否借鉴这种设计思路?举例说明。
案例4分析:
该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在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活动思路设计的关键点:
一是道路的名称"勇敢者之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是由学生自己亲手布置,这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性的尊重,从教师的尊重中,学生会获得尊重。
三是练习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升级,避免了学生望而却步的现象,学生在渐进的成功中自信心增强。
案例5:
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案例5: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
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
。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案例5分析:
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6:
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张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
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案例6分析: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案例6分析:
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案例7: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案例7: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7分析: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案例7分析: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案例8
王同学期中考试数学得了50分,虽然在全班的名次有所提前,但还是不及格,王同学申请重考,过几天后,王同学再考这张试卷得了80分。李老师在王同学的报告单上填上了数学80分,并给出了激励性的评语。请你对李老师的做法谈谈看法。
案例8分析
n 李老师的做法是对的。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理由是:
n 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激励他们的学习不,改进老师的教学。
n ⒉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
n ⒊评价时,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n 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评价
n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评价标准要分层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关注发展过程。
案例9: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9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10: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案例10分析: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案例11:
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
案例11:
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
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
案例11分析:
优点: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案例11分析:
不足:
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