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通过学生默读,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什么,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第一部分被迫离开,重点体会肖邦离开的原因,通过朗读读出肖邦的无奈,对“不得不”要重读。第二部分告别亲人,要指导学生理解埃斯内尔送泥土的原因。在教学中我有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了老师和同学们在路边咏唱后,我让一位学生起来说说老师又做了什么,学生开始读出了老师说的话,我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说出了“讲埃斯内尔送给肖邦一只装满了祖国泥土的银杯”,这样讲就很好了。
教完这篇课文,我感觉效果还是不好,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太多,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定教,让教为学服务,值得我的深思。说真的,如果教一篇课文,让老师围绕教师转,以教师讲为主,其实很好上,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自己的阅读能力其实并没有多大打发展,对学生是不利的。
如何把教材当成训练场,对学生进行扎实地阅读训练是很必要的。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理解一篇课文,而是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课文,学到方法最重要。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