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0-9 23:06
标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之我见  
谋道初中   夏毅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的诸多问题一直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困扰着教师制约着学生,影响课题效果的发挥。
1,课件制作偏离使用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上迷失航向
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幻灯、投影齐上阵,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领会,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难与把握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摸头不到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良后果尤其突出。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课堂上如果人机关系处置不当而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就会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2、为了整合而整合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很多学校,各学科教师都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师在“整合”的形式上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即存在着让沉重的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的倾向。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素质能力提高,放任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不应因此而迷失方向。弱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扼杀。
学生通过动感、直观的材料来进行学习,本来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便利和优越之处,但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并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学生通过形象材料来学习,追求的应是“思维学习”、“高级学习”和抽象学习,而不仅仅是感官学习、直观学习。例如,在进行一些理科试验课时,教师让学生用电脑中的动画模拟实验,在电脑上进行观察,学生难以获得切身的体验;还有一些协作形式的课,明明可以大声在课堂上发言的,却要在讨论中用敲击键盘取而代之。
  也许他们是追求新颖,认为有了信息技术这样现代化的工具,传统的东西就过时该淘汰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下,他们将信息技术神话了,完全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过于注重形式,而对教学效果思考不够,甚至连教师也迷失了自我。一次遇上临时停电,一位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时,他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我没有利用任何信息技术,我感觉讲得很顺畅,学生听得也挺投入。可见,并不是有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它们是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的,也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即使明知没必要,也要牵强着放进来。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0-9 23:06

  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现在很多学校都具备了“整合”的条件,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甚至是非常先进的。但具备了这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践后,方知“整合”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个拦路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得力的措施,很多学校处于观望状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踯躅不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关注似乎在降温。

  利用信息技术与整合课程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出现的困难,归根结底在于认识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实中“整合”的异化。“整合”是分层次的,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切实转变,以及技术和资源的改善,“整合”还是大有作为的,只有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才能真正把 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效课堂上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确,我们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不要盲目地追求“时髦”,不管什么类型的课程都生硬地添加现代信息技术的成分,以展示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找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让二者逐渐融为一体。在这里,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课程教学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勉强“掺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课程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正如“整合”一词的表述形式所言——必须先有所“整”,才能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因此,在上“整合课”时,一定要找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点”,考虑好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怎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借用网络的神奇力量来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更鼓励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探求知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象、动画演示、文字、图片资料等,更好的体会课程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对话交流式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会从更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学习的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全新的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