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0-2 22:03
标题:
浅谈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信息化教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并根据当前农村信息化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试图推动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信息化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问题和对策
一、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地区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信息化教育水平较低,尤其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自200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各地较为成熟的推出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3种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困难重重。
(一)对信息化教育建设认识、熟透不到位
上至政府、学校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应彻底改变观念,加深熟悉。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部分政府领导对信息化教育不关心,只顾搞经济建设;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摆样子,可有可无,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率低;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公开说:“讲课用什么课件,不用就讲不好吗?把课讲好,来实际点,用不着搞什么花花样!”有的教师也公然说:“我制作水平低,运用能力差,跟不上当前的形式需要,慢慢适应吧!”如今应试教育仍在社会广泛延伸,造成广大农村学校“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的现象还依然普遍存在。在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他们大多数认为信息技术离农村还很遥远,师生学无所用,有的学校只给信息技术教师订书,学生不订或两人合用一本书,这种现象在我校还真实存在。信息化教育始终处在“打字、排版练习”和“各学科课堂演示辅助教学”的低级阶段徘徊。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0-2 22:03
(二)资金投入不足,比例不合理,设备陈旧
信息化教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资金投入的确是个叫学校领导头疼的大难题,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更为突出。我县由于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财政投入几乎为零(只有对县政府规划的极个别重点新建学校投入)。在对信息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忽视教师培训的现象。相关教育资源配置上,国家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性、不公平性:投资向大、中城市学校倾斜、条件较好的学校倾斜、向重点乡镇学校倾斜,完全忽视一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人为的造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从软件环境上看,网上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软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甚至还有个别学校根本没有教学软件。已有的软件质量也较差、实用性不强,可以说,真正符合学校师生课堂需要的软件数量微乎其微。
(三)信息化教育队伍薄弱,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刚刚兴起,还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也相对薄弱,信息化教育队伍严重影响着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进程,阻碍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治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现在学校由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转行经过培训或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他们的理论水平、治理水平、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许多人还是兼职。所谓“治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性的保管与软件的整理,很少有人会维修。其教学水平只不过是按照课本讲,一边讲一边操作;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大约90%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只是会简单的打字、排版,不能对计算机操作自如。学校缺乏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其它教师起不到骨干带头作用,这就造成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缺乏指导;大多数城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于非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更多地教师去参与,只有这样信息化教育才能和谐的发展,在和谐发展中完善。
(四)信息设备利用率低,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
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数量虽然在逐渐增加,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师资队伍的相对薄弱,造成设备使用率很低。学校学生上微机课,每周只有一节。教师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那更谈不上了。对于运用,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屏幕(与电脑相连的电视屏幕)的教学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一些学校投资近万元的资金,只能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服务使用,没有在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学生气之间虽然相连,但不能与因特网构成一个网络共享资源系统。这些都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它独特的魅力,还需要提高其效能。
二、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推进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对策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0-2 22:03
(一)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熟悉
解决、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至关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转变,然后提高熟悉,最终得到应用,对于信息化教育建设也是如此。
1.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高熟悉
一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信息化建设视为经济建设同等重要,要宣传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及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组织教育局机关干部和各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参观、学习,使他们充分熟悉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三是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加深他们对信息化教育的熟悉,使他们熟悉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通过培训、宣传、学习,大家要普遍熟悉到:教育信息化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快教育信息化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2.应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强化观念
评价体系上可以适当倾斜。对所在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在对他们进行考核时,学校信息化建设纳入考核制度之中,年度考核时,达不到要求的要给予批评指正。对于教师参评优质课、做示范课,课堂教学没有课件可实行一票否决制,用来击退那些顽固的落后意识,从思想熟悉上对信息化教育建设加以引导。
(二)拓宽信息化教育投资渠道,注重硬件与软件共同发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治理体制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教育主要靠政府投资。要改变政府单一的投资行为,要建立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方针。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建设资金的筹措决定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道路,我认为应注重几点:一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合理、健全的机制,须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节省开支,使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教育建设,保证信息技术投入比例逐年增长;三是鼓励社会知名人士、知名企业向教育投资,给他优惠政策,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四是动员全社会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搞以“献爱心”为主题的社会募捐活动,让全社会投入到支援信息化教育的洪流之中。
信息化教育建设必须坚持“软硬件共同发展”的方针,在积极对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进行建设的同时,对软件环境的建设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加快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们应清醒地熟悉到: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硬件通过软件来体现它的价值,软件通过硬件来展现它的丰采,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完美无缺。在推进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获得软件资源,对硬件进行优化整合,发挥它们的最大潜能,一定要克服软件与硬件发展比例失调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对推进信息化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农村信息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已迫在眉睫,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主要是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配置专职培训人员,建立专门培训基地。
2.要因地制宜选择培训专题,根据农村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实际要求制定培训内容。确定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面要广,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常用教学软件的培训(flash、PowerPoint、等)。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0-2 22:03
3.是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在培训中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多采用案例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可采取教师自学、集中面授、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4.是充分发挥各级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的优势,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指导、交流,在交流、研讨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信息技术治理人员不但有治理、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指导其他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能力。要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技能结构、素质结构上改变目前信息技术队伍的组成体系,使学校的信息化教育队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
(四)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普遍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也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和整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教育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效益的好坏,对学校办学整体效益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挖掘与学科教学整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要鼓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有目的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良好地环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标准,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要主观上创造机会,多角度的交流,达到网络资源共享,为师生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各省、市、县电教馆要进行广泛地课件制作评选、网页制作评选、网站建设评选、师生教育信息技术技能的比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师生作品的评选,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
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学生要广泛地获取知识,必须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只有这样才会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谐、健康的发展。
(五)落实领导职责,优化、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督查工作”。
这说明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建设,要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使教育资源配置尽可能合理化,使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向条件较差的学校倾斜,向偏远、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倾斜。
推进信息化教育,领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信息化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学校,大都是所在地区的党政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教育都有着深刻熟悉和紧迫感。因此,必须明确领导在信息化教育工程中的职责,促进他们在建设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