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23 22:54
标题: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讲授信息技术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指出在教学中设计教学任务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以他们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教师怎样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等方面的优化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索来加以完善。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老师在上课时要尽量营造一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和学习氛围,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认识,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按照哪一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具体教学方法的支持,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有兴趣地、愉快地、方便地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注意讲解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在备课时还应注重整个实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见解。
教学实践证明,在所有教学方法中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是最适合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在这里我不再缀述了。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任务设计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从而确立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实际教学中,“任务驱动”法中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教学时我们应把每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子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子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任务呢?
一、 把握教材全局、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的核心就在于任务的提出,它直接关系到以后每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拿到教材的第一步,不要急着来一节一节课的去备,而是认真钻研完教材后,总结出本学期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这几个大任务的前提下再细化出几个小任务,然后根据小任务来提出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来完成本节课(或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例如:拿到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材后,我首先将全册书共分为四个大任务:⑴会用Excel软件设计、制作、美化表格;⑵会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分析;⑶学会用FrontPage软件设计制作网站作品;⑷会用FTP软件将制作好的网站发面到网络上。然后根据这四个大任务再分别提出各个小任务。就拿任务⑶用FrontPage软件设计制作网站作品来说,这个大的任务中隐含着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几个知识点:(1) 设计并制作“我的网络家园”网站的基本流程;(2)学习在网站中创建表格的方法,(掌握调整表格大小、合并、拆分单元格等编辑表格的方法,掌握设置表格及单元格属性的方法,了解文本与表格的转换) ;(3)掌握在网站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的操作方法;(4)学会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5)学习在网页中添加字幕、站点计数器的方法及掌握交互式按钮及横幅广告管理器的应用;(6)学习创建框架网页的方法和过程,了解调整框架网页的技巧。(7)掌握在网页中添加背景音乐、插入音频插件、视频和Flash动画的方法;(8)掌握用FTP软件将作好的网站发布到网上去的方法。这8个知识点隐含在8个子任务(即8节课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任务;又把一节课的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子任务。如第(3)个知识点在网站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中又隐含着5个知识点,即:(1) 调整表格大小、合并、拆分单元格;(2) 掌握设置表格及单元格属性的方法;(3)文本与表格的转换。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小的任务中。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23 22:54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关晓雪老师在讲“让幻灯片动起来”这节课时,她设计的任务就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她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1)为演示文稿各对象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2)对不满意的动画效果进行修改。(3)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4)为演示文稿添加音效及切换速度。由于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设计的具有可操作性,同学们都能动手来参与,增强了参与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可以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设计“任务”时,要联系学生实际学习、生活。
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四、“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习“我的好朋友”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先来制作一个电子通讯录(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接着再引领学生学习自动填充有规则数据的方法,这时不必过早引入单元格不连续的表格中数据自动填充的方法,在学生掌握自动填充有规则数据的方法后,再介绍“如何在不连续单元格中填充相同数据”的方法及操作,这样呢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散了。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23 22:54
五、“任务”设计应尽力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 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在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六、“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3至5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对“任务”的设计,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切合实际、便于达到和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胜利和喜悦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