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6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那 一 片 夕 阳
华亭一中 高三一班 杨白晶
如缎的夕阳映红了这一片篱笆,篱笆墙上依偎着的是一束菊花,旁边还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你可能想到了,他就是曾去“桃花源”做客的陶渊明。
“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老人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清静而淡远的生活,没有世俗的杂务纷扰,只有自然的清幽、恬淡。在老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是他的追求,他的所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人置身于烟雾霭霭的林间,看天上云卷云舒,望林间的绿肥红瘦,这成为老人的最爱,人生之路就应该这样,无忧无虑。
污浊的官场是紧密的罗网,束缚着一颗不羁的灵魂,清静的田园是自由的天空,孕育着人们的梦想。
老人也曾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落入这张罗网,原本老人认为这是他一辈子要走的“路”,没想到,在这张网中让老人看到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失望的背后藏了太多的辛酸与苦楚,壮志难伸,怀才不遇足以让他那颗期待的心破碎。老人准备找加自我,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路”。终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寻回了他的南山。
踏出官场,顿觉天地之大,神清气爽,即时诗如海,文思如河,禁锢的思想又待到放风的机会,尘封已久的梦境又绽开希望之花。
久别的山,潺潺的水,心仪的南山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老人盯着这里的一切,嘴角微微地蠕动,但说不出话来,但他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开荒南野地,守拙归园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开荒、守拙、饮洒,还有作诗,望着这一片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岂不更高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夕阳依然照亮了这个院落,菊花在老人精心呵护下生长,它随伴老人度过了一天又一天,老人不知道,他为中国的“士”开创了另一条道路……
简评: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研究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本文写的就是陶渊明选择的生活之路、人生之路和理想之路。文章立意新颖,语言顺畅。如果思路再清晰一些、层次再清楚就更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