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5分钟) | 分别让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大声朗读本课的课题“声音的特性”,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顺利引出课题。 | 欣赏,思考并回答。学生能指出男女同学声音的大小不同,音的粗细不同,从而引出响度、音调。 | 从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
新课教学(30分钟) | 一、音调 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声音尖细,男同学的声音粗哑。声音的这种差别物理中用音调高低来反映。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乐器中小提琴的音调高,大提琴的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提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大家先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注意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哪一次卡片振动得快?你认为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并注意观察它振动的快慢。 (1)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的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2)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总结: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教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低。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呐”系统,使它能在浑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观察声波的波形。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思考: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 聆听思考。 学生实验并回答:快拨时听到的声音比较尖,声音高,卡片振动得快。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实验并回答: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音调高。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学生回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人耳便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 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阅读和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波形比较形象生动,学生通过波形更容易理解音调。 学以致用。 |
二、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指出: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音调和响度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区别:定义方面,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尖粗。声音尖的音调高,声音粗的音调低;决定因素方面,音调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波形方面,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响度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波形的高低程度相同。 | 进行实验。 | 进一步学习体会转换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明确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 |
三、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分辨出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哪一段是用二胡演奏的。 找几名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不许回头,能否判断出每一句分别是哪一位同学念的。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 聆听并回答。 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 增强趣味性。 | |
课堂小结(5分钟) |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