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互相学习读后交流的习惯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20 11:23
标题: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互相学习读后交流的习惯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互相学习读后交流的习惯
通榆县乌兰花明德小学  陈宇  李秀梅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广大语文教师极为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教学、提高阅读效果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理由,文章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兴趣,爱上读书、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等方法,试图探索出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期望这些实践经验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论文创新点】学会读后交流,互相学习,养成习惯
【关键字】小学生  阅读  兴趣    培养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养成已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在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小学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薄弱的,所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使之成为良师益友,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扩大知识面,来提高阅读能力。
一、开展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读书再交流,是开展阅读的重要环节。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 我仍然是各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段话足以说明了读书必须切磋的道理,也告诉了我们开展读书要交流活动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再与他人分享,才会从中受益,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书是为了汲取书中的养分,为了保证约束的读书热情,必须重视学生读完书后的收获。于是就可以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展开比赛,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自己的多少方法,这样通过比赛展示自己所学进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激发兴趣,爱上读书。
就大部分学生而言,不爱读书的比例多。也许认为没什么必要,也许是因为不重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读书都是必要的,丰富自己的头脑,百利无一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既浪费精力有浪费时间,还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只有观念转变才是真正的转变,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上读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20 11:23

三、教师要教给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如: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四、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五、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20 11:2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课文中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从中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课文较长,内容容易理解,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查阅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说“分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互谈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另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向课外、课后延伸。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或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妙,感受祖国千年文化的辉煌。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探索教学新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