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于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的论文三通两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13 20:50
标题:
关于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的论文三通两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的论文三通两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
一、三通两平台的意义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宽带网络接入条件的建设方式是“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很多省(区、市)已经这样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整体规划、整体要求和政策指导,并和电信运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学校按协议付费使用。校内的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应该由政府资助学校完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支持的手段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里增加内容和投资。“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覆盖乡镇及乡镇以上的所有校舍条件允许的中小学校。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专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优质资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教育部门来讲,主要是一个组织应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建设问题。平台的建设一定要贯彻“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提供并持续改进网络空间服务。教育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推动应用和相应的政策机制建立上,广大师生真正应用起来,网络学习空间就会越做越好,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13 20:50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大型电信企业提供的计算、存储与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力,依托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共同开发服务管理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规模化的运行体系;汇聚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创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实现最广泛的资源汇聚共享和最低成本的网络服务。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两级建设”,就是建设中央和省两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就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部署在中央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各省通过省级数据中心为所属地(市)、县、学校提供应用服务。通过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形成动态、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为地方应用提供服务。
二、探索三通两平台的特点
我们学校,虽然还在建设与实验之中,作为一个教导主任,我认为“人人通”平台应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能以网络学习需求分析来建设平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要以“满足需求、实名使用、融合教学、便于应用”为原则,在分析学情、校情、区情的基础上,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为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并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1、简单易行,能实现参与人员的大聚合
首先是操作傻瓜化。要让参与者登陆简单、操作方便,让每一个人都能尽快地上手,趋于傻瓜化的操作。其次是登陆实名化。每一个参与者要真实身份登陆,并与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相对应。实名制登陆既要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又要有利于各级部门的管理和对教师、学生的有效量化考核。第三是参与全员化。以往是各所学校自行建立一个空间平台,由于人数少,参与面窄,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也有限,导致各行其是,实际效果也不是很满意。假若能以全省1200万潜在师生及家长用户为基础,加上省内的教育专家、广大科研人员、技术开发人员、教育管理人员、产品服务人员等,实现教、学、辅、研、开发、服务等人员的大聚集,使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进一个社区,其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2、模块齐全,能实现学习形式的大变革
网络空间模块的建设,要以基础教育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平台为基础,以合作为主要方式,以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秩序等当前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建立服务于全省基础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学习形式的大变革。模块建设应该满足下面“三个需求”:
(1)、能满足个性的需求。建设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尽情地张显自己的个性、挥洒自己的才华、诉求自己的愿望,并能成立一些社交团体、结交一些爱慕的朋友、开展一些教学活动等。如长江教育社区分别为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及其他人员等提供建立个人空间的功能,包括个人博客、相册、视频、音乐、小站等内容。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9-13 20:50
(2)、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就是以“教学管理服务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家校互动畅通化”为目标建设的网络系统,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如长江教育社区在平台的搭建时,以班级小站为基础,提供以建立班级主页为核心的班级内部互动圈功能,包括小黑板、课程表、班级相册、班级博客、班级作业、班级日志等;以名师工作室在线辅导为手段的的交互功能;以站内信、讨论区等为手段的实时交互功能;以“兴趣小组”为基础,建立学校内跨班级的网络互动圈的功能等,使之“方便教、方便学、方便辅”。
(3)、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需要创造基于互联网的分散合作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建立全新的个性化学习社会,以个性化、定制化或选择性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二是需要让学生熟悉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课程安排要把重点转移到前沿信息、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并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学习环境。三是需要倡导扁平式的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沉浸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教育过程中重建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如长江教育社区拟设计出部分网络拓展应用功能,包括:社区新综合实践活动网络课程平台、社区“反转课堂”开发应用平台、社区“线上提问”开发应用平台以及社区“整合情境PISA学习”平台等。
(二)、能以日常教学全面互补来应用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研修,重点推动学校网络化的班级管理、课外学习和家校互动等方面的教育应用。坚持应用驱动,加强机制创新,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自主互动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达到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学习创新能力。
1、专家参与,能实现网络学习的大效益
为了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具科学、更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积极组建一支热衷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成员应由专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一线专家教师等组成。采取专家团队指导与学校研究相结合方式,集最有效的力量做最有效的事,发挥专家团队思想库、智囊团和参谋助手的作用,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现网络学习的最大效益化。如湖北省就聘请了省教育厅、省教科所和省信息化发展中心、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部分地区及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专家团队,采取定点指导与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聘请各实验区的教育科研和信息化部门专家参与总课题组,分别组织、指导本区的实验研究,使得建设工作和应用工作更加有序、更加有效。
2、课题研究,能实现网络教学的大创新
以“应用”促“建设”,以“课题”促“研究”,以“研究”促“创新”。让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学校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先行应用研究:一是研究和实验如何运用班级小站的管理功能,实现班级事务网络管理。二是研究和实验如何运用班级小站的互动功能(站内信、讨论组等),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三是研究和实验如何运用班级小站的互动功能(讨论组、留言簿、班级博客等),组织学生和教师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四是如何依托学习空间逐步开发和引入的各类应用模块,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反转课堂”、“线上提问”、“整合情境PISA学习”等,提供应用研究案例,以带动应用活动的推广等。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三通两平台”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发展的有效途径,规范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3、制度创新,能实现网络学习的大发展
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网络学习空间,而这样的空间又是有国家统一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云平台,那么如何让其有序发展,就必须实现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就需要打破原来的一些评价和考核机制,坚持以省、市、区、校为单位,出台一系列管理机制,坚持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做到“六个结合”,即:一是将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二是将日常考核和在线考核相结合;三是将本校考核和区域考核相结合;四是将空间资源建设和学习应用相结合;五是将自我研修和在线教学相结合;六是将学生中考和高考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估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成为趋势,成为必然,才能实现网络学习的大发展。
时间转眼即逝,破解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继续努力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奋斗。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