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周勇教授总结的孔子教学之恋第二点——学第一,教第二便是《论语》篇首的这句话。一直以为这句话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如今才知道这也是孔子对自己说的话。孔子以学安身立命,在学中陶冶情操,从而成为最有学问的人。“传什么道,受什么业,解什么惑,才是教师之学的核心问题。”这是书中作者的观点。作者指出现在教师常常被引向了像教育学者那样去“学”,却没有联系实际指出教师如何去学。关于教师的学,倒是让我想起工作后学习的点点滴滴。
学习,并非学生的使命。但是,当今的许多老师除了忙于应付式的学习,早已忘了学习的乐趣。为什么谈到学习会头痛,也许是因为在老师上课、改作业都抽不开身的时候还要奔波于大大小小的教研培训。这也是我曾经极度厌倦出校门的原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必须坐在那里,既然这两个小时只能属于那里,那就好好面对,争取物有所值!如果你两个小时很有效率,不是也省去了你在家研究教案、撰写论文走弯路的时间?这么想想,哪怕这种教研不是你所想要的时间和内容,你也应该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真的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心情。这便是我想说的第一点:积极面对学习机会。教师的专业学习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痛苦,有时甜蜜。一些理论书籍和杂志也许花去了你不少私人时间,但是同样给你的回报也是丰厚的。
第二点:永远学在学生前面。也许某些学习会因为被迫而打了折扣,那么教学中的被迫学习你是如何面对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被迫学习,是因为教者的经验和素养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老师把课堂不生动、学习效率低下归结于教材难教,而不去审视自己的不足。其实课前的这种被迫学习并不是教者本身的错误,而是一种补救,并且能够把你学习的快乐更直接地带给学生。永远学在学生前面,你的课堂才能游刃有余。
第三点:学点东西丰富人生。孔子一生在学,老了还在学《易》,不得不令人感动的是孔子的学不再是为了教,而是一种自我的陶冶。也许大部分同行还没有办法得到像孔子与教学那样柏拉图式的爱情,那么我们至少可以像孔子那样在大自然中因为学得快乐而活得饱满。这种学习是一种自觉地、随意地,没有压力,也没有利益驱使的行为。就如周勇教授这本书中描写的关于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金岳霖的事例已经让我认识到了,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了解地太少太少。可是我毕竟不是教授,知之甚少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只等机会去翻翻这类的书,去认识认识教育界的这些大家。这时候的翻书即是一种悠闲地学习,没有时间和得失约束,仅仅是因为一丝好奇,一些尊敬。像这样随时随地的学习还有很多,教师更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往往它能使你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坚定信念。
学习就是一盏明灯,失去它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摆正了这样的心态,教书的哪怕还是一辈子的教书匠,也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