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已知 ,0< < ,求 的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学生思考,并适当给学生提供一定思路方法。由条件 变形能够得到什么呢?通过思考,分析得出这样的变形:将已知条件的左右两边平方,可以得出 ,这时就可以算出 、 和 的值,再根据 值,从而算出 ;另外也可以先对结论进行变形即 ,再由已知条件变形得到 ,再由组合方程组解出 和 的值来求 。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和相互关系,进行有效变形,从而构建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教会学生解题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法。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思维各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达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分层思考,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可以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思路,并在讨论中将他人的思维特点和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比较,相互间丰富思维和方法,相互弥补思维上的不足,最后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例如,不查表,计算函数sin75 的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就根据所学知识,利用三角函数和差公式关系,选择解决之道,很快学生就会找出,可以把75分成45和30,这两个数是特殊的三角函数值,于是原式=sin(30+45)=sin30cos45+cos30sin45
= ,学生有了这个思路,就会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拆分,或者寻求其他的办法,这样原本没有思路的学生在讨论中有了想法,有单一思路的学生思路渐渐打开,哪怕学生想出来的方法是错的,经过讨论也能帮助学生验证思路,从而锻炼学生思维。
3.组织课堂竞赛法。高中学生争强好胜,喜欢表现。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堂竞赛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做题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思维能力。教师选一个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找出解题方法。对每一种较好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竞争中激活思维,感受积极思考的成功与喜悦,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比如,请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算出这些三角函数的值,
(1)sin13cos17+cos13sin17(2)cos75(3)cos105(4)cos15 (5)cos cos sin sin
这些都是特殊角函数值的计算,通过竞赛,引导学生快速反应,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灵活性和熟练程度。
4.错误举例剖析法。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总会表现出错误的方法和知识缺陷,而且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学习基本不等式这节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其问题应用进行深度剖析,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例如:已知
学生错解:因
错因分析:运用基本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成立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纠正,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度剖析解答:
证法1:
证法2:
教师要在学生做的习题中,找到学生集中出错的解法,通过这些错解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认识错因,防止再次出错,再深入分析这些错解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事实证明,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通过习题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