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创新形式家校协同“班班通”拓展养成教育新天地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8-23 21:22
标题:
创新形式家校协同“班班通”拓展养成教育新天地
创新形式家校协同“班班通”拓展养成教育新天地
摘要:“班班通”工程为各级学校的学科教学教研带来了活力,但因局限于学科教学教研层面,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能。而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之一的学生养成教育,却因形式陈旧老套等诸方面的原因,陷入了高投入、低效能的境地。如果利用“班班通”影音视听、网络交互功能以及大数据特点,转变思想,创新形式,大胆进行学科整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传统的、缺乏活力的养成教育提供新思路,拓展养成教育的新天地,使“班班通”效能最大化。
关键词:班班通 养成教育 创新形式 家校协同 学科整合
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内核向来为各级各类学校所重视,教育过程中多有量化评比、各种竞赛、讲座、演练、展览等系列活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传统养成教育模式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而此时逐渐铺开的“班班通”工程因其强大的功能,可以为养成教育拓展新的天地,极大提升养成教育的能效。
一、养成教育的现状反思
因时因地的不同,各学校的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侧重点或许不一样,但始终包含有安全防范、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四大板块,涉及学生课内外、校内外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可谓线长面广。虽然各学校高度重视,投入巨大,但现实情况却是教师累得慌、学生无所谓、家长没感觉。调查发现,导致此种现象有以下原因:
(一)形式陈旧老套
为养成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请交通警察、消防官兵开展知识讲座,每学期一两次逃生演练;为养成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就来一次演讲比赛或主题班会;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举行一两次优秀作业展;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一天一次卫生评比……诸如此类的老套套,学生对这些已经了然于胸,看到活动开头就知道其结果,可谓“年年岁岁事相似”,也就无激情无动力,最后忙的是学校,累的是老师。
(二)学生只是信息的受众
养成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各种信息的受众,参与与执行都是被动的:知识讲座,你讲我听;主题班会,你说我听;作业展览,你展我观;卫生评比,你评我看……教育的主体反倒置身事外,学校、教师却成了主角。
(三)存在教育盲区
目前,大多数学校将养成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校园内,这里既有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也有现实客观环境的制约。不少学校、教师将养成教育的区域限定于学校校园内,至于学生走出校园,回到家中怎么样则管不着,或者由于家长不配合、沟通成本高等因素,就算想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出校园,也力不从心,这样由于家校脱节,养成教育无法达到“全天候”“全区域”的状态,教育盲区也就出现了。
二、“班班通”效能低下原因
我们这里所说的“班班通”是基于“宽带网络校校通”基础之上的“优质资源班班通”,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中“三通”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目前大手笔投入建设的“班班通”并未能将其功能与效益最大化,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不足
对于“三通两平台”的内涵及其战略意义,大多数教师不甚明了,对于校园内逐步出现的网络、终端交互显示设备、数据库等简单地理解为电脑、投影机的升级换代。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将交互电子白板当做简单的播放设备,将网络等同于百度搜索。就算部分做得比较好的学校,教师也只是将“优质资源班班通”专用于文化课的教学与研究上,至于象养成教育等德育教育则只是无意识地偶尔为之。
(二)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进入校园虽然时间并不短,但在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处于“养在深闺”阶段,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不高,一般教师对“班班通”的应用仅停留于寻找、下载课件讲讲课、放放网上视频,有少数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会自制课件,仅此而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下阻止了“班班通”设备的深层运用。
(三)缺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研究氛围
上至教学研究部门,下至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认识不足,而作为整合的切入口——“班班通”工程,当然就被整体忽视,学校没有一个对“班班通”作研究的氛围,仅靠个别研究型教师的“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8-23 21:22
三、“班班通”助力养成教育
随着“班班通”软硬件系统逐步完善,除了应用于学科教学研究之外,我们可充分挖掘其强大功能的潜力,拓展养成教育的新天地,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形式,吸引学生
利用“班班通”系统的影音功能、网络交互功能、大数据支持、寓教于乐等特点,可以在养成教育的形式上作诸多创新。
1.网络学习,提升效率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诸如安全、法律知识讲座,学习习惯养成讲座等教育活动中多是邀请本地相关部门人员来校集中讲课,这一通行的做法存在的问题是这些非专业演讲人员有的普通话不标准,有的案例陈旧,有的讲解乏味,再加上现场音响效果欠佳,学生难以接受。与此同时,网络上却有大量的、高质量的视频资源。这些演讲无论在个人形象、语言语气、案例列举、环境营造上都堪称专业,再加上“班班通”设备优良的视听效果,这种形式下的学习根本不用老师强调纪律,但效率却是惊人的。
2.榜样访谈,正面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来自身边的榜样。目前学校对榜样的宣传局限于文字加图片,或置于学校的宣传栏,或放在学校网站上,其宣传效果非常有限。
我们可以设定“一周一星”访谈节目——每周选某一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学校演播室接受采访(无专业演播室也无妨,因陋就简架设一台摄像机即可),谈谈自己的经验与收获,利用校园网现场直播,各班学生在教室里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参与互动。这个“能说会道”的榜样其正能量的传播恐怕是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人物”所不能比拟的。
3.监控反馈,讨论明理
各学校的量化评分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表现,对于各班级的违纪违规现象多以扣分的方式以数字呈现,但学生对这种反馈方式近乎麻木,而我们可利用散布校园各处的监控探头捕捉一周内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画面(甚至可以由学生会派出“暗拍小组”进行隐蔽拍摄),为保护学生隐私,后期可对人物形象作技术处理,在学校周会或班级班会时播放这些视频,并组织讨论。这种“案场还原”的方式会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对学生产生较强的自律性——有谁不担心这种“曝光”呢?
4.每日时评,事事关心
学校只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应将学生的眼光由校园引向社会、世界,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国家、胸怀天下的人,这是对学生更高层面的养成教育。我们可借鉴央视“新闻30分”的模式,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与校园广播系统制作“每日时评”节目。选取近期或当日的国家新闻、国际大事件,节目由学生主持人、图片、视频组成,每期节目10分钟左右,各班学生在午餐后通过“班班通”设备收看。由身边的主持人评论国家国际大事件,这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关心国家,胸怀天下”的意识也能“润物细无声”根植于学生心田。
(二)家校协同,延伸管理
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或忽视家校协同,造成教育盲区,产生“好学生,差孩子”现象;或简单的班主任与家长的“单线联系”,使学生产生“老师告状”“家长告状”的抵触心理。因此制订相关规则,阳光操作,既延伸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区域空间,又消除了家庭养成教育的盲区,具体做法如下:
1.视频家访,真实还原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每周或每月一次视频家访活动,活动分两种情况:一是由采访拍摄小组每期抽出几名学生,上门采访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真实还原学生在家的真实习惯表现。整个过程拍成视频;二是采访小组事先联系,通过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如QQ 软件)进行远程视频家访,录制成视频。这些视频经后期编辑制作后上传至学校网络硬盘,各班择机收看。这对不少有着“两张脸”的学生而言,其监管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8-23 21:22
.2.家长讲坛,形成合力
学校定期邀请一位重视孩子习惯养成教育,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家长到演播室,现场给全校的学生讲一讲自己与孩子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点点滴滴。家长的角色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学生更易接受其某些观点。同时,其他家长也可在家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内网,观看视频,参与互动。学校牵头,家长参与,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有效的。
3.“变形剧场”,反求诸己
湖南卫视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记”吸引了大批学生和家长观众,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组织“变形剧场”。由学生自由报名,学生会选取其中习惯养成好与不好的“两极”典型,由学校出面,互换一天或两天(通常安排在双休日)家庭生活,让学生与家长成为剧中主角,全程跟拍,后期编辑合成,放于学校网络硬盘上,组织师生观看。家长也可通过访问校园网络观看。通过剧场,学生、家长、教师都要反思自己对于习惯养成的得与失,并组织网络辩论赛。
4.周边调查,借镜观形
这里的“周边调查”虽与视频家访在形式上相似,但在内容与对象上则完全不同。一是拍摄小组对抽查学生的亲朋进行采访,让他们对着镜头说出抽查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印象,并评价;二是由拍摄小组随机采访学校周边、社区附近的人群,让他们对本校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这种周边调查,既有对学生个案的剖析,又有对学校养成教育的整体评估,是借助外部力量客观认清自己的方式,这样的视频节目对学生定然有强大的吸引力。
(三)学生为主,自我教育
传统的养成教育因学生的“看客”“受众”身份而难以被学生接受、吸收,因此借助“班班通”平台彻底颠覆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角色,将学生变成上面所有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完成养成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担纲,技术支持
上面所列举的全部活动涉及到视频的拍摄、编辑、压缩、上传以及电脑、网络及相关软件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可以将这些技术知识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由相关教师进行指导。除此之外,采访的设计与安排、节目的制作、台词的编排等诸方面工作则完全交由学生处理。学生由以前的“观众”“听众”变身为导演与主演。
2.轮流上岗,全体参与
所有活动的采编人员采取年级循环流动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至两次采编任务,从而实现全体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提升综合能力,完成自我教育。
3.学科整合,省时高效
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如果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将会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完全可以将相关活动与某些学科整合,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除前面提到的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外,其它诸如采访、剧场编排等活动则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整合,让养成教育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班班通”平台因其强大的影音、网络交互功能及大数据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思想,挖掘身边资源潜力,拓展养成教育的新天地,让“班班通”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并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