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学课例和案例的区别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8-11 08:02
标题:
教学课例和案例的区别
这学期,,学校就“如何撰写教学(育)案例”做了专题培训,老师们按照培训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撰写了学科教学案例。最近,教研室组织征集“教学课例”,不少教师下意识地开始套用撰写。也有老师仔细琢磨后,觉得似乎应该有所区别。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二者基本概念的区别:
教学案例,是关于教学的案例。其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一个问题;一节完整的课;一个单元;甚至是一个学科中的一类问题。“课例”属于“案例”的范畴,是含有教学问题或教学疑难情境在内的一节典型课的实录,既可以展示一堂课、课中的片断,也可以是课的系列。二者同属“教学研究”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形式。
二者在写作内容上的区别:
案例至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课例则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包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并且实际情境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像案例那样的经过细致加工。
二者在写作目的上的区别:
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
二者在文体结构上也有区别:
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 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其中,“教学设计”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案例的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分析,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议论,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教学课例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的剖析,致力于提出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措施与办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8-11 08:02
二者的关系:
从学校研究的意义上看,我们可以认为: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
设计教学课例应注意:
优秀的课例是供教师研究的课例,优秀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完美无缺,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把握了撰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真谛。
一个优秀的课例,不应该表现为对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描述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和自我反思。换言之,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通过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架”。
因此,一个优秀的课例,也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需要对设计和记录的原始文本资料做出选择。即:围绕着教学问题,对“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资料进行取舍和剪辑,以便集中反映教学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教学反思”更需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讨论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