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或是某个领导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强制要求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更应该是教师内在的需要和自身的追求,是教师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基本状态。
当询问一些教师“你工作为了谁”时,答案往往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听着很感动,细细品味,却显得不够具体。这种现象,远在在春秋时期,就被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发现。他尖锐地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完善自己;而今天的人学习,口口声声为了教育别人,处处炫耀自己。
同样,对“我们为什么要成长”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任务的驱动和制度的约束,而非自发、自愿、自觉的行为;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为了别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而与教师本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对“旧我”的改变,必然带来痛苦。当教师如果不是内心欣然认可、接纳并作出积极反应,其成长就变成了服从命令的一项要求或消极等待的一种安排或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从而对教师构成了某种挑战、警告和威胁,必然会遭到很多教师的抵制或拒绝。
教师为什么要成长?其实不难理解。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不是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是为了教师本人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是为了在承担职业责任的基础上教师本人能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新生活。也就是说,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其直接目的并不是教师单纯的职业生活,而恰恰是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教育生活的价值感、幸福感。
正如《菜根谭》中的名言:“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言不因贫穷而变节。”一个教师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绝对不可以不成长。园中的牡丹,山间的百合,路旁的牵牛花……是花,就要开放,不为世人的欣赏,只为心中的芬芳。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教师成长的最佳目标,不是符合什么要求,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把成长看做是自己生命存在的状态,所以,我慢慢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坚持与等待。借鉴许多名师成长的经验,多年前我就自觉地给自己的教育人生设计了“八个五年计划”,用扎实的行动和智慧的实践,一步步打造和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我不知道教育是否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只是觉得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有我渴望的风景。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着,这无疑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坚信,不等待,不拒绝,把自己开成花,就永远走在春天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