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2.平时作业:《吾日三省吾身》设计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观察美的眼睛!同样,伴随着学生大半时间的课外也是学习的主阵地,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知识和落脚点在生活中,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生活实际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除了课内的得法,还要使益处显现于课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外使一些课内的习惯得到延续!
“闻得”,每天抽一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按一定次序安排一名同学讲一则课外的故事,其余生则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或自己的感想;“记思”,每组的小组长选择一句名言或古诗名句,供组内同学记录,组员再记录下自己对该句话的简单于解;“评悟”,每位同学养成精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将每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是自己颇为感慨的一件事简要记录,并简评;“惑省”则要求每位同学每天反省,于师,于友,于己各说一句话。三省吾身的作业设计,不仅仅注重了课外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每天几分钟的记录中,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继而在对生活的积累与反思之上,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
在这种长效而有意义的拓展活动中,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其间隐含的思考生活的习惯成了一种条件反射。通过拓展活动,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语文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从形式入手改善心智模式──数量不是标准,兴趣才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作业同样如此,数量不是标准,兴趣才是关键。学生一旦有了作业的兴趣,就会把作业看做是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一直以来,语文作业的形式总是显得过于死板,写生字,抄词语,读课文,背课文,时间一久,便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而我们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厌倦,对于我们的孩子则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作业形式上应注意,尽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课内与课外的优化结合──中国古典名著读书笔记设计
语文素养的积淀,离不开课外阅读的有效积累,摆在面前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才有效?因此根据单元教学的主题或课文拓展,设计读书笔记,不仅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外的应用中习得技能,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例课内学习了《草船借箭》,于是结合课文便进行了读名著活动,针对性的也便设计了一份名著读书笔记(原表每张32开大小):
如此形式的读书笔记,含多种习惯的培养于一体。积累类: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门别类记录,人物与事件的记录根据需要酌量复制;表现类:绘画是学生所喜爱的表现形式,人物或场景的绘画,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选择;表达类:人物的评论与好书推荐一表则主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知识类:以名著知识作为载体,既是回顾知识,又是考察积累。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优化组合──小型主题式手抄小报的制作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是对语文学习起促进作用。因而,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又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例每一单元课文授后,根据单元学习侧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做主题式小型手抄报,既让他们感觉新鲜,在复习课文的同时觉得有内容可做,又给了他们探索的空间,结合一组课文的主题搜寻其它资料,锻炼资料搜集能力。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更多活动式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总之,我们通过优化设计作业,使得学生喜欢这些作业,而不觉得它是一种负担,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效。
(三)从评价入手促自我超越──目的不是验收,激励才是根本。
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而教师对学生发出的激励性反馈信息常常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1.评语反馈激励。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实际大部分班级班额都显得较大,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没有更多的精力花在如此众多的作业评语之上。在操作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部分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检,既是交流又是相互学习,只要注意在反馈中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2.分层反馈激励。对不同程度学生的作业作不同的反馈。特别是中、差生对学习和作业往往缺乏信心,在批改作业时,在做错的题目旁边加上“?”或不加任何标志,等学生订正好后把“?”改为“√”或加上“√”。在给作业打分时,没得满分的同学如果订正对了同样可以得“100”分,使中差生在反馈的评价中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3.评比展示激励。评比激励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对于作业好的同学,教师可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评比,每过一段时间,将评比的结果进行展示,评出的“作业标兵”,并在教室内专设一学生作业展示区,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认真做作业。
三、后记
华师大中文系周宏教授说:“每个教育者都要去寻找每个孩子心中的那个‘好孩子’!”孩子是我们教育行程中的旅客,他们容易迷失方向,作为师者,爱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在作业本上,教师与每个学生谈心,学生也把老师看作朋友,无话不说,质疑、展示闪光点,教师每天都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微妙的情感,进行针对性的心灵对话。如此把作业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启迪智慧灵感的“传递物”,学生对作业就会产生兴趣,作业也不再是“任务”与“负担”。当语文作业成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每一天收获的都是精彩,每一天的自己也都将是最优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