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一练习题集和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7-5 02:04
标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一练习题集和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一练习题集和答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出题人:兰永芝   审题人:刘金来  命题单位:大林子镇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伤之情,它创作背景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是                                       (   )
A、不抵抗          B、片面抗战      C、顽强抵抗       D、不表态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4、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主要是为了                                     (   )
A、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      B、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与中国共产党友好相处    D、打回东北去
5、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推动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D、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6、西安事变后,被中共派到西安参加谈判,劝蒋抗日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闻天       D、朱德
二、归纳列举题
1、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人物
(1)列举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
(2)调停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无论日本此后如何在日本寻衅,我方应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
(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谁的命令?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3)此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采取的核心政策是什么?

2、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材料一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指出“若处置得当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
(3)今天我们从新认识材料中的“陕变事起”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探究题
  简述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并说明西安事变后中国工产当主张如何解决?它的正确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7-5 02:0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二、归纳列举题
  1、(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1)张学良、杨虎城
(2)周恩来
三、材料分析题
  1、(1)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给张学良的密电
(2)东北军撤入关内,不到半年东三省沦亡
    (3)不抵抗政策
  2、(1)西安事变、日本
(2)含义:如果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则国共两党从此有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中国革命就由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对策: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张学良、杨虎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决台湾问题。也应该使我们认识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党派利益。
四、探究题
   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义: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的新局面的到来。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