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案例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28 09:13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案例与反思
[教学片段]
……
三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一)体会内心的冲动——喜欢
过渡:读着读着,你觉得小兵是个怎样的孩子?(喜欢小汽车的、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你真会读书。[板书:喜欢]
1.小朋友都说小兵是个很喜欢小汽车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
(二)体会内心的矛盾——懂事
过渡:刚才你们说到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是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让我们默默地看书,好好地想想,找到了就在这个句子的旁边做个记号,好吗?
1.找到了吗?
[出示:“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不,谢谢,我不要。”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
谁想读?[板书:不要]
2.指着课件说:小兵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要妈妈买?
小兵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接受售货员阿姨送给他的节日礼物?你们可以挑一个问题,用2分钟时间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好吗?
3.我们先来讨论小兵为什么不要妈妈买?
[出示: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要我给他买。”]
a.“常年”什么意思?(一年四季)一年四季,小兵的爸爸总是躺在病床上,全家要省吃俭用给爸爸治病,所以家里生活——不富裕。别的孩子可以买这样,买那样,可是小兵却不能,所以小兵说:[出示: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他不仅不要买这个小汽车,而且妈妈说:(什么也不要我给他买)。想想还可能不买什么?
b.【师生对话】现在你们就是小兵,老师来当妈妈,你会怎么说?
小兵,你裤子的裤腿短了,妈妈给你买条新的吧?——不,妈妈,我不要,您只要给我加一段,还可以穿呢。多懂事啊!
小兵,开学了,其他小朋友都有一个新书包,妈妈给你买一个吧?——不,我不要,旧的书包还挺好的,不用了,谢谢妈妈。
小兵,天气那么热,妈妈给你买根棒冰吧?——不,妈妈,我不渴。……
c.妈妈一边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一边又心疼自己的孩子,多为难呀。谁会读?老师建议你读以前先叹一口气。
但是,有这么个心疼自己的孩子,妈妈还感到很欣慰的,谁还想读。
d.孩子心疼妈妈,他怕妈妈不顾家庭的困难,在六一前夕满足孩子的心愿,所以小兵要抢着说。(齐读: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e.他真的只看看吗?(不,他很喜欢。)
小结:小兵是那么喜欢小汽车,他多么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啊,可是因为家里不富裕,他不能要妈妈买。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4.他为什么不要阿姨送的礼物呢?哪个小组来汇报?【出示:多懂事的孩子呀!这样吧,我买辆小汽车送给他作节日礼物。】
(他不能随随便便花别人的钱.)
他就是那样替别人着想,所以他说:“不,谢谢,我不要。”
(三)分角色朗读
[出示:对话]多懂事的孩子,多么感人的场面啊!让我们来重现当时的情景。一位同学当阿姨,男生当小兵,女生当妈妈,我们来试试好吗?(老师话外音)【音乐起】
(四)升华情感
1.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孩子,马上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要送给这个不认识的小兵。
2.你呢?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到平时我也会帮妈妈做家务。(你真能干)——我觉得这个故事太让我感动了。(你被深深地打动了,是吗?)——我想到以后我要像小兵一样,做个懂事的孩子。[板书:懂事]
3.出示[写一写:懂事就是 。]
你们真懂事,写写你的理解。——懂事就是孝顺父母。——懂事就是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懂事就是不要爸爸妈妈为我操心。——懂事就是关心别人。……
4.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喜欢那位心地善良的阿姨,喜欢那个为难又感到欣慰的妈妈,喜欢那个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我更喜欢知道心疼父母,关心别人的、懂事的小兵和我们203班一个个可爱的、懂事的孩子。
[出示课题]再读课题 ,下课。
附板书: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懂事
想要 不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28 09:13
[课后反思]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课前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反复地思考,到底怎样上好这样的略读课文,我心里也没有底。不过经过6次的修改与试教,我似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一点信心,因为我觉得只要抓住小男孩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就能走进这个故事,并产生一定的共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在正式比赛课上,我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就是我紧紧抓住男孩的内心喜欢小汽车的冲动,以及后来强烈的内心矛盾,由于家里不富裕,小男孩非常懂事不要妈妈买任何东西。当进行师生对话的时候,学生当小兵,老师来当妈妈,假设各种情景妈妈要给小兵买书包、棒冰、裤子……时,孩子们都能发自内心地回答,“不,我不要。”这时,我发觉孩子们的心此时已经与小男孩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为他所急,为他所想。
本案例中我觉得最着力的就是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我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一个小练笔:“懂事 。”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懂事的理解写出了许多感人的话语。从“懂事就是听父母的话,孝顺父母”。到“懂事就是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让父母、老师为自己担心。”……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知道此时我们大家的心已经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孩子们能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哪怕是那么一点点,我都会感到非常欣慰。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总是有不近人意的地方,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上课时由于我自己太紧张,只顾着自己的教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乃至到最后写话还多出10分钟,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够;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等。这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非常感谢这次比赛,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我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无论是在教学业务上还是在自身素养上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并以此为契机,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