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青年教师执教成长课《两只小狮子》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28 09:06
标题: 青年教师执教成长课《两只小狮子》有感
成长让小鸟从雏形到羽毛丰满,更学会了展翅飞翔;成长让小树从嫩芽到参天挺拔,更学会了汲取营养,吸收天地精华;成长让孩子从稚气到成熟自立,更学会了适应环境,向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止。成长真是很有魔力的词语。从成长而言,学校提出“成长课”一说,可谓用心良苦。在准备时心里空空,磨课时忐忑不定,上课时成竹在胸的“成长课”过程中,细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点滴,我一直在成长。不论是值得肯定的,还是提出建议的,不论是笑着听,还是皱眉改,也不管当初甚至想过推翻教学设计,半途而废另起炉灶。于是,谈起执教《两只小狮子》,我的成长开始变得格外清晰。



成长一:学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总是因为能力有限而被禁锢在一个圈子内。圈子或大或小,取决于自身的水平。在这次成长课的磨课过程中,我特别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第一次试教时,年级组的陈老师提出能否改变教材的段落安排,先教学“懒狮子”,后教学“勤狮子”,目的显而易见,强化和对比。如此精辟正中红心的建议,我有心采纳,却终因为暂时无法拿捏彻头彻尾更改的教案而弃舍。但是对于陈老师,我感激不已。同时,年级组的戴老师在此时拿出了她拷来的曾经执教过的老师的课件,那也是一堂汇报课。如久旱逢甘霖,这样的帮助让我在修改教案时,激起了灵感,此后针对性的修改课件也就变得水到渠成。此外,年级组的吴老师和罗老师也都对我这堂成长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鼓励,师傅更是在百忙之中为我几番教导,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磨课,不论是严厉的指正还是温馨的建议,我都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在最后的正式上课时,我看到年级组的老师纷纷调课坐在后面为我加油,我看到她们眼眉嘴角的笑意,看到她们的颔首点头,又一次见证了人无法作为个体而孤独存在的真理。暖暖的感觉从手心蔓延至整个身体。



成长二:学会让课堂“春风拂面,杨柳依依”

       去年我在三年级中段。三年级的孩子是不折不扣的小大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非常强烈。在这一年里,我学会如何和三年级这样不大不小的孩子交流。转眼我却已成为一帮一年级小孩子的语文教师。中段的课堂讲求理性的语言,缜密的分析,更大程度地放手给颇有能力的孩子,来到一年级,我感受到了浓重的不适应。语言的理性转为更多时候的感性,柔声细语,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清晰顺畅的教学过程中,不时需要组织教育,实行课堂管理;特别讲求“一切行动听指挥”,要几乎等到所有的孩子都统一行动才能进行教学步骤。在面对听过我的课的教师一针见血的意见后,我认识到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课堂管理方式是首当其冲。

       于是,我开始学着年级组老师,对课文试着娓娓道来,对课堂管理试着和风细雨,对组织纪律试着绵里藏针。我改变喜欢在孩子中间来回走的习惯,尝试站在第一排,努力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改变一见到流畅教学时看到不顺眼的小动作就失了方寸,没有教态地赶紧去批评纠正,尝试用绵柔的语言,配合着课文教学来对孩子进行不点名地教育,并尽量把这种教育小面积化。我更多地喜欢用“我真喜欢第一组小朋友,你看他们的眼睛多亮啊,都盯着黑板”,更多地学着在我的语文课上用带着些许夸张的表扬取代严苛的批评和点名。“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眼睛能一直看着黑板,你读课文一定更棒”等。一节课下来,以前一直扯着高频嗓音的疼痛烟消云散,心情也会被孩子们的安静和认真化为晴天白云。试了几次以后,孩子们的课堂听讲再一次又一次我巧妙地引导下总能集中注意力,睁着大大的眼睛被我偶尔冒出的有趣词语和逗笑句子吸引,他们永远不知道我嘴里吐出的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滋味。就像特级教师盛老师所言,语文课堂的和美贯穿始终,贯穿每一个细节,包括有艺术,美好地处理和化解突如其来的课堂小插曲。



成长三:学会让评价语言“如花朵盛开在孩子心中”

       这次成长课,师傅对于我的表现肯定占了主基调。当然师傅也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给予我提升和帮助改进的良机。师傅发现的一个很主要的问题是关于我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对于一个工作两年的我来说,刚刚开始学会正确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了解该年段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思路,但对于课堂回答的评价性语言还是词穷匮乏,头脑空空以及更多的是措手不及,反应不敏。课堂评价性语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素养和个人魅力,也是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突出表现。一定的文学积攒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才能字字珠玑,让评价语像一朵朵芬芳的花朵盛开在孩子心中。

        在我执教《两只小狮子》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狮子的图片,然后提问“谁愿意来介绍一下狮子?”就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狮子的脸大大的,头上长着一圈毛”。我听后就给予了“你说得真棒”的评价。师傅在课后,提及此细节,问我:“你觉得他棒在哪里呢?”我一时语塞,原来我都没想过就随便给孩子戴了顶帽子,至于大小尺寸,合不合适,我都没考虑。“因为他的回答和你出示的图片很像,显然是他仔细观察了你的图片,你完全可以说,你真会观察,而不是用泛泛的语言打发他,这样孩子怎么知道你肯定他什么,夸奖他什么呢?”如醍醐灌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一直以为所谓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就是主要鼓励孩子,只要鼓励了,那就完成意图了。至于到底鼓励什么,纠正什么,希望什么,我都没有想过。师傅的话让我明白,要想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提升的“成长点”,就要抓住这个成长点,给予“一针见血,对症下药”的评价。像一朵美丽的花,栽在孩子心中,孩子就会知道以后哪些方面要保持,哪些方面要改进。如果评价性语言只是蜻蜓点水,一略而过,孩子抓不住尾巴,就荡在半空中迷迷糊糊,晃晃悠悠,评价性语言也就失去了它的要义。想起以前听高段课,执教的钟老师用“汝甚聪慧”来评价孩子,也是经过自己的琢磨,结合高段孩子的特点产生的颇有自己风格的评价语,让人耳目一新,又为钟老师的独具匠心而拍案叫绝。现在的我,诞生不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价语,那就踏踏实实地从每一个孩子回答的每一句话出发,找出藏在其中微妙的生长点,给这株小花浇一点水,让它盛开。



成长四:学会让语文课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而更多的时候,教师教的是语言文字,字词句篇,而掩上了那扇通往人文城堡的大门。我执教《两只小狮子》时,有一个环节是说话训练。是在理解“整天”的基础上,用“整天说话”。一个孩子站起来,脱口而出“我整天玩电脑”。我当时评价了他“说得很对”。师傅在课后对此严肃指正,夸张一点说,教孩子学坏了。师傅肯定我的评价是客观的,作为一个句子本身没有语法错误。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恍然大悟,我忘记了一个教师的本分,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整天玩电脑”对眼睛不好,又会影响学习,我应该巧妙地引导他。“整天”你用得很对,但是整天玩电脑可不是一件好事,你能换一件事情吗?这样,既肯定了孩子回答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可惜当时,我一心顾着走自己的教学环节,担心时间的紧张,忽略了应该“让语文课堂中闪出人文的光辉”。真是这样,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精心挑选,安排在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都体现出编著者的用心,许多课文的学习都能让孩子和教师深受其益,在引导孩子初步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走上康庄大道,并在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中共享精神大餐。这远比教学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意义深远。



        成长课已成为一个句号,划在我工作的第二年,成长过程滋味自在心头。从起初的抱怨不迭到接下去的紧张准备,再到实践于课堂,每一个心态的细微变化,每一个或喜或哀的情绪处理,我都在成长。感谢这份成长,让我知道,我的第一年,埋头干路,我的第二年,抬头看路,看着身边的前辈们,看着那个往昔的自己,看着这一条一直走而且永远没有尽头的语文路,一路皆风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