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习作教研论文 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欣赏  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 刘德斌
古云“名师出高徒”,一语道出了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作文教学实践中也表明,一个文学修养高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很突出。作者认为,作文教学要冲出“重围”,首先是要突破师生双方的心理障碍问题,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比对写作没有兴趣要难于解决得多,而这种现象的造成不是因为学生,恰恰是因为老师。

一、作文教学中师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形成

1.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得很突出,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于提高。从广义上讲,学生对作文没有恰当的动机,没有很好的兴趣,充满了厌恶甚至恐惧却又不得不应付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归结为心理障碍。首要特征是“作文难写”“我写不好作文”。如果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这些障碍在学生心理上不断强化成一种心理暗示的话,要解除这种障碍也就更难了。因此,作文教学的起步非常重要。

2.由于教师将其产生的恶劣影响归到了学生的头上,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心理障碍没有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那么突出。教师心理障碍的表现许多教师对于写作的理论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写作方法归纳整理得井井有条,写作过程分析得环环相扣,丝丝入理,但一说到实践,好像剩下的只是学生的事了。许多教师多年不写一篇文章,要写也多是理论探讨、经验总结之类,这在作文教学上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缺陷,它使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写作教学最有效的东西。刘锡庆教授认为:就作文而言,比较好教的内容是有关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技巧”;较难教的却是写作主体从观察、体验、思索到想象、创造等思维的‘能力’及其对外‘物’、内‘情’由‘内孕’到‘外化’的那种表现的‘能力’;而根本无法或不能教的则是作者的‘才气’、文章的‘生气’和笔墨的‘灵气’等一一在这里,最好教的,对实际写作一恰恰用处不是太大;较难教的,用处虽大而实难传授;无法或不能教的,反倒对作文的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也曾指出过:“真正的作文教学规律应该是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兼顾。”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强调技法的训练,却忽视写作规律的作用,把作文教学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或者说教师自己少有写作实践,对写作实践的指导心里缺少把握,加之不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因此,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指导不能到位。这样没有很好地处理写作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兼顾,导致了学生个性的丧失及教学方法的倒置──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23:25 | 只看该作者
3.我把师生心理障碍的互相关系表达如下:
日本语文教育界也认为:“教师的问题要比学生的问题大得多。教师中有厌恶写作和不胜任作文教学的,而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单从学生方面或单从教学方法方面想办法,想得怎样好,也难以求得效果。教师也喜欢作文,就会形成作文的环境;教师任作文教学,就必会取得作文的成效。”
二、作文教学中教师心理障碍的“解放”
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首先从教师方面找原因,寻找释放教师心理负担的空间。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从恶性循环的源头开始: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某市曾专门做出了有关规定,九年制学校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学期写作量不少于1万字,六至九年级的语文老师不少于1.5万字。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老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这确实是讲授作文的好方法,但我们对语文老师要求可不能太高,沈从文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担当老师,而我们的老师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老师,有理由而且也应该写好文章,既然是中小学生的文章,对老师来说应是小菜一碟,应该篇篇佳作。但真正写时肯定会碰到问题,这时就会知道写作是多么难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写时也会发现考试时所提倡的格式化的文章多么没有美感,这样他们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些改革,久而久之会使我们现在整个的教学方法有所改变。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广大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是热爱文学,甚至是著名文学家,他们被称为教师作家;在作家队伍中,也有一些当过教师,热心于教育的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应该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既对写作规律有着十分真切的体验,也对教育教学规律十分在行。呼唤作家型教师,要广大语文教师成为一个作家,要求过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增加教师对写作规律的体验,是解决向作家型教师转化的一个重要而且是主要的途径。
作者认为,写下水文其实并不难,教师在为学生写评语就是一次很好的下水机会。但调查发现,我们许多教师写评语不是“八股式”图快,就是随意评说。写评语实在应该认真对待。下水文不妨从写好每一句评语开始。此外,作者向我们的教师推荐老教育家张中行先生的《写作杂谈》一书,虽然它写于十余年以前,但对于写作的规律性东西谈得深入而浅出,不失为指导教师自己写作和教学学生写作的较好参考书。
从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说,设立专职的作文教师不失为一要最佳出路。
四川师大的马正平教授则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专职作文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方法,而且还要能够和学生一起完成每次的课堂作文并力求高于学生水平。“一方面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写作中的难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教师作文也是个示范。”
目前各地都有一些采用这种做法的学校,效果良好。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2.教师要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
教师自己的文章写得再好,如果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这种写作体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将是空谈。而要有效地将自己的写作体验传授给学生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大家都在深入探索的如何教的问题;二是教之前要很好地了解学生。
教师命题时应当考虑策略。关于命题,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只是结合教材,或单凭自己的见解命题,很少认真揣摩学生是否具备了写作的生活素材,是否有话可写,结果是学生冥思苦索、七拼八凑写出的文章,既无血肉之躯,更谈不上真情实感,往往内容干瘪,无病呻吟,令人难以卒读。久而久之,学生视作文为畏途。笔者在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后,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写出什么大作品来,而是通过作文教学,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语感、思维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应当是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语感、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这种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命题应当通过自己各方面的信息来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命的题目能让学生有话可写,乐于去写,愿意多写。
3.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学理论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等
作者在读大学时,语教法教材和写作学教材都是八十年代出的,新大纲、新课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都没有在教材上体现出来,很不适应教学实际需要。二十年来,我国的写作学从无到有,进步不少,作为一名语(作)文教师应当关注教学法和写作学研究的最新进程,从中吸取营养。现在我们的教师除开参加继续教育或骨干教师培训外,很少关注这些东西。
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注定作文教学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对我们的教师来说有间无间探索的空间。结合时代精神与最新教法和写作学理论研究成果,在教学课堂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作文教学才能最快地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作文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解放”
在作文教学中解除学生心理障碍有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作文起步时不让学生形成心理障碍,二是想法解除已经存在于学生心理的障碍。
1.作文起步最重要
①在作文起步时教师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当慎重评点。这主要是做到让学生“倘见为文之易,不见为文之难”,
②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看名著,看大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大作文观,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有文献表明,作文选在市场上畅销,在学生“盛行”,这也正揭了语文教师不善教作文的短。在某中学,学生们纷纷反映老师的作文课讲得“没劲”,大家都不爱听。还不如回家看“作文工具书”呢!
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不鼓励模仿。刘锡庆指出: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作文”与“创作”也有不同,但只是学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习作和发表的不同等,它们共同的都是写作主体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只不过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综合、转换,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综合、转换,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综合、转换而已。
因此,我们的作文起步教学,一方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作文教学的步伐就会加快,会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不鼓励学生模仿,尤其是教师明言指出学生可以模仿,刘锡庆教授已经把理由说得很充分了。
2.找准切入点,选一条好路,一条教师熟悉的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国内有许多这样的做法。传统的做法是强调学生写日记,但日记的练习与学生学习作文同步的,还谈不上有“引路”的问题。用看图作文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写话、写段、写文,再命题作文是以前语文教材作文教学内容的大致编排体系,可以说是将图画引入到作文中,以图画为学生作文引路。近年来,浙江郑宏尖开展了“音响作文”,将声音引入到作文中来;湘西民师附小(现海南)教师腾昭蓉更是开展了“童话引路”教改实验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明显用童话来为学生作文引路。从看图作文到童话引路的一次飞跃是,引导学生“上路”的由作文以外的角色(图画)变成了作文门内的角色(童话);此外,全国各地“故事引路”“科普引路”等实验愈来愈多。笔者提倡以书信、新闻、剪报、儿童诗、古诗等来为学生引路。其实这种引路均是为了解放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步走好!只有学生对学好作文有信心,才能积极地去学,才能学好。因此,每接收一个新班的第一堂作文课时,首先是要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嘛。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谁不会说话呀,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会写文章,从而清除学生对作文高不可攀的恐惧感。
“引路”的实质是运用“先放后收”理论。北京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指出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放”得很不够,而“收”得又过早、过苛。“命题”过多,“限制”过多;在“怎么写”的问题上“框框”也不少;“批改”上改得过多、过死,不仅是做无用功,且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始终未“放”,始终在“收”,收得过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思想、心灵都飞腾不起来。刘教授所说的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严重表现就是带来心理障碍。因此,刘锡庆教授认为开始时要让学生写放胆文。写放胆文的一种新尝试就是“引路”,至于用什么来引,我想教师应当各有其法。机械地学习别人的方法不仅不一定切合现实情况,还会在整个作文教学圈子里形成“教有定法”的怪现象,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原载《新作文&中学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7: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