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6-1 15:33
标题: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关于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
1)由“布的生产过程图”引出工业联系的概念,并介绍工业联系的第一种形式——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再展示“汽车生产图”,学生再体会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接着展示生活实例——“江阴技术开发区”的一些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的工业企业,过渡到第二种工业联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2)结合“江阴技术开发区”的例子,发现这些有工业联系的企业倾向于聚在一个地方,引出工业集聚的概念,并联系工业联系的两种形式,直接引出两种工业集聚——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和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通过案例2“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引导学生归纳工业集聚的意义。
3)这些工业企业聚在一个地方,由此引出工业地域的概念。展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关系,解释工业地域的形成。然后讲工业地域的分类。
4)最后是小结和联系,以及课后思考——工业是不是只有通过集聚形成工业地域才可能更好的发展?

总体来说,设计思路是得到肯定的,但是在实际课堂上的效果和我最初设想的还是有些出入,应该主要有以下就几个原因:
1)因为我上课时用了扩音器,学生察觉出老师声音的“异样”,加上有老师听课,总体比较紧张,课堂氛围没平时活跃,这也说明我还不太会调动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意识到其实老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等也会影响到学生,要想课堂轻松,老师应该先放松活跃一些,在教学设计上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2)在案例分析这一块,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准确,学生本身对工业企业就不太了解,让学生光靠教材的材料来分析工业集聚的意义,的确难度有些大。也许应该再添加一些补充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科组评课的时候,前辈给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1、举例子的时候,结合身边的例子,可能学生体会会更深一些,也会觉得比较有趣。
2、导入可以再修改一下,比如用“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来导入。
3、关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上,会考可能重视"工业分散",高考比较还重视”工业集聚的意义“。重难点的时间分配上也要注意。
4、《工业地域的形成》本应该一个课时全部结束,结果只讲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可能还需要改进一下,不一定要按照课本的思路照搬,可以加以整合,显得更有逻辑性一些。
5、善于将文字材料转换为图,更直观。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