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引入3分钟 分 | 小明的弟弟要喝糖水,小明在一杯水中加了一勺糖,可是弟弟说不甜,小明让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了,喝了一口水,很甜。弟弟还想让糖水更甜点,于是又加了一勺糖,可是糖水没有变得更甜,这是怎么回事?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怎么让没有溶解的糖溶解呢? | 学生聆听、思考,并且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习过的学生会回答:糖水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蔗糖了。 这个过程说明了物质不能无限制在水中溶解。 继续向糖水中加水,能使没有溶解的蔗糖溶解。 | 创设情境,从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
新课讲授25分钟 | 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利用实验台上所给的器材,完成下面实验: 1.分别向3个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食盐、蔗糖、硝酸钾,直至有固体剩余。 2.设计方案让未溶解的固体溶解。 3.固体溶解之后继续加入这种物质,观察是否溶解,若溶解继续加入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4.向得到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它的固体,观察是否溶解。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和学生交流。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 |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交流。 实验结束后,总结出以下结论: 1.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3.加水或者升高温度可以使未溶解的物质溶解。 4.加水越多,溶解的物质越多。 温度越高,溶解的物质越多。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5.饱和溶液能溶解其他的溶质。 |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实验中发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
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强调“一定温度”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得出如下关系。 | 学生聆听、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讨论交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加溶质、降温可以转化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水或者升高温度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培养学生从实验得出结论,从而树立严谨的科学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 |
实验5.将三个烧杯放入盛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学生交流。 讲解结晶的方法之一——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引导学生分析冷却接近饱和的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液的状态。 | 实验后学生回答观察到有晶体析出,而且蔗糖和硝酸钾析出的晶体较多。 解释原因:饱和溶液温度降低了,原来溶解的溶质不能再溶解了,所以就会析出晶体。 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说明冷却不饱和溶液可以使溶液达到饱和。 |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能解释这些现象,从而完善化学知识。 | |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晶体。 讲解结晶方法之二——蒸发结晶。引导学生分析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的状态。 引导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其他方法,并板书到黑板上。 | 根据海水晒盐、被汗水浸湿的衬衣晾干后,衣服上会有“云彩”出现等生活常识,可以得知蒸发溶剂可以得到晶体。 海水晒盐中,不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 |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完善知识,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 |
课堂小结2分钟 |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强调“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结晶的方法有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概念形成 | 【问题】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并引导学生从仪器、操作、试剂量控制等方面,分析2个小组在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待改进的方面 【组织】综合分析2组实验方案,梳理测定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要限定的前提 【提升】由上述四限定,分析得出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某种溶剂中③饱和状态④溶解的溶质质量,并由此引出固体溶解度概念 | 小组讨论,并用简单实验装置图在学案上记录实验思路 2个小组交流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倾听,分析与本组实验设计的异同、优点和待改进的方面 分析得出限定的四个量 ①温度 ②溶剂量 ③饱和状态④溶解的溶质质量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将四限定进行细化,得到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并由此归纳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通过交流研讨实验方案,从多角度分析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待改进的方面 依据上述方案,提升总结固体溶解度四要素,并得出固体溶解度概念 |
概念理解 | 【问题】如何正确理解: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问题】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要控制的变量和测定的量是什么? 【设问】通过给定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设疑】你能通过表格数据,读出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讲解】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讲解绘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 结合固体溶解度四要素和概念,试图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含义 结合固体溶解度四要素,得出要控制的变量和测定的量 控制:①一定温度②100g水中③饱和状态三个变量, 测定:溶解在水中的溶质质量 通过表格给定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相关的信息 体会表中数据准确可靠,但数据不够齐全 体会反映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不够直观 倾听教师讲解,初步体会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 加深对固体溶解度四要素的理解和对溶解度概念的把握 提取表格信息,并为引出溶解度曲线打下基础 体会两种溶解度表示方法的各自优势 明确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
概念理解 | 【组织】根据学案中表1数据,任选2种物质,绘制其溶解度曲线 【组织】学生展示绘制的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展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设问】曲线交点(A点)的含义?在曲线上的点(B点、C点)含义?不在曲线上的点(D点)表示的含义? 【设问】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度大小 【展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展示】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整合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任选2种物质,在坐标纸上绘制其溶解度曲线 初步感知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观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2条曲线交点、曲线上点、不在曲线上的点的含义 结合对交点的分析,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分析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3种类型,并记住代表物质 | 通过练习,加深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初步感知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根据图像,分析曲线交点、曲线上点、不在曲线上的点的含义 结合图像,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归纳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类型 |
概念应用 | 【设问】小兵同学发现家里的蜂蜜在冰箱里放了一个月后,原本质地均匀的蜂蜜居然结晶了!为什么呢?如何使结晶的蜂蜜恢复原状?结晶后的蜂蜜还能食用吗? 【设问】我国青海湖地区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 你能解释原因吗? | 思考,由问题情境分析蜂蜜中的糖分结晶的原因和恢复原状的方法,从结晶过程中物质是否改变的角度分析结晶后的蜂蜜能否食用 结合结晶方法和问题情境分析冬天捞碱的原理 | 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可以由现象倒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