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5
标题: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
为了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课堂幸福感,今天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召集下,一起学习市教研室下发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在逐一学习之后,结合开学初制订的教学计划,充分学习其中的几条。经过学习,我们有了很多认识,实验材料充分准备,并且课前试做。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教学语言科学。通过这样的学习,相信每们科学老师都能有很大收获,这样的学习对每位老师帮助也挺大。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5
平湖市小学科学中心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在徐埭小学进行,在教研组长带领下,我们一行3人前往听课学习。活动中听取了来自己不同学校的三位科学教师的课,课后同行们对三节课进行互动式研讨活动,气氛融洽。此次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次有效学习,组内的几位老师都觉得很有收获,并且活动后,对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简单作了一次研讨,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5
讨论评价形式。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业、测验或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予相应的红星鼓励,让学生每一步的付出都得到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5
平湖市小学科学中心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在--行知小学进行,在教研组长带领下,我们一行3人前往听课学习。活动中听取了来自己不同学校的三位科学教师(包括我自己的抵抗弯曲)的课,课后同行们对三节课进行互动式研讨活动,气氛融洽。此次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次有效学习,组内的几位老师都觉得很有收获,并且活动后,对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简单作了一次研讨,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6
联宜活动教案-----
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以及身体是对称的。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身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准备:课件、装东西的袋子、绳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结构,像我们观察过的一些昆虫(点击出示昆虫图片最后定格蝴蝶),谁来说说蝴蝶的结构是怎样的?
昆虫有昆虫的身体结构,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身体的结构”,点击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身体的外形
1、谁来说一说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来看,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板书:身体的外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
小结:投影出示。
2、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你会发现什么?(左右对称)
A、以双手为例,合手说说具体是怎样对称的?(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B、这样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让我们来进行比赛,看对称的结构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第一个比赛:一只手系红领巾和两只手系红领巾比赛(他为什么赢?)
第二个比赛:一条腿走路和两条腿走路比赛。
我们的身体是对称的,可以让我们活动的时候更灵活,运动的时候保持平衡,另外对称的身体外形使我们看上去很美。
C、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外形不对称的残疾人朋友,他们或者少了一条腿,或者少了一只胳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
(二)身体的内部
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现在我们要深入探究看不到的人体的内部(板书:身体的内部)
1、怎样才能知道身体的内部有什么呢?
2、这个袋子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里面有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布袋,里面装木糖醇等,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看、摇晃、听、摸、捏)
3、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这个袋子,外面包裹着皮肤,不容易看到里面,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呢?
4、用以上方法在小组里面分工合作,了解身体内部有什么?小组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5、汇报:
看:血管(外耳道,咽、瞳孔)
听:心脏,肠
摸或捏:肌肉、骨骼、血管、脉搏的跳动
血管:遍布于全身各处
心脏:输送血液
肠:负责消化的器官,在饥饿时会发出肠鸣声
气管:传送气体通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肌肉:有伸缩的功能,协助人体运动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
6、小结:通过看、听、摸、捏、呼吸感受等方法我们知道人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身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骼,骨骼里面包裹着内脏器官。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身体的工作。
(三)身体的工作
1、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我们班谁最会跳绳,请你到前面来跳绳。
同学们我们要仔细观察我们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你自己也要感受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是怎么参与的?
在跳绳活动中,手、脚、胳膊、腿、心脏、肺、脑都参与了跳绳活动(边说边连线,形成气泡图)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气泡图。我们书上也有一个气泡图,现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活动,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辨析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
学生活动
3、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指名两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把他们的气泡图贴在黑板上)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活动的?
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
跑步——胳膊、腿、脚、脑、心脏、肺
4、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
比如大脑,大脑在不同的活动中是负责什么的?——指挥人体工作
肺——呼吸
手脚胳膊腿——运动
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胃、肠——负责消化的器官
按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不同,也可以说按照各部分的工作类型来分,身体的结构还可以怎样划分?
有负责运动的器官,有负责呼吸的器官、有负责血液循环的器官,有负责消化的器官,有负责协调指挥各部分的器官。
点击功能:运动、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神经
5、以上这些身体构造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的一系列活动。
三、总结归纳
在今天的科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6
《身体的结构》反思性说课
附小 潘慧
《身体的结构》是四年级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里的起始课。在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在第一课中,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重点是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难点是观察身体内部器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观察和体验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借用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昆虫的结构特点,明确昆虫的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为人体结构的划分做知识上的准备。并且通过两次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左右对称的好处——行动灵活、保持平衡,并感受人体外形的和谐美。接着通过“摸袋子,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转入到对“人体身体内部有什么”的探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猜猜人体内有什么。最后又以“跳绳”这一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人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哪些部位参与了,即第三部分“身体的工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了气泡图,分析出人体结构的第二种划分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工作的类型)进行划分。至此课堂目标基本完成,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上这堂课之前得到了屠老师以及学校各位相关老师的指导,尤其是屠老师,对我们今年新转教科学的老师的成长十分重视,在细致听取我的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在此甚表感谢。
课上完后,老师们就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听后令我受益非浅。东湖小学资深科学老师李卫提出的几点,令我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到底是科学界的前辈,思考问题深入浅出,尤其是关于一个课内活动的设计——单脚走和双脚走比赛,李老师所说的为了更好的得出平衡的结论,让学生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一段时间比较,效果会更明显。我想,在教室这个狭小的范围内,这样的方案可能会更有效。关于身体的工作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泡图的环节,李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人体的工作不仅仅是运动系统的工作,老师应该还提示一下包括消化(吃东西)、呼吸等内容的活动。细细想来,呼吸等其他系统的活动其实就是融合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并不能单独分开来讲。
有几位老师提出“摸袋子”的环节用时太长或者显得有点不必要,虽然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但是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有点紧张。我认为,时间是花得长了点,学生之前可能已经有了“看、听、摸、闻、尝”等前概念,但是在这样一个缺少实验的课堂中,这样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科学课堂中既能得到知识,又能获得快乐,所以,我认为删除是不必的,可以在时间上再缩短些。
屠老师在最后的交流中,对我的两个细节环节十分肯定,令我感到挺意外的,一是采访单手系红领巾的同学,让她谈谈自己在使不上劲时最想做的是什么,以体会双手配合使行动更灵活。二是课堂上提到班里的残疾孩子,只是表扬经常帮助她的同学,并没有指明是哪一位,屠老师的说法是保护了孩子自尊心。其实,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语言的善良和行动的善良,尽量不去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经屠老师这么一肯定,我就更加确信这样的教学是快乐而有效的。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6
联宜活动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小车一辆、尺一根、记录表一张、橡皮筋两根等。
教师准备铁架台、橡皮筋枪各一个,录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上课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你玩过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作为动力运动起来的?
2.
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二)初步探究
1.
师手举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橡皮筋的另一端卡在小轮子上,我们把固定橡皮筋的这边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谁想来试试?
学生演示装小车,运动小车。
2
、
.
师:你真行,能不能让小车倒退(向前运动)起来?再试试好吗?
生再试!
3
、
.
师:第一次你是怎么绕车轮的,第二次呢,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的观察,你发现的什么?
师板书:小车行驶的方向
生答!
4.
师板书:与橡皮筋缠绕
相反)
5.
师: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现场
PK
一下?
(两位学生演示,师:不错,还是你开的更远!)
(三)深入探究
1.
师:唉,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板书:距离,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圈数)
2.
师:那么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就越……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小车行驶距离就越……
我们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实验)?
怎样实验?
可以小组先讨论一下。
(生答)
你们的设想真好,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
3.
师:(出示记录单)
橡皮筋
缠绕
的圈
数与
小
车
行
驶
距离
关
系的
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距离
平均距离
我们发现
1
2
3
1
2
3
1
2
3
4
师:如果我选
21.22.23
圈好吗,如果我选
1.100.1000
圈好吗?用力一推行吗?(圈数不能太近;圈数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橡皮筋可能会断掉)
5
师:为什么同一圈数要反复做三次呢?
小要求:
(
1
)以小车运动最远点记录。
(
2
)实验员开动小车,组长观察起点,观察员每次实验时可要看准终点报数(取整数),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汇报员计算平均值,完成后汇报员将数据输入电脑
,
器材员整理好器材上交给老师。完成实验,各组员思考发现了什么?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和器材,现在请每个组的器材员上来领取,然后开始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先做好的小组先将实验结果统计到电脑上。)
6.
学生汇报(选取)
数据记录单,平均值的选取
①师: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你们组呢?你们呢?(板书:近中远)
②(打滑,操作不当等)
(四)认识弹力
1
、师: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师:出示铁架台、钩码。请大家注意,我这里挂了
3
组橡皮筋。这是一个
100
克重的钩码。
师演示:
挂上一个(往下坠)
挂上两个
橡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往下坠,更长)
师:挂三个呢?橡皮筋会怎么样?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又细)。
师:挂的越多,橡皮筋就越(长),橡皮筋受到钩码的重力就越多
师演示:
取下钩码
橡皮筋又发生什么变化?(变回过去的样子)
师:让橡皮筋回去的力来自哪里?
如果给它力,会把它往下拉。那谁给它的这个力,让它缩回去?(橡皮筋本身给它的。)
师:对。没有任何人给它力,只是橡皮筋本身的力让它回去的。
橡皮筋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力?
(被重力往下拉的时候,拉长改变)
师:这就是弹力,什么叫弹力呢?谁能概括一下。(橡皮筋本身的力量就是弹力)
师:
这个橡皮筋不动,有没有力?(
没有)
师:那什么叫弹力呢?(把它拉长了,它自己会弹缩回去。被改变了。)
师:(演示)当橡皮筋的形状被改变的时候,它会怎么样?当它要……
生:恢复。
师:对,恢复的时候,产生的力。说的很好。
师:现在想一想,橡皮筋为什么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生:因为橡皮筋的弹力。
师:那为什么缠的越多,它跑的就越远?跟我们刚才的实验有没有相同之处?
生:拉得越长,弹力就越多
师:缠得越多,就接近于形状被拉得越长,产生的力呢?
生:就越大。
2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身边的弹力。(投影)
师:利用弹力,可以……(射中目标、健体强身、夹住物件)
3
进一步认识弹力的大小,出示图弓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我们来体验一下(学生体验)。
4.
师:其实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能产生弹力,让我们好好观察,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吧!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7
《用橡皮筋作动力》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本五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本单元是力的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弹力。设计思路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验设疑、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亲自实验,充分感知橡皮筋的形变,:然后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这类现象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弹力"的概念: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广泛联系实际。
本着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课堂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直截了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教育者都在实践中认定了这一点。
1.师:上课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你玩过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作为动力运动起来的?
2.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精心设计,实验操作,获取知识。
(一)初步探究
1.师手举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橡皮筋的另一端卡在小轮子上,我们把固定橡皮筋的这边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谁想来试试?
学生演示装小车,运动小车。
(二)深入探究
1.师:唉,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板书:距离,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圈数)
2.师:那么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就越……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小车行驶距离就越……
我们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实验)?
怎样实验?
可以小组先讨论一下。
(生答)
你们的设想真好,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
3.师:(出示记录单)
4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在黑板上整理如下:
小车行驶的 橡皮筋的
方向 方向 相反
距离 圈数
远 多
近 少
(三)认识弹力
1、师: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铁架台、钩码。请大家注意,我这里挂了3组橡皮筋,没错吧?这是一个100克重的钩码
师演示:挂上一个钩码后,橡皮筋的变化。
得出弹力的概念。
(四)引申出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体验弹力。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7
科学课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总结的点滴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时时、处处运用科学知识、思维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一、巧设课堂情景,努力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产生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的。在科学教学中,把知识置于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将科学知识生活情景化,经常将发身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冉阿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认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用科学,从而自觉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搜集生活素材,开发学习资源。
教师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将其引入到科学教学中来,以此来丰富学习资源。
三、利用多种形式,解决科学问题。
科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素材,借助实物、实景,通过游戏、操作等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自觉地来想方设法的解决数额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解题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科学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及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7
教学的阵地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本学期将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学生喜爱、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模式,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灵活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用幽默和谐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用赞扬和鼓励的语言张扬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孩子送去春天般的温度和母亲般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地进入科学学习的殿堂,成为科学的探索者和追求者。
每课的教学中,在确立知识目标、探究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确立人文目标,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除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与人合作,关爱他人,勤于奉献,团结向上的进取精神,成为一个知识与能力兼备、行为与习惯同在、品德与才智并存的健全的人。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拥有享受学习的权利,也都具有受到关注的权利,要生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7
活动人员;戴建国 杨志强 钱未 任敏健 杜萍 钱小颖
怎样正确处理教材
《科学》新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既呈现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课本图文并茂,以图为主,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同时教材也一改以前教学内容偏少的现象。但教材同时也反映出某些课时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内容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学单元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的学生学习条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等实际情况。
新教材给教师自行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权利,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中,教材安排了4个教学活动,由于活动过多,教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完不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删除第一个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内容;从第二个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开始;教与学的重点安排在物体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中;第四个思考与讨论可结合在第三个活动中进行,这样将四个教学活动合并成两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直到最后解决问题。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但也有个别课时的内容显得偏少,只要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激活教材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发挥想象,就能收到教材和学生思维双赢的效果。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8
活动人员;戴建国 杨志强 钱未 任敏健 杜萍 钱小颖
一、做好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把活动准备完全放手给学生,而是要分步骤、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活动准备。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准备。其次,在学生对活动准备有一定硬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己做准备。最后,使活动准备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灵活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引信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将研究到课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二是将拓展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为一体,同时还承担着验证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任务,不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还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四、灵活运用评价形式。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业、测验或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每一步的付出都得到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灵活利用教学资源。
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8
活动人员;戴建国 杨志强 钱未 任敏健 杜萍 钱小颖
提高自身水平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重点研究探讨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促进实验教学。
一、要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所涉猎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一个专业型教师。尽管我们的工作都很多,不仅仅是科学、自然教学一项,还担任着其他的工作,但科学自然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重视,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
二、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提高,实验教学是科学自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8
活动人员;戴建国 杨志强 钱未 任敏健 杜萍 钱小颖
学习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部分的内容标准。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8
活动人员;戴建国 杨志强 钱未 任敏健 杜萍 钱小颖
学习《科学课》《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素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教学资源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取舍、删改和增减等处理。这增加教师教学的灵活度,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的处理要吃透课程标准,找到课程标准对这节课、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要学生的原有基础准确把握发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最终落脚点是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
二、面向全体,照顾到弱势群体。
透过积极热烈的教学现象,思考一下:全班学生在这样的课中受益面有多大?有多少学生的能力在课上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我们应重点关注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当课上一个环节、一个活动、一个实验结束后,学生脸上流露出的是不是是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我们看到的只是少数学生具有这样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正是这些少数学生在课上和老师共同表演,大部分学生的表情是那么茫然和无奈。
三、放开手脚,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课前花了时间、花了精力设计教案,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可在课堂上,准备的材料却是昙花一现,观察感悟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环节也是蜻蜓点水,任务式地走走过场。我们应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把精心准备来的材料让学生用好用够?教师放不开手脚是症结所在。
四、提高认识,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能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以便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 ,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