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品德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4
标题: 小学品德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1)分析解读本学期几个年级的教材;

(2)学习《品社教学建议》。

今天,我们品德组老师准时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分析解读本学期几个年级的教材和学习《品社教学建议》。因为四年级是由几位老师共同任教的,所以就以四年级为例子进行了详细记录。

本册四年级品社教材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这是我们的社区”、“我看家乡新变化”、“好大一个家”和“共同生活的世界”。我们认真解读了教材,确定了重点,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体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培养对不同民族多彩服饰尊重、欣赏的态度。难点是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册学习能关心社会,宽以待人;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不同途径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

我们学习了《品社教学建议》,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品设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们作为品设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生活,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中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课前,我们要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收集等准备工作,并且进行反馈。在课堂中采用“英雄特色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本身也要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综合知识结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4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3月4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个人备课,集体分析五、六年级第二单元教材;讨论教法。

今天的教研活动,我们在个人研读备课的基础上,一起分析研讨了五六年级第二单元的教材。五年级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富国强民之路”。要求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知道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敬仰革命先辈;初步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党的感情。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护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情感。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准备采用“小调查”、“媒体感受”、“实物展示”等方法是孩子们更好地走进这段对于他们来说相当陌生的历史。围绕六年级的主题:“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准备以以小调查、知识窗、聪明谷、聚焦镜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和体会旨在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5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制定品德教研组2008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活动计划
平师附小品德教研组2008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市烟熏中心工作,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教育实验研究为契机,以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和校本研训为抓手,以“有效教学”为着力点,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积极有效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工作。

二、基本思路

1、树立四种意识:质量意识、常态意识、常规意识、轻负意识。

2、抓住一个着力点:优化学与教的方式,真正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践行一个使命:关注每一个真是个体的状况,促进每一个真是个体的发展。

三、学期目标

1、继续开展品德新课程实验,努力“构建有效教学
追寻幸福课堂”;全面总结新课程实验,大力推进品德组学科文化建设,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的深入,培植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2、继续打造品德教研组团队文化,以“教研案例策划”为载体,培育教研特色,扎根品德课堂研究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研究幸福指数。

3、以浙江省教学管理指南、《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和《品社》教学常规来规范教学过程,继续改进教学与研究管理,精细管理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4借助品德学科“英雄教育评价”体系策略,重视转化后20%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扎实进行学生评价改革,有效“减负提质”提升教学质量。

5、以教研组团队建设活动为契机,以“教研案例策划”为载体,认真开展、深化平湖市规划课题《品德与社会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创建“有追求、有理想”的学习研究型教研组。

四、具体内容

单 位

平师附小

教研组称

品德教研组

组长

周妮蕾

本学期教研重点

《品德与社会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深化

教研活动时


参加对象及人数

教研活动内容

教研活动




2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学习常规管理指南,联系平湖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谈本组的学习体会;谈本教研组实施教学常规的举措。(周、蔡)

学习、交流

2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整体分析本学期各年级教材,第一单元备课;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分析、学习

2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制定本学期教学、活动计划。

研讨、学习

3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课堂教学常规月调研;个人备课,集体讨论五、六年级第二单元

研究、交流

3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常规检查、反馈;市品设中心组活动

学习、交流

3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教学情况交流;解读四年级第二单元教材。

研讨、改进

3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嘉兴市品德学科带头人研讨骨干协作组活动(人员待定)

活动、学习

4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个人备课,集体讨论四、五年级《品社》第三单元。交流听课情况。

研讨、改进

4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准备市质量抽测;解读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材。

准备、改进

4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参加嘉兴市“南湖之春”活动

学习、研讨

4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个人备课,集体讨论四、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

研讨、改进

5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教研组听课、研讨品德课堂中开展“英雄教育评价”的情况。

分析、研讨

5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个人备课,集体讨论六年级《品社》第四单元。

研讨、改进

5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参加市中心研究组主题研训活动

活动、学习

6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教研组长论坛、参加“教研案例策划”展示评比活动

组织、撰写

6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反馈后20%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化情况。

反馈、反思

6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品德学科“英雄教育评价”阶段小结交流。

小结、反馈

6月份

教研组人员2人

研讨期末复习,迎接教研组团队考核。

研讨、商讨

注:此表按教研组分别填报,一式两份,一份送教研室,一份学校留存。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5
活动时间: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个人备课,集体分析四年级第二单元教材;讨论教法。

在活动前,我们两位任教老师先自己进行了研读教材,个人备课思考。在此基础上活动时,蔡老师说,家乡,作为一个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孩子们可以从家人那里听到、了解到很多有关的故事,综合班级中孩子们的信息,从中可以帮助孩子对家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周老师说,我们平湖的变化是很大的,这样的对比很突出,可以帮助孩子们能很好地体会到家乡的飞速发展。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从自己家庭的变化出发来说说家乡的变化。由爱家到爱家乡进而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热烈地讨论中,我们将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收集生活中的资料,向家人了解二三十年来平湖的变化;也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说说家乡的新变化。在实践中锻炼了孩子们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的学习能力。在另一类的学习中,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到家乡的变迁,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通过集体研讨使我们对四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相信可以引领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挖掘得更深入一些!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5
活动时间: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个人备课,集体分析四、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材;讨论教法。

我们品德组在教研活动时间准时开始了活动,今天主题是在个人备课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分析四、五年级第三单元的教材,并研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法。

四年级第三单元围绕着“祖国大家庭”展开,以汉族的艺术文化为开篇,展示了五大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而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表面看似重复的内容,在研讨中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关系,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所把握。特别是一些在不同年级出现的同类内容,更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知识、思想的提升过程。少数民族之乡——云南,可以作为一个重点,因为学生有一些曾去旅游或者有家人去过,有更多的体会。

五年级第三单元以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的主要内容,其中长江三峡、西部开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而“日新月异的交通”学生的感受可能深刻一些,因此可以抓住这一点,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蔡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好四年级的多媒体设备,把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介绍给孩子们,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我们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和谐发展的国家。周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具有各民族特点的建筑、节日盛况通过教学媒体呈献给孩子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在祖国大家庭中,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地多么幸福和谐!在热烈地教研气氛中,我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6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七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研讨如何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增加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选取了儿童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素,以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课前资料的搜集这一教学环节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却十分有效的德育教育。要想完成一个成功的《品德与社会》活动,就要师生必须围绕所要完成的活动在课前进行与活动相关资料搜集。

每个活动所涉及的资料其数量是巨大的,而在短短四十分钟活动时间内,根本无法交流,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资料搜集,是我们两位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蔡老师说:“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处理的,自己通读教材后对全册所涉及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活动前,先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感兴趣的问题,并帮助他们选择几个与活动目标相关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问题,小组成员分头围绕这个问题搜集资料。”我说:“在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就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后,小组成员要参与整理,再向全班学生进行汇报。这样学生的合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高。”

当然,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班级情况,应用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在活动中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发散性的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既能全体参与活动,而且能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教师组织活动时有的放矢,才能实现品德与社会活动的实效性。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6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八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4月1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平湖市品德中心组教研活动听课后交流学习。

昨天,参加了平湖市品德中心组主题是常识性题材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今天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在昨天的活动中,乍浦小学的陆萍老师带着行知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春天,享受春天,给我们一种甜蜜的感觉。陆老师充分预设,生成灵活,在教学活动中,带领着可爱的二年级孩子们从生活出发,在动感中感受真实,在动感中感受生活。从唱春天开始,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让孩子的心灵又一次出游。在完美的教学中也有一点点的瑕疵。在教学中呈现了班级的春游活动,如果对其中的学生活动能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和动作的再现,可能效果会更好!

作为东道主,行知小学的陆春丽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科技盛宴《塑料改变生活》。陆老师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很有层次感。特别是符合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算一算”,是一个亮点,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相信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强烈地震动。这堂课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了解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相信效果会更好!

这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6
活动时间:2009年4月8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解读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材,集体研讨,个人备课。

今天我们的教研活动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一起分析集体研讨六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共同商讨教学策略。

本单元内容是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安全伴我行”的递升,体现了“学生社会生活内容的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当前灾害频发,而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尚比较薄弱,如何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忧患意识和防灾境界已经刻不容缓。“直面灾害”让学生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并以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英雄少年事迹为线索,展现少年儿童在灾害面前机智勇敢、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蔡老师提出在教学中从介绍自然灾害入手,以四大类(地质、气象、海洋、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灾害的行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地震、雪灾、虫灾、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呈现,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是巨大的。在活动中,我们觉得面对躲不过的自然灾害,要紧紧围绕着如何求生、逃生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一些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护与互助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减灾、防灾的避险手段,树立忧患意识,并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能力科学预防、躲避、面对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面对灾害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6
活动时间: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解读四、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集体研讨,个人备课。

今天我们在前面的各自研读基础上,一起交流个人感想,然后对四、五年级第四单元的教材进行集体研讨,共同商讨教学策略,以谋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蔡老师说:“四年级这个单元的内容以引导学生乐意走近、关心、了解世界为主题。”周老师说:“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积极感受、理解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传统,养成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和传统的态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珍视和热爱生活。”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还需要指导学生从不同途径搜集各种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能进行简单整理。

两位老师都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资料交流,媒体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全球黄、黑、白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域。而延伸的一些建筑、工艺品、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采用穿插欣赏的方法进行。

关于五年级的内容,周老师说:“我们重点放在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上。”蔡老师说:“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我国加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我们在共同协作中一起进步着!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十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参加南湖之春活动后交流总结。

参加了第十一届南湖之春品德专场,有三位老师一展风采。嘉兴南湖区行知小学的王老师执教了《兴趣+坚持=成功》,桐乡矛盾小学的沈老师执教了《多彩的服饰》。这些课精彩纷呈,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挖掘生活资源,与教材紧密结合。

海宁市紫微小学许老师的《直面灾难》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话题。是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最值得敬畏的!在课堂活动中,许老师以教材为凭借,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展开活动。

“说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许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正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感悟。在课中老师收集的视频资料使全场的参与者都重温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节选的场面震撼心灵,激发了参与者的情感。的确,“感人于心,莫先乎情.。”许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不断地打动着学生的心灵,点燃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火花,产生共鸣。当看到地震后的一片废墟,随时可能会消失的生命的时候,课堂中鸦雀无声。此时,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在大自然面前,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不堪一击,居安思危真是很重要!孩子们迅速地进入了学习情境中。

在接下来的演习中,老师全情投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自主总结,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把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室中寻找“生命三角”。面对极端环境时,除了你要有必要的知识外,人的意志力,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对于保存生命同样重要。因此,在徐老师的课堂中我们还看到了,潜能、团队、坚持等精神意志内容的渗透。在课的最后,许老师向学生们赠送了小礼物——《守护生命的十大黄金法则》,虽然只是一张薄薄的纸,但留给孩子们的会是更多的思考。

在徐老师横向铺开,纵深发展地引导下,我愿意相信孩子们至少已经知道了怎样在危险来临时保护好自己,使自己尽量能安全。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十二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研讨有关新课题方向和具体内容。

今天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研讨今年的课题方向和一些具体内容。

在课程改革以前,地理是小学社会课中的一个独立板块,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讲授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被忽视了。没有情感的地理知识是僵硬的、没有活力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增加学习负担,成为学生厌学的根源。

这次课程改革把地理教学纳入到品德课程中,使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服务。地理知识就变成了人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的地理。地理与品德课程的结合,使品德教育摆脱了以往在纯道德场景中进行,学生能够在比较广阔的地理场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品德教育更加厚重和饱满。

然而,教学观念是根植于人的“骨子”里的,要转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把品德课中的地理当作知识来教,试图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知识。或者认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品德目标从外面硬塞给地理知识。还有试图使地理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态度挂钩。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今年的课题确定为《在品德学科地理教学中拓展德育空间》。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十三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5月20日;

参加人员:品德教师4人;

活动内容:常识性教材主题研训活动。

今天,在细雨朦胧中来到美丽的东海之滨——乍浦中心小学参加常识性教材的教学研训活动。

品德学科常识性题材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地理、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新课程的综合化也给教学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主要表现为品德课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的教师眼里只见“品德”不见“知识”, 进行单纯的道德说教;有的教师只见“知识”不见“品德”,按照历史、地理等内容进行纯粹的知识传授;有的无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下足功夫,课堂热闹了,德育没有了。在我们今天的研训活动中,执教的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地寻找着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衡。

天妃小学的徐老师用甜美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低年级孩子的心。她所执教的《植物是我们的朋友》,在一星期就提前介入,和小朋友们一起培植了许多小型植物,如仙人球、玉米苗、吊兰等等,引导学生在细心地观察中感受到植物的生命气息。有一组孩子的辣椒秧枯死了,徐老师抓住这个课堂生成,告诉孩子们,其实植物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跟它们做朋友,必须要了解它们的脾气。而且,徐老师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设计的观察表格也极具童趣,并对如何观察进行了引导,把握住了知识能力与情感中的平衡。广陈徐老师执教的是《我们的地球》,在预设中老师紧紧抓住“美丽”二字,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探究式的方法,在德育中渗透知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用自己精心收集的美轮美奂的图片,仔细斟酌过的课堂语言凸显了常识性教材的情感性。乍浦小学的倪老师感情饱满地执教了《圆明园在哭泣》一课。倪老师以具有冲击力的画面展开教学,让学生直面历史的屈辱;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用算一算的方法震撼心灵。

对于品德学科中的常识性题材,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品德与社会课的特征,在确定知识性目标时注意挖掘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7
活动时间:2009年6月10日;

参加人员:技能组全体教师、各组教研组长、校领导

活动内容:课题引领下的教研活动

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教学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辅助教学,非常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依据与需求,由于有了高科技所提供的文字图片等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

由于我们品德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教材中很多题材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散点”形式呈现在各个单元中,学生对“散点式”知识的学习感到很吃力。因此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精髓,引导学生在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内容中围绕主线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前经常让学生借助网络寻找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延伸了教学时间、拓展了德育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符合我们德育的要求。网络资料画面形象,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感受,激发起学习兴趣,能很快进入并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收集资料,学生接触了社会更多的层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逐渐形成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及平等、开放的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利用网络,使得品德课的教学能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连接,也是的学校和社会内外结合,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解决一些教学难点,启发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快速高效学习相关知识。优化了德育环境,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加速了知识更新,对发展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十分有益。品德课上学生学习专注,情感投入,交流面广,效率较高。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借助学校的英雄教育网,在我们张海迪中队的板块中开辟了四个内容,有芦川撷英、记录生活、竹韵溪歌、情系英雄,把学生的班级生活,班级情况,队活动情况等与大家进行交流,也在那里也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借钱他们的经验,学以致用。在博客中记录班级中的人与事,与学生进行一种真正平的等情感交流。

网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拓宽了求知途径;也提供了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网络中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网络使我们的德育更加直观生动、高效,改变了以往教育面窄、教育形式刻板、内容枯燥和表达形式单一等局面。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8
品德教研组第十五次教研活动记录

《品德与社会》四下期末复习

一、和谐社会,有你有我

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美丽、文明的社会中,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1、早上,我走过青青草坪,看到上面有人践踏过的痕迹,就想在这里芳一块牌子,上面写上这样的温馨提示:(                          )

2、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地震无情人有情,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现在,我最想对灾区的小朋友说:(                     )。

二、家乡巨变,日新月异

我们的家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家乡。

1、2008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了,这是嘉兴人民生活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对此,我想说:(          )。

2、家乡的交通日新月异。我想在这个暑假到北京看奥运会,可以乘(   ),也可以乘(     ),出行真方便。

3、一座座新的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新开的的商店如雨后春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变化,我准备对(     )进行一次采访,这是我的采访计划。

采访目的:(                    )

采访对象:(                      )

采访时间:(                     )

采访问题:1、(                 )

          2、(                  )

三、民族团圆,世界一家

全世界各族人民虽然皮肤的颜色不同,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穿的服装不同,并且还有各自独特的传统节日…….但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共同创造了人类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我会连

泼水节                                   蒙古族

马头琴                                   傣族

献哈达                                   彝族

火把节                                   回族

吊脚楼                                   藏族

兰州拉面                                 苗族

2、我会选

(1)、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

  A、12月25日      B、6月5日   C、5月31日

(2)日本的传统服饰是(      )

  A、和服     B、旗袍    C、长袍

(3)古代埃及人创造了(      )文字。

  A、甲骨   B、楔形      C、象形

(4)被称为音乐巨人的是(      )

  A、爱因斯坦    B、乔丹    C、贝多芬  

3、地球像一个村庄,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大大小小的家庭。要是能到外国去,看看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感受一下异域文化风情,一定很有意思。我最想去的国家是(    ),因为: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8
品德教研组第十六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年6月17日;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讨论如何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

前面参加观摩了几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对如何更好地围绕一个主题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我们两位老师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想法。

我们认识到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领导与教师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品德教研组人员虽少,只有两个专职教师,但也有好处,比较精练。我们组的特色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有团结协作精神,形式多样。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根据计划有序地进行活动,并经常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或者自己的心得体会组织主题讨论。个人研读,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上好每一节课。平时多积累,做个有心人。在积累的同时,还要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思维空间。

学习总结之后,我们感到要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就要着眼小问题,勤学理论,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28
2008学年第一学期

品德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8年9月3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高段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两位品德专职教师;

活动内容: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开学初情况交流。

一、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共同任教四年级的品社,因此,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分析了四、五、六年级的教材后,比较详细地解读了第一单元的教材。本单元分为四个部分:“诚实是金”,“我该不该这样做”,“当冲突发生后”,“失败怕什么”。在教学中,我们的三维目标是,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相信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与憧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在能力方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分辨生活中的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该做的事情学会拒绝。学会如何面对冲突和解决冲突。在知识方面我们要求学生知道声势守信是美德,敢于承认错误同样是诚实的表现。了解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危害。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很多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开学初情况交流:

在开学第一节课,我们在任教班级中对“争星夺章”细则进行了积极推进,在上学期开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优化,使得本学期的活动更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生和老师的操作更简便易行。

同时,我们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课余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收集与学习活动有关的课外资料,使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赢得更多的“笑脸”和“苹果”,在期末顺利地取得品德章,为自己能获得“一级小英雄奖章”打下好的基础。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0
反思性学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常规》之一

为了提高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幸福和谐发展,今天,我们品德教研组的老师在一起认真地学习了市教研室下发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常规》(试行稿)。按照学期初制订的计划我们首先学习了第一条到第四条的“计划”和“备课”两个部分。

首先,我们一条一条反复研读,接着又进行了认真讨论,再结合开学初的工作,我们又配合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过充分学习、积极反思后,我们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教材要深入钻研,抓住教材的“灵魂”,才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采用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课前准备要灵活充分,在安排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层突破,教学语言要清晰。

相信这样的反思性学习,对我们品德组的每位老师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0
阳光撒满心田

——《伸出爱的手》教学实录评析

9月27日,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在教研活动时间准时坐在一起,就徐卫老师《伸出爱的手》这个课堂实录进行学习、探讨、评析。我们首先认真阅读了课堂实录。“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话题二中关注残疾人的一个主题内容。

在课堂活动中,徐卫老师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了来自聋哑学校的学生(由聋哑学校的老师带领着),并一起用热情的掌声来欢迎他们,还请聋哑学生使用手语自我介绍。徐老师以真实的生活(来自学生身边的同龄人)为主线,以学生对“残疾人”的第一感知为基点,采用“点面结合”的策略,在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推进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残疾人这个社会群体,对于大多数的孩子们说,看似熟悉却不是很了解的。从双语视频《感恩的心》中,孩子们领悟到了残疾人不仅需要我们帮助,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徐老师适时安排了一件发生在北京公交车上“一个盲人不小心拉住了一个姑娘”的事作为突破口,抛砖引玉,在与学生的共同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了帮助、理解残疾人实质就是要关爱残疾人的心,采取恰当的方式伸出关爱的手,话题也由此顺利深入。徐老师很注重细节的把握,鼓励他的学生真正融入到另外一个特殊的无声世界里去,设计了一个富有实效性的活动——“不能说话,用肢体语言到楼梯口的老师那里那一份指定的资料”,这个看似轻松其实有点挑战性的活动,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体验情境,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学生的体验更真更深了:残疾人不止需要同情和帮助,很多残疾人更希望我们看到他们的努力,能尊重他们。徐老师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将健全人的世界与残疾人的世界连在一起。徐老师介绍了一首周大观(台湾)的《我还有一只脚》,孩子们用心在朗读这首充满生命的诗歌,被身残志坚的周大观、海伦凯勒……深深地感动了,也被他们充满生命力的呼唤震撼着,孩子们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

道德始终不能离开实际的生活过程,它就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只有在笑中才能学会笑、在哭中才能知道哭,孩子们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把对残疾人的关爱要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去。孩子们懂得了要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同时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徐老师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课堂中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尝试着如何过一种道德的生活。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0
为了使学生能更幸福更和谐地发展,追求教育的有效性。在前面认真学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常规》(试行稿)的“计划”和“备课”两个部分后,今天,我们品德教研组的老师再一次准时开展教研活动,一起认真地学习了市教研室下发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常规》(试行稿)。今天我们按计划反思性学习“上课”部分。

在我们逐条反复研读后,与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比较反思,发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堂之外,需要进入社会的活动,由于一些安全因素,家长配合方面的原因,一些孩子的缺少锻炼,失去了一些机会。尽管在教学的过程中,像我们这样的课程还不能得到所有家长的重视,但在教学组织时,我们能尽量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积极拓展教学的空间,不断加强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边学习边对照边反思,我们都在不断地进步。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学生适于乐于接受的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0
今天下午到钟埭中心小学参加了平湖市品德中心研究组10月份例会。

林埭中心小学的吴亚萍老师执教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如果我是他》。吴老师从“红苹果”乐园作为导入的情景:“你想加入他们吗?不过要经过米老鼠的考验!”随后进入第一关“超级变变变”,6和9在不同的位置倒过来看,刚好相反,得出了,位置换了,看到的东西就会不一样了。然后进入第二关“超级帮帮帮”,吴老师出示了两个案例,一个经常迟到的小女生,一个不爱学习的小男生。提出:你喜欢这样的孩子吗?接着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原来他们是另有原因的,这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想法?在一个活泼生动的游故事中孩子们沉浸在如果我是他,为他人着想的氛围中。在后面部分,小吴老师,把重点转向了为他人解决伤心事上。第三关是“超级丰收园”,你们有伤心事吗?学生提出了一些老师措手不及的“伤心事”,有一个孩子说,他的钥匙丢在了大舅家里,进不了家门了,请大家帮助。在一件件伤心事解决后,老师就请同学上去贴一个开心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快乐,气氛很好。在最后教学目标出现了一点偏差。帮助他人解决伤心事,培养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与课题《如果我是他》的教学目标有一点差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但这些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0
今天听了我们教研组蔡老师的一堂课,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6课《隔海相望》。这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台湾省在我国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认识到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海峡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通过对台湾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使学生知道海峡两岸的人民同根同源,都是中国人,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脉感情非常深厚,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大势所趋。

蔡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课前蔡老师要求同学们做了一些资料的收集工作,使孩子们对台湾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课堂中,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台湾的地理位置,知道了台湾海峡。又通过学生平时爱听爱唱的一些台湾校园歌曲,带领大家认识了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在与我们浙江的舟山群岛的比较中,学生对台湾有了更深更直观地认识。有个学生带来了她爸爸去台湾旅游时的一些图片介绍,在同伴的介绍中,全班同学听得那么认真,知道了台湾的美丽景色、优越的、重要的军事地位、心酸、坎坷的历史。

整堂课,虽然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没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但是蔡老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带给学生的同样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2
今天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钻研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四单元的教材。我们首先对这些教材进行了认真普遍分析,然后我们重点分析研究了三年级和五年级三、四单元的教材。

三年级的第三单元有三课:“‘问号’之歌”、“做学习的有心人”、“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单元通过教材中的插图,一个个生动的名人故事,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通过研究,周老师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课件,增强事例的说服力和生动性。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一分钟”的价值。并且在合理使用时间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五年级教材的第四单元是“七彩的社会生活”。教学主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生活付出了劳动和智慧,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个单元分四课:“生活中的你我他”、“热闹非凡的市场”、“农产品的家园”、“走进大工厂”。在研究中,周老师和蔡老师提出其中“农产品的家园”中有关绿色食品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和实际意义,就针对这一课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和探讨。通过讨论,我们把这一课的目标确定为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农产品,感知农产品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新农村,感受现代化农村是农产品的家园。了解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和食用绿色食品的好处,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渗透环保意识。

经常进行这样的教材分析与钻研,增强了我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加强了寻找生活与教材切入点的能力。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3
今天我们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反思性学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常规》的第四部分“活动”和第五部分“辅导”。

首先,我们品德组的老师认真研读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接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思考。

周老师说:“我们学校是品德学科专任教师任教,所以在开展一些工作的时候更要重视与班主任和其他一些老师的联系和整合。”蔡老师说:“在开展活动是还要主义形式的多样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活动的意义,要能在引导学生方面起到积极的重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些扎实的基础。”周老师说:“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活动原本就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因此,在活动和辅导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生活性。”

这样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师反思性学习,对提高教师的各项水平都有很好的帮助。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3
今天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内容是以“教研案例策划”为载体,加强课后反思、案例撰写,提高课堂教学的幸福感。

还记得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我们的教学也需要边思边教,才能积累经验。边教边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才能提高教学的幸福感。

周老师说:“我们在撰写反思、案例时,就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幸福感。”

蔡老师说:“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引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幸福感才能油然而生”

幸福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点亮他们创新的火花。教师对学生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作者: dyrcj    时间: 2009-12-14 09:33
这次我们品德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到广陈中心小学参加了平湖市品德与社会(生活)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四位老师在这次活动中一展风采。

其中广陈中心小学的徐建明老师是上午第一节课,给我们带来了三年级的《家人的爱》一课。

徐老师从请学生介绍每个人的名字入手,再出示了自己孩子的照片,请大家为他的孩子从他提供的候选名字中选择一个名字,突现出一个人名字中包含了家人对他的“爱”。徐老师再从一张缀满星星的夜空图引导学生进入回忆,挖掘出学生记忆深处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接着徐老师还出示了一些学生的生活照片,引出“现在,你想对妈妈(爸爸、爷爷……)说些什么?”徐老师还请学生回忆了生活中比较难忘的事。最后,在一曲《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中结束了这课。

徐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能围绕目标,突出家人的爱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满天繁星”的背景图能让联想到家人的爱就如天空中的繁星一样。在教学中徐老师能抓住生活细节,开发教学资源,特别本学期中的那次台风,也成为了课堂中教学的一个环节。徐老师如果在利用这个环节的时候,能抓住当时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进行重点突破,可能更能体现家人对孩子的爱,也更能唤起孩子的感受。

教学永远没有止尽,相信我们在学习、反思、实践中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幸福感。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