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5-1 12:27
标题: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作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冻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大教育家的精辟见解道出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讲求艺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确实,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更能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它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也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注重导入的艺术,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不同的课型又该如何导入呢?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联系相关教学实际,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猜谜语、歌谣、讲故事、游戏、演示、实验、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一上课,我立即播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我伴随音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谁谱成的?是怎样谱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曲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我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我采用课前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相关片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而《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等课文是采用让学生戴头饰分别饰演青蛙和小鸟、狐狸和乌鸦的角色演绎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又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我提前准备各种果实(包括苹果、桃子、石榴、花生)的图片,在一上课时就出示给学生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图片中辨别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果实,外表以及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介绍花生的用处,再顺势导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一节课的导入恰似一出戏的序幕,或似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富于变化,悬念叠起,往往能像磁石引铁一样把学生吸住,能很快调集他们的注意,点燃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开启智慧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四周静寂无声,突然,一个黑影闪进一个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他来到窗下,摸出了小刀,准备划破玻璃,进去偷珍贵的字画。可是,刀子一划玻璃,四周顿时响起了警报声!警察立即赶来,罪犯束手就擒!——哎,这是什么玻璃?它怎么会报警?告诉你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我绘声绘色地讲着,学生们屏住呼吸听着。先是紧张,后是放松,再是一片啧啧的惊奇声。我的导语一完,还没等我说“请打开书本”就已听到一片哗哗的翻书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5-1 12:28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在现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投影仪、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相关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气氛,把课文中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教室黑板的正中间挂上周总理的遗像,墙上贴着当时追悼会的图片,播放哀乐,再辅以我字字血,声声泪的导语,在这种悲痛哀伤的情境中,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对课文作者描绘的失去总理的无比悲痛,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敬仰之情,有了切身体会。
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一定的口语交际题,在上二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口语交际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时,我便通过有意识的设置交际需要,营造交际环境来导入教学内容。课前,我嘱咐学生林某(林某同学可是班长,学习、纪律等平时在班中的表现都是优秀的)和我配合一下。这节课,我故意等到正式上课铃响后才到达教室(平时都是在预备铃响后就已到达),刚跨进教室门口,班里的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向我投诉林某同学“老师,林某刚才预备铃响后才进入教室,他边吃零食边把零食袋往地上扔,还随口吐了一口口水”,有胆大的学生更是直接批评起林某同学“哼,还说是班长,是三好学生呢?真不讲卫生,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成什么样子了?”教室里批评声阵阵。看到学生的反映如此强烈,不禁为达到预期的情境效果而高兴得满脸笑容,同学们都一脸诧异地望着我。兴致所至,我打出投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来进行的口语交际就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学生恍然大悟,林某和我相视一笑,全班同学便开始了兴趣盎然的口语交际课。
(三)解释文题,导入新课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课题在文中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具有广博的含义,如《钓鱼的启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将相和》等课文。在学习这一类课文的时候,解释文章的文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阅读重点和思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让学生解释:“精 彩极了”是母亲对巴迪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尽管两种评价截然不同,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两种评价尽管不同却都是对巴迪的爱?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查字典,明确“启示”的意思就是指点,开导,使认识到事理。再顺势提出一个问题:从钓鱼这件事中,作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从而导出了学习的重点,激起学生的探知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5-1 12:28
(四)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在教学《我的“长生果”》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相伴,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我们什么?”简单的一段话不仅点明了前几篇课文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几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五)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一上课,教师就直接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共同为完成学习任务努力,这就要求教师的导语简洁、明白、条理清楚、富感染力。一般如学习写人的文章或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的课文,如《詹天佑》、《猫》、《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可选用这种方法。“父爱如山!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剧烈地震,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句子写出父爱的伟大?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这样简洁的开门见山的谈话,让学生迅速抓住这节课学习的重难点,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实质上,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介绍背景导入法,作业导入法,提炼观点导入法等等,不同的导入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但在导入时要自然,妥帖,既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完全是为了追求兴趣,又不能扯得太远,说得太多,以免“喧宾夺主”,给人以画蛇添足之嫌。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设计,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精彩的导入方式,打开我们教学的序幕,使整节课的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俗话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教师导入时注意导入方式的科学性、新颖性、灵活性、简明性、生动性,就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