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老师4月读书随笔——读季羡林散文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4-26 09:12
标题: 小学老师4月读书随笔——读季羡林散文有感
读后感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又是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天资聪颖的他在考大学时同时被清华和北大录取,后又作为交换研究生留学德国的哥廷根。期间二战爆发,他滞留哥根廷长达十年之久。回国后的他既经历学术界的辉煌,又遭遇文革的不尽磨难。晚年笔耕不辍,年逾古稀但佳作迭出,凭印度古典诗歌的翻译、东语研究、历史研究成为当今人文学科泰斗。这些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成为季老散文创作的不尽源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散文爱好者。

    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就像品尝一坛酝酿已久的农家酒,一经开封便已芳香四溢,细咂一口则淡雅纯正、甘甜可口,令人爱不释手。季羡林的散文以叙事和抒情为主,兼以议论,或写人,或状景,或记游,多从身边琐事着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流畅,夹叙夹议,构思精巧,意味深长。季羡林在他的《赋得永久的悔·自序1》中这样总结他的散文风格:“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率意,切忌颟顸。”这是贯穿季羡林散文创作的精髓,也是品读季羡林散文的线索。

    《二月兰》是先生写于90年代的一篇散文,也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之一。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先生在燕园住了四十多年,一直都没有特别注意它,直到它开遍整个燕园,先生才意识到,而与二月兰有关的记忆也都涌入脑海,“当老祖还活着的时候......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爱女婉如活着时,她每次回家,总是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等。如今人已离去,二月兰还在,而且比往年更加怒放。语朴清醇,感人至深。

作者喜欢描写自己身边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只要经过作者细腻的勾勒,在普通的花花草草都会变得富有情趣。在描写或叙述的同时,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生命、对宇宙的独特思考与见解。除了二月兰,丝瓜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植物,但是它那细细的瓜秧却能长出浓绿的瓜叶,这让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瓜藤上接二连三的长出了好几根丝瓜,而且越长越大,摇摇欲坠。当先生担心这些瓜总有一天会因为太重而坠落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其中一根瓜平躺在了抗震加固时筑上的仅靠楼墙凸出的台子上。这小小的身躯中所蕴含的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令先生在惊叹之余肃然起敬。作者把生命的感悟与植物执着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起来,使文章充满浓浓的生命意识,这些生命意识“能使怯懦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读季羡林的散文犹如听一位慈祥的老人慢慢述说人生、治学、读书、交友、做人等人生之旅的经验、磨难乃至感悟,其言辞是那么朴实无华,其情感是那么细腻丰富,其思想是那么深邃广阔。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识,严谨勤恳的治学态度,大度包容的道德修养是对当前社会人心浮躁、道德缺失、精神颓靡等现象的反拨。先生的散文是一泓清冽的泉水,甘甜可口,沁人心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