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反思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2-5 08:15
标题: 反思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
教学“用计算器探索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上课伊始,教师有一个“特异功能”的表演,可谓先声夺人。
师: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特异功能”,想不想看?(想)要完成这个表演,我还要聘请两个小助手,谁愿意?(选出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台,并用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因数

因数





















师:(手拿计算器,背对实物投影)“特异功能”表演开始。请女生任意想两个数,填在表格中的因数一栏,请男生算出相应的积,填在积这一栏。(台上的两个学生照老师的话进行操作,在表格中填出了两个因数29、46和相应的积174,这个积算错了,但教师因为背对黑板没有发现)

师:请不要告诉我两个因数是多少,只要告诉我这个乘法算式的积。(根据汇报,教师记下了174这个错误的答案)请男生将这两个因数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任意乘上一个数,并在表格的下一排填上变化后的两个因数。(学生根据要求写出了29、276)


师:现在我要表演“特异功能”啦!只要你们将变化的因数乘的是几告诉我,我就能知道变化后的结果,信不信?请台上的男同学告诉我你乘的是几?


生:6。


师:变化后的积是1 044。老师的这个“特异功能”灵不灵?(学生无语)这样吧,用你们的计算器算一算,看看计算后的结果是不是1 044。(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师:结果是不是1 044?(学生中没有人提出异议,都说“是”)好,把这个结果记下来。


师:(意犹未尽)再来一题,怎么样?(学生将其中一个因数乘10,教师一口报出了变化后的结果1 740,在向学生求证的时候,还是没有学生提出异议)


师:你们还真的以为老师有“特异功能”啊?其实老师是运用了一定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你能猜猜老师运用的是什么规律吗?(学生猜想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师板书)


师: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验证。(教师拿出刚才填写的表格,将第一个因数扩大12倍,一组学生用变化后的因数相乘算结果,一组学生运用猜想算出结果)

因数

因数


29

46

174

29

276

1044

29

460

1740











生:一个因数乘12,根据猜想,变化后的积也应该乘12,是174 × 12 = 2 088。


师:(充满期望地问另一组学生)你们是把变化后的两个因数相乘算出结果的,那么你们的结果和这位同学一样吗?


生:一样。


师:老师刚才算了一下,结果不是2 088。(教师话音未落,一个学生在下面说2 088是错的,第一个结果就算错了)


……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2-5 08:15
面对学生的知错不纠,教师有何感想?也许学生一开始便发现了错误,但是并不敢说,而到后来或许是为了不让老师难堪,故意帮老师掩盖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学生的知错不纠,教师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

  第一,蹲下身来,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蹲下身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总结方法、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获得持续学习的激情和愿望。

  第二,走下神坛,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教师会不会犯错?问题的答案很明显。然而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在潜意识中是将自己“神化”的。正因为如此,教师是不能犯错的,教师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即使错了也是“故意的”。我们的老师一直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知错就改,殊不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是最好的示教。如果教师在犯错之后主动认错,学生不仅不会看低教师,而且还会更加尊重教师,因为学生会觉得你是可以被亲近的人,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许多教师经常有意犯错,让学生批判教师、质疑问题,学生在争辩、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智慧,获得了真知,而且知道应实事求是,尊重真理……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比知识更为宝贵的财富。

  只要教师着眼于学生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务实求真的学习氛围,学生知错不纠的现象将可能会从课堂中消失。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