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于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30 22:20
标题:
关于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论文
关于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论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信息时代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教育以其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成为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有力拉杆。它不仅促进了各学科高科技、多样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
一、提高对“教育效能”的认知,领悟教育效能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效能是一个覆盖面宽、内涵深的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指人们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实施,以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并能不断满足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其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
加强中小学教育效能建设是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实现根本的教育目的,有效落实、达成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探索提高本学科教育效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不断挖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亮点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保障,而信息技术教育是广泛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整合、网络教育、科技应用等多个领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技能,优化教育教学、优化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效能主要体现在:
1.以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教学为基础,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让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文化以及与信息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现代化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人才培养的各种资源,在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环境的创建等方面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锻造了优质高效的教育。
3.推进了网络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开发和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开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4.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地培养了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为学校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升,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使之产生最大能效 1.重视影响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外部因素,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其教育效能
(1)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到硬件不软、软件要硬。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30 22:20
要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培养信息化人才,必须建立专用的联网计算机机房,并安排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或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使信息技术教育从小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他们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重视多媒体教室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建设,不断对各学科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技术资源,创造高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大力建设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工程,注重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和主题网站的建设。网上资源库的建设要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力量,开放性、多渠道地搜集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素材,并把收集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形成实用性、可操作性、交互性强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
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工具,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知识获取的渠道。
(2)强化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建设,为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打好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做好每个阶段的课程规划和衔接。
(3)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各课程的有效整合。
应用是将技术转化为效能的根本途径,应用着力点在课堂教学,关键点是与学科的整合。
2.加强影响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内动力建设,内外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教育效能
(1)提升教育者和管理者对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认知水平,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前提。
(2)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水平和应用积极性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效能的关键点。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积极性,才能使信息技术教育效能最大化。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效能,必须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来,使他们成为信息技术整合实践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信息的作用,深刻理解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意义。
大众信息技术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其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通过大众的参与,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重朔;基于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文化反而超越狭隘的“技术”成为更上层的建筑。因此,大众信息技术映射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已经上升为关于素养要求的教育。
对于技术取向部分,是大众文化取向部分存在的基础。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就没有大众信息技术的存在。我们以前的计算机课主要就是技术取向部分,计算机教育具有偏面性,过分强调技术的教学。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向教育信息化转变,信息技术教育应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技术本位,我们一定要注意克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纯技术化”倾向。例如:健盘、鼠标的学习可结合打字游戏、纸牌等进行,让枯燥的内容娱乐化,达到娱教于乐的效果。画图软件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将自己最心爱的照片进行扫描,利用画图的工具再对照片进行编辑,最后将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进行交流评比。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轻松地学会了画图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30 22:20
信息技术作为应用技术,要与其他课程整合,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去。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要使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真正的教育教学工具,而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是“现代化教学”而使用信息技术。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全面整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 ,提倡教师利用现有平台,而不提倡教师人人做课件,学科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二是相应的教师培训 ,在计算机技术培训方面也是着重提倡一般化的基本技能培训,例如: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等;三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目前这方面的实践比较热门也是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利用"几何画板"与数学、物理课程进行整合,突破难点、重点 ,提高教学效率乃至改变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
问题一: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不明确,很多学科教师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工具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课堂演示,将黑板电子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没有达到开展基于网络环境、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课程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
对策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在中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既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又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有课程全面整合,才能让全体学科教师都参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问题二: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意识、情感层面还没有深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重视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习,由于课时少,学习时间短,很难达到比较熟练应用的程度,更难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情感层面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热能,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了解不深,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对策二:以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仍是很重要的,是形成信息素养的前提与保证。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问题三:在基础教育阶段,缺少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健,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信息素养较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教学经验不丰富,教育理论的实践还不深入,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30 22:20
对策三: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2004年12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出台,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这一标准的出台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教育技术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也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一标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的全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问题四:在教学评价上,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待新课程改革,很难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信息技术还不是中考、高考考试科目,其它学科的考试中也没信息技术的内容,所以,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将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仅作为电教工作人员,没有发挥其教育技术能力;将信息技术教师作为网络管理员、电脑修理员,没有将其纳入到新课程改革和课程整合的角色中去。
对策四: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中小学生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
htm
时间:
2016-5-4 14:46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