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教学管理论文 关于教师撰写教案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3-26 19:26
标题: 小学教学管理论文 关于教师撰写教案的思考
交流 潜心设计教学,精心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实践成长的基本途径,目前,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的教案设计和检查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把教案撰写的数量和质量做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标准,勿庸讳言,其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督促教师搞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长期以来,由于对教案评价手段“太常规”、过于“量化”,教师在切身利益的驱动下,本末倒置的“包装”现象愈演愈烈,教案成了单纯应付检查的工具,也逐渐演变成了照本宣科的剧本。从表面看,教师“备课”的质量日益提高,而实际效果却日渐低下。从教师业务成长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教案形式和备课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两点思考,仅供大家商榷。
一、改革形式,灵活动作
作为教学工作管理者,要想优化“教学设计,写好教案”,让教师从耗时低效的抄写行为中摆脱出来,就必须从管理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上入手,通过教案形式和评价重心的转移,引导教师主要精力的转移,把精力投放到教材的把握,学情的调研,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反思上来,切实提升备课的质量和作用,真正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教案的形式要灵活,我们不能以一种眼光,一种尺度去评价教案形式的好与坏,无论是表格式教案、图表式教案、还是常规式教案,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教师备课要在“有用”和“实用”上下功夫。可以写详案,也可以写略案,可以详备某一单元,也可以详备某一节课,但有两点,一是教师课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理顺达到目标、攻克难点的教法和学法。二是课后重反思,再改进。教师上完课后总会有成败得失的感触,如果能及时地梳理总结,对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帮助。教案在内容和结构上切不可搞得像台词一样,把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学生应怎样回答设计得面面俱到,甚至每部分内容所用时间都标得非常清楚,要给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留有一定空间。
教案是教师劳动的结晶,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它继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已有的教案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不断进行反思,使之适用于新一轮课堂教学的需要,新一轮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案必须留有空白处或补充页码,以备教师修改、补充、反思之用,在原有教案中查摆失误,提炼经验,反思病因,整理为教学后记,使教案真真正正的为教学服务。
二、多元评价,注重实效
为了切实给教案改革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评价的重心由追求形式转向注重实用性,由单纯的量化转向多元对话共建,把评价教案的着眼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结合教情和学情对教案进行了改进;是否有结合教情和学情进行了创新;是否有最新的发现和经验的提炼;是否有最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反思。切不可再查环节、查时数、查页数、查次数,给教案写下诸如“要素齐全、书写工整、节数达标”的评语。
教师之所以把书写教案看成是一种负担,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重复性的东西太多。对教师教案的评价必须有导向作用,把教师从重复“昨天的故事”中引导到分析教情、学情和班情上来,把备课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个教学前不断进步,教学后日臻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不但能使教师在心理上感受到满足与快乐,而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