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19 22:35
标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冯坡昌里小学    蔡 君
【教学目标】
1.学习楚王与晏子间的三次较量,体会晏子说话的技巧;
2.感受晏子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他那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热爱国家的高尚品质;
3.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语,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教学准备】
收集晏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2、简介晏子;
3、释题。(使,出使;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题质疑,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通过简介主要人物和释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自学指导。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19 22:35


1、自读课文,思考: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又怎样?

(3)理解文中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结尾处有什么作用?

3、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故事中的晏子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故事中的人和事,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三、学生自学,小组内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晏子的“聪明”。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画出文中有关句子;

(2)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结果怎么样?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3)读读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体会到什么?

2、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知晏子的“机智”。

(1)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

(3)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侮辱的?

(4)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两人一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5)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为理解内容服务的,是活用文本的体现,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19 22:35

3、细读第5自然段,感受晏子的“勇敢”。

画出楚王侮辱晏子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话语。

(1)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

4、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体味楚王对晏子的“尊重”。

(1)楚王为什么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呢?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放手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体会楚王的高傲、霸道和晏子的机智、勇敢,热爱国家,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四、生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

1、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故事中的晏子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了晏子过人的才智、善辩的口才,以及他那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的高尚品质。)

2、文章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写法呢?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事情的结果。这种写法起到了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的效果。)

(设计意图:生生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教师相机点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章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击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