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打造灵性的课堂,撰写诗意的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1
标题:
打造灵性的课堂,撰写诗意的人生
我有幸参与全省的“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承担了小数六上12节录像课的教学任务。这是一个全新的课堂,它在组织形式、表达手段、教学时空、课堂操作等方面,都与日常的教学有很大不同。对于我们首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坚持探索研究的创造性劳动。
一、坚持合作学习。在备课、上课、审课、“磨课”的炎炎夏日,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得到领导的关心、专家的引领和教研同行有力的帮助。王林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备课与拍摄的指导意见和样板,组织我们到镇江电教馆观摩现场录像课,还指导在小数网上观摩、探讨,给我们提供切磋研究的平台。备课时,严育洪老师给予我多方面的启发,帮助我完善一篇篇课案;拍课初成,陈今晨老师审片中耳提面命,精心指导初成片的修改。正是这些及时指导与帮助,点拨与提醒,使我在一篇篇备、一课课拍的过程中,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对教材和教学有了入木三分的理解。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用心探究每一个疑点,孜孜不倦地解开每一个教学困惑。“吹尽黄沙始得金,洗却铅华方丽质”。让录像课教学更加细腻、准确而贴近农村学校和学生实际。
二、转变工作思路。我体会到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不仅仅是付出,“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是一种获得,是个人业务提升的难得学校,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新秀绽放的展示舞台,这是一次不交学费的业务培训。在拍课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一种走出狭隘自我、封闭课堂、肤浅教学的快慰,领略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业务新境界。同时,我们也从中悟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真切内涵。
三、养成反思习惯。“我思故我在。”我们要勤于反思教学,勇于反省自我,乐于反问自身。让反思开阔视野,让反思提升实践,让反思带来教学创新的“灵气”。我认真对待每一节录像课,从开始的把握教材、撰写方案、制作课件到课堂摄录的全过程,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总结教学行为的点滴得失。一节课拍摄成功了,总结一下有什么体会和感受?一个环节教得不够理想,追问课堂环节是怎样安排的?如何实施合理的调整?每节课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开阔思路,激活灵感。在挥汗如雨的夏夜灯下,我始终坚持每天反思课堂,即兴练笔,写下闪光的瞬间、记录精彩的一瞥。以免思考的火花刚一迸发,激动一时、兴奋一下,很快地烟消云散。
我和各位参加拍摄录像课的老师们一样,带着厚厚一叠教案和整整一个暑假精心制作的课件,怀着一种神圣、一种兴奋和一种责任感,进行了几天紧张的录像课拍摄工作。每天几乎都是在深夜一点之后才能躺下,但脑子还未休息,还要把当天拍摄的见闻、言语、行为、思虑,过一遍电影。夜静沉思,那种宁静,那种自我,那种沁心,凝神遐想,一气呵成,化为文字。这是教者把理论与实践对接,把教学与科研交融,把反思与生成串联。虽然少了休息,多了劳心,我却尝到了甜头。12节录像课拍完之后,我写成业务笔记几十页,并整理成《录像课帮我的教学“照镜子”》一文,发表在2007年10月26日《中国教育报》上。
四、明确教育责任。古人云:“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裁;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这就是教师责任神圣、崇高之所在。这就要求我们主讲教师,拍摄制作中对文本、对学生、对教学流程,乃至一个词句,一个动作,都得十分讲究,既要准确到位,又要恰到好处;不能光凭自己的经验,靠想当然办事。有时得经过反复再三,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推敲。其实,不但是送教录像教学,对待平时的教学工作,也是需要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教改实践,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打造灵性的课堂,撰写诗意的人生。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1
五、享受成功喜悦。探索前行的过程──痛并快乐着。这次拍课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要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其余时间要留给现场老师,适时安排学生的同步学习活动。教学中怎样引入新课,怎样把握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激起教学波澜,促发课堂生成?这就需要主讲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捕捉顿悟促发展。尤其需要主讲教师在拍摄过程中选取知识的最具精华、最具建构意义的核心部分,以少胜多,抓住重点,有效解决问题……这些审改的评点建议,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没有学生现场参与的情况下,对教学资源的处理方法更需充分考虑、灵活多变,而教学资源片的制作意图,则是借助优秀的教师人力资源,把对教学内容的优质表达,尽可能地传递给未来使用课堂中的农村学生。摄制中适时地配上教学讲解录音、恰当地出示板书投影等,使之聚合成为指向教学内容的信息源,以确保教学使用时,能有效地引导启迪学生思考,促使他们自我探究、构建数学认知结构。这些,在走上讲台之前,都要深入思考,充分预设,做到成竹在胸。对此,我就慢慢地由不怎么了解,到学懂一点儿、践行一点儿,再到对新的模式摸到了门路,教得还很惬意,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教学挑战,给了我可贵的享受时光。“对于成功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付出,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生活的本身。”时值寒冷的初冬,送教下乡的成功却如一股暖流,带着沁人心脾的快意催我奋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这样教育他的弟子:“人的一生仿佛在麦地中行走,机遇就是你身边最大的那一株麦穗,要随手摘下它”。这次我们接受同行补充帮助,专家审阅教案、审片修改,领导手把手扶助悉心指点,极大地促成了我们的专业发展。这将成为我教学生涯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展集学而吐哺,击长空以遨游”。
此刻,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朱永新先生的教育名言:“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了阳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