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为什么教师“越来越不会上课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21:4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为什么教师“越来越不会上课了”
   “现在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这是近几年听到的最多的话语,也是轰轰烈烈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师的自嘲。这种声音不只来自老教师,年轻教师出此言者也不在少数。为什么教师变得空前缺少自信?这不禁引起笔者的忧思。
    近年来,新课改高歌猛进,课改实践在基层学校如火如荼。一些学校根据自己的需求解读课改理念,努力抢占新课改的潮头。于是下面的现象就出现了:有的学校今天学习杜郎口模式,明天学习洋思模式,后天学习东庐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让许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如履薄冰,当讲不敢讲,当教不敢教,恐怕自己落伍或者“过线”了,引来批判。一些教师一边心里抵触外部强加模式,一边被学校的号召和潮流牵着鼻子走。
    不可否认,某些学校的课改只是较多关注表面形式方面的改革,而没有真正领悟和参透先进经验的思想内核,也没有关注孕育经验的文化土壤,更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再研究,进行校本二次改造、创新和升华。这种一味“拿来主义”的方式,大部分失败是注定的。
    在一些教师慢慢被模式同化或变得僵化的时候,一些学校的负责人突然意识到,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并不一定适用于本地的学情和校情,也难以有效提升本地的教学质量,于是杜郎口之风戛然而止。这时一些校长可能又瞄准了洋思模式,教师于是又被卷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中。一部分教师不得不放弃既有经验,自废“武功”,匆忙投入新模式的怀抱,反复效仿和操练,以期打造下一所洋思,但结果可想而知……当另一个课改实验新模式再次出现时,于是风向刮到“东庐”去了,讲学稿成了师生上课的必备之物,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成了全校师生的“抓手”。
    一些学校的这种非连续性的课改跟风运动,实在把一些教师折腾晕了。他们不辨方向,不明本末,陷入徘徊和迷茫之中,邯郸学步,反倒不知道怎么讲课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理念经历了打破—重塑—再打破—再重塑的循环往复过程。他们没有时间充分咀嚼、吸收、消化这些课改理念,就被迫进入下一场课改运动,学习似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的大脑成了别人课改思想的跑马场,成了被动接受别人课改经验的容器,教师仿佛种了人家的宝地而荒了自家的田——自家的地成了种种课改模式的试验田。此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坚持自己的教学理想、教学个性和特色。一味“拿来主义”,东施效颦,甚至让他们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和本色。教师没了坚守,迷失了自我,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熟稔的方法与经验,自然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
    “越来越不会上课了”固然与课改潮流有关,但亦反映出教师在学习先进经验时的能力不足和方法不当。在面对层出不穷的课改理念时,部分教师手忙脚乱,心里没了主意,看看这个好,觉得那个棒,“后来居上者”更让人心动,或东施效颦或朝三暮四,而不是不跟风、不盲从地理性学习,执着坚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吸收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瓢”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抓住课改最本质的思想、理念,回到原点,认清实质:杜郎口教学模式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洋思、永威所倡导的即是“自学”“预习”等方法。实现自身教学特点与课改经验的完美结合,才能孕育出有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即使课改之风刮过了,也应一以贯之地坚守。只有坚守自己的精神立场,最终才能成大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8: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