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谈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引”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9 21:56
标题: 谈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引”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谈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引”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多媒体走进了语文课堂,给作文创作带来了活水,从技术、形式、容量、效率等方面给作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中从理论的高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明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信息途径。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习作,能激发习作兴趣、训练想象力、明晰指导过程、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动笔有兴趣、观察有方法、修改有成效、积累有成果,优化了作文教学,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习作、引爆、引导、引渡、引荐
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的讲话中强调:“语文教学要跟信息社会、信息交流接轨。……现在进入信息社会,语文怎么教学,怎样利于信息交流,要加紧研究。这关系到国家盛衰。信息,特别重要。没有信息,做生意就要亏本;没有信息,搞科技就要落后。信息与语文有密切关系。语文教学改革,要考虑有利于信息社会的需要。”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在《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一文中这样说:“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即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特别强调的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走进了语文课堂,给作文创作带来了活水,从技术、形式、容量、效率等方面给作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其图文并茂、声像并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创设出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写作情境,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得到调动,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以其丰富的容量,快速、方便的文字处理功能,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好全面的文化基础,也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得以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优化组合、讲求实效、灵活运用,在教与学之间架起多向互动的桥梁,发挥说话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让多媒体教学带着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改革,营造出轻松、愉快、活力的习作学习和创作氛围!
一、媒体“引爆”,激趣。
于永正老师认为:善于激发兴趣,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确实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科学地进行作文指导,而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当我们的感官将运用媒体展示的色彩鲜明具有强烈动感的画面等电子信息发送到大脑中的“有趣区”,人就会作出愉快的反应。就像当我们欣赏一部电影时,我们就会沉浸其中。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这样比喻:愉快就像胶水,能粘住孩子的注意力,并朝着喜欢的方向吸引。
例如,《我的笔盒》是状写静物的习作,这样的题材学生觉得太过熟悉而常常提不起兴趣。在指导学生写这类文章,教师通常采用看看、摸摸、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以描写笔盒的色彩、图案为重点,习作千篇一律。而利用多媒体flash课件能起到引发头脑风暴的效果:一个卡通形象的笔盒,在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蹦蹦跳跳地亮相,一串立体彩色文字——“我的笔盒”也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化静为动,学生马上被吸引了。接着笔盒又可爱地平躺着,比划自己的形状,展示面上多彩的图画,然后“咔”打开了,呈现出躲在笔盒里的一家。只见铅笔、水笔、水彩笔、钢笔先来了一场时装秀,显示她们的婀娜的身姿;橡皮拿着一幅放大镜出来,俨然一副明查秋毫学者样;尺子拍拍自己的胸脯,显然少了她,小主人可就不能好好学习了……新奇的画面令学生心驰神往,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对写作对象的兴趣悄然而生。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的确,利用形象生动的课件感染和启迪学生,引爆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开始重新仔细地观察自己的笔盒,抓住了笔盒的形状、色彩、质地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并联想到用途及笔盒的来历,开始了大胆的自主创作,写出一篇篇极富儿童情趣的作文。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适时选用多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给学生一幅“哈哈镜”去看普通而熟悉的事物,使其产生变形奇异动画的效果,“引爆”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制作成PPT或falsh,如写景、写活动、写游记等。用文字结合照片、图片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景色、活动的场面……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的习作成为生活再现,学生利用多媒体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习作进行了再创作,爆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每当孩子在“玩电脑”中进行创作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信息到头脑中,它甚至能起到“广告”的作用,因为多媒体让孩子把习作与愉悦画上等号。这种形式的习作,“引爆”学生了自主创作的乐趣,使每一次写作都因为运用多媒体而难忘。我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写微博,写心情,写任何东西,从只言片语到篇章,信手拈来。多媒体让学生有感即发,直抒胸臆,体验无处不在的写作乐趣。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9 21:56

二、媒体“引导”,仿写
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中,模仿如练书法先经临摹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利用媒体为其架设桥梁,向孩子们展示语文的美丽,让学生学会正确模仿,进而达到独立创作的境地。例如,在写景习作前,引导学生模仿写景的典范课文,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山、水的两个结构相似的段落,运用电脑操作把学生观察发现一一呈现,让学生领悟:“哦!原来可以这样写。”在写自己的喜爱的小动物前,让学生去模仿同一类型不同写法的范文,如老舍为猫作文;钱钟书帮爱猫打架,为爱猫赋诗;季羡林散步小山丘,爱猫虎子如影随形……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哦!这又是另一种写法。”运用多媒体把同类文章同时呈现,让学生的目光聚焦。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类典范文章的模仿,学生的写作思路拓宽了,而且对相似文学作品的写法又有了新的体会。这种模仿就不仅仅是为了模仿而模仿,还伴随着学生的自我领悟、融汇贯通而产生的“新的体会”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非常可贵。
研究表明,学生很小就会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自由探索发现,并能对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鼓励学生从三年级起就为自己建立“文库”,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都存入电脑,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进一步明晰习作类别和题材。学生按照自己的眼光,在平时的阅读中采撷,利用电脑这个“好记星”分门别类地建立自己的“精品库”、“好词佳句库”。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在整理中模仿,并渐渐转化成胸中的“墨水”,在习作时信手拈来。这样的积累会大大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久而久之,这些“文库”就成为学生的“得力助手”,实现从仿写的“量变”到自主创作的“质变”。
三、媒体“引渡”,会写。
因特网——全球最大的网络,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习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再现情境、启发想像,将学生“引渡”到创作的海洋中到,让学生会写。
1、借一双慧眼——引导有序观察
只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好作文。写好作文需要细致观察做为前提——仔细地看、有目的地看、按一定的顺序看。多媒体可以把要描述的事物较之课本更完全、完整、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用影视特有的手段:定格、放大、多角度等,让学生看得更细致、更真切,观察得更有条理、更受启发。教师运用多媒体,把对语言文字抽象的讲解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获取创作灵感。写动物是习作中的常见题材,以写猫为例,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各种“猫”的图片,并结合照片、视频等展示自己的爱猫;然后按照猫的头、身体、尾巴的顺序来观察。再结合视频,在动静对比中让学生观察猫的行动、叫声的特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二件典型事例突出猫的特点:可爱、温顺、淘气等等;最后总结写法:“写什么——抓住特点”、“怎样写——按一定顺序、结合具体事例”等。多媒体像一个“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视野里,让学生看到了“新的”微小细节,以及物体的特殊构造。利用多媒体在习作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它让学生借助观察这支桨,把自己“引渡”到习作创作的广阔天地中去。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9 21:56

2、引一股溪流——再现生活场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多媒体参与习作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为丰富学生的感知、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景、物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 如写校园,校园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但很多时候熟悉的场景却常常被忽视,习作时无从下手或是简单地记流水帐。习作前先让学生走进校园自己去观察,拍照片,去感受。然后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歌曲中欣赏校园的录像、照片,学生们仿佛再次漫步校园。随着镜头移步换景:清澈的池水、宽阔的操场、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整洁明亮的教室传出的朗朗书声……镜头转向昔日的校园,在对比中感受校园日新月异的变化。孩子们的神情专注,对校园美的感受被唤醒,再现场景,使学生对校园有了新的发现。这样运用多媒体所呈现出的独特的视角,或对比、或定格、或特写,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不仅让学生欣赏了景物之美、景物之变,更激发了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学生创作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像这样借助多媒体多角度地再现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欣赏身边熟悉的景物,去发现身边的美。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会在人的头脑中渐渐发黄,褪色。即使是一些曾经难忘的事也会模糊起来。有时学生想写就是苦于细节不完整,而不得不编造,从而造成作文失真、失色、失味。借助多媒体“记录”,记录昨天,清晰记忆,把头脑中储存的人、事、景、物真实再现,从而深化和提炼对生活的认识。例如写一次活动,大部分学生的记忆往往只停留在热闹的场面和比赛的结果上,而忽视了活动中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观众及现场气氛等,活动失去了“活”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可定格场面,放映精彩的特写镜头,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活动现场进行搜寻和提炼,活动过程重新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这样,学生再一次亲临活动现场,习作也不再搜索枯肠了。这时再出示老师的下水文,学生定有一吐为快的冲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俗话说得好:不得感冒,怎么能把传染给别人呢?使用多媒体这部“录像机”, 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情境,实现了时间、空间的“引渡”, 让学生像刚刚经历过一样,这样给了学生一张风帆,帮助学生成功驶向独立创作的彼岸。
3、插一对翅膀——启发合理想象。
于永正老师曾说:“我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小练笔’,一者有所凭借,学生写起来容易,能树立信心;二者能积少成多,为‘大作’打下基础。”把写挤进课堂,利用文本巧妙地进行课堂小练笔,是一种省时、高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形、声、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构筑习作训练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要学生凭借课文,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进行练笔。我先播放泉声,让学生闭目聆听,让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的泉声唤起了他们的感受,激起了他们的想象,把在脑海中再现泉水的各种形态及感受泉声的奇妙写出来。继而,在泉水声中听课文,欣赏双龙洞景色,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品,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泉声的美妙、景色的奇特。泉水因想像在学生心中灵动,双龙洞因泉水在学生脑海中生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让学生观看电影,体验那惊险悲壮的场面,揣摩英雄的内心世界,写下自己对英雄的呕歌。像这样运用音乐启发想像真实的画面,或是在欣赏真实的画面中想像,学生有感而发,对文本、对人物的认识得到升华,练笔得以有效落实。把充满魅力的媒体资料——音乐、视频引进课堂,让习作与之联姻,为学生搭起了一座通往文本、通往想象的彩虹桥。站在多媒体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给了学生一副“望远镜”,学生一定会看得更远些,想得更多些。
四、媒体“引荐”,评价。
指导学生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会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因为学生对于老师花了很长时间修改出来的作文,往往并不领悟。这样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的工作,让我们语文教师一筹莫展。
教学中,我尝试应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评析修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修改、评价作文的能力。每次批阅完学生作文后,我都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输入电脑并保存到软盘上。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把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孩子们先大声地通读,找错别字,发现用错的标点,自行进行“粗修”,然后当即运用电脑进行修改,学生马上就从大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电脑操作简单易行,把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及错误字词、不足之处用上修改符号、特殊符号进行标记,实现了老师一样的“面批”。这样,不但直观地进行修改习作的指导,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把修改前后的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领悟写作技巧;再出示优秀例文,学生读后讨论例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对你的本次习作有什么启发。对照本次习作要求进行二次“细修”。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好句子”,将之与同学分享。对于学生习作中哪怕是一两个精彩的语句,通过多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鼓励、宣传和分享,使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然后,将学生的典型习作传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让大家同时对同一篇习作交流评议。通过观摩和相互讨论别人的作文,既吸取了他人习作的长处,开拓了思维,又反省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并在审题、文章的谋篇布局上受益。课后将习作上传至班级博客,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反复阅读,在网络上交流。这也为那些课堂上羞于表达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生在网络交互式学习环境中主动参与、自由表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的修改不应是教师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是学生自己的事。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9 21:56

于永正老师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修改的过程,就是获得方法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参与度,既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在互评互议中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习作更上一个层次。运用多媒体评改学生习作,让学生习作更从容些!
让多媒体真正走进习作课堂,发挥其引爆、引导、引渡、引荐的作用,优化了课堂的功能,学生的角色得到了真正的认可,为习作兴趣培养、阅读加油、方法指导、修改评价提供了更广阔、更便捷、更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得心应手写出来,推敲琢磨改成文”。
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中从理论的高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明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信息途径。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在人们接受的信息中,通过视觉接受的占80%左右,通过听觉接受的占10%左右,其他感官接受的仅占10%。研究表明,多媒体是迅速传播和理解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在习作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习作,能激发习作兴趣、训练想象力、明晰指导过程、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动笔有兴趣、观察有方法、修改有成效、积累有成果,优化了作文教学,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当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必须选准关键点和有效时机,“该出手时才出手”,真正发挥其独具魅力的、无法替代的“引”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