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利与弊——灵活舞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2 16:40
标题:
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利与弊——灵活舞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利与弊——灵活舞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杨宏宇
【摘要】: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多媒体运用方式并不能够彻底的代替传统教学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与传统教学方式“接轨”与“融合”,本文在对它的利与弊分析之余进行了思考,以期扬长避短,提高历史教学效益。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双刃剑 利弊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把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何走出误区,准确定位,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是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看清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合理的用好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呢?笔者认为:
一、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传统媒体“下岗”。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但有的老师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在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之后,对其它教学媒体就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计算机教学,全然不管是否适用,也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有的甚至连黑板都失去了应有的地位。笔者曾观摩过一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大赛,尽管主办方提供了黑板,但16堂比赛课中,只有两节课使用。他们整堂课不论是课题,还是文字材料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PPT一张又一张地过去,黑板上却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
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屏幕完全代替黑板,就会使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还要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2 16:40
二、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避免“屏幕灌”与“屏幕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屏幕灌”又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使用新技术来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副副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对学生轮番轰炸,令学生目不暇接。究其实质,还是一种理念陈旧的“满堂灌”──只不过由教师灌变成了屏幕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又将“满堂灌”改成“屏幕问”:从导课到结课不停地提问。据调查,此种现象绝非个别,至少在如今的公开课、比赛课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曾听某教师讲授《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一课,教师(包括屏幕)共提问38次。且几乎都是一问一答形式,问题大多浅显琐碎,由于教师提问过多,方法单一,学生易形成定势思维,不能产生扩散思维,教学效果很差。 “满堂问”者的本意是想通过多问来达到激思、激疑、激趣、激创的目的,但因为老师的多媒体手段操纵频繁,力图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抓住学生,反而让学生神经高度紧张,没有喘气的间隙。其实,无论“满堂灌”还是“满堂问”,关键在于把握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度。
三、要注重课件制作,避免忽视学科内容。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历史思维活动。但是,很多历史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历史课件时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直观,过分形象,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会降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历史课件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变化多端等方面,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更谈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四通八达,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历史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历史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历史情感的熏陶。
而且在目前的教学软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教学课件,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按照自己的上课思路去授课,他只能以课件为中心按部就班的操作,偏离教学的主体。所以这样的教学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师授而不深的结局,这样反而影响实际的教学。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2-2 16:41
四、要转变教师角色,避免教师变成“放映员”。
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制作多么完美,也只是一种教学媒体,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仍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教师的讲授、适当的双边活动来传达给学生,学生仍然要按着一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甚至包括教师必要的知识讲解,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的角色。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老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而学生似乎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的出现与伴随的音乐更感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这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适当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效果也不错,但一切都依赖于多媒体,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也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五、要紧扣教材重点,避免 “喧宾夺主”现象。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有些老师上《两次鸦片战争》一课,过分突出战争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大书特书,致使学生声泪俱下,全场一片唏嘘声,完全忽略了历史教学本身,变成了一堂不折不扣的政治课和情感课。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六、要加强情感沟通,避免冰冷的师生交流。
在教学中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过分依赖材料的数量、画面的形象生动、声音的悦耳动听的现象非常普遍,忽略了教师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为了操作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只能拘于三尺讲台,而不能走到学生之中,减少了亲和力,无形中疏远了与学生的关系,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肢体手势、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便捷,表达含义最丰富的交流方式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交流,以及以语言为载体的情感交流。显然,这远非多媒体资源等力所能及。我们要明确:课堂教学中,都是对教学活动的补充。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多媒体术而使用它,其结果无疑将是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恐怕会失去一些人性化的东西,这与课改的初衷显然是南辕北辙的。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把 “双刃剑”,我们应正确、辩证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有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注入灵魂,充满生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达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化整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